關鍵報告〉什麼樣的研究所值得念?

近來由於年年有大學合併、停招,人人擔心下一個就輪到自己的學校,教育部索性在今年8月,成立了「大專院校校務資訊公開平台」,蒐羅了各校校務資訊,讓學生能從「教學」「學務」及「財務」三大面向的重要指標,做為選校判斷。

今年《遠見雜誌》研究所專刊也同時進行了「研究所辦學特色調查」,與校務資訊一起使用,更能看出校、院間的差異。

教學面

指標1〉研究所生師比應低於10

生師比指的是學生與老師的人數比例。數值愈低,代表每位老師要指導的學生數愈少,學生能獲得協助愈多,而研究所生師比又比全校生師比低。

根據教育部7月公布的最新〈專科以上學校總量發展規模與資源條件標準〉,生師比再度調降。日間部(大學與研究所)生師比從25調至23,研究所生師比則從原本的12降到10。意指,每位專任助理教授以上師資,只能分配10位碩、博士生。

由於教學方式差異,理工醫學科系為主的學校,生師比較低,社會科學類學校較高。從私立大學生師比排名中可發現,10校中就有8校有醫學院,生師比在10到16左右;而國立大中學,生師比最低的陽明大學,也設有醫學院。

即使同一所學校,也是理工醫學院生師比較低,社會科學院生師比較高。《遠見》調查,台大醫學院研究所生師比只有2.1,法學院和管院則超過10。

一般而言,生師比愈低,學習品質愈高;但若比例過低,也可能代表學生人數偏少。

根據教育部資料,國立大學日間生師比平均約19~20,私立大學則約23~25,還有十多所學校超過30。生師比過高的學校,來年招生名額會被教育部調降至七到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