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協定簽了!啟動全球氣候大作戰

2015年12月12日中午,距離台灣9800公里外的花都巴黎,忙了大半年的法國外交部長法畢斯(Laurent Fabius),興奮地敲下手中的綠色小槌子,台下響起如雷掌聲。

這個改變人類歷史的一刻,不但他本人等了好久,一旁的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祕書長菲格雷斯(Christiana Figueres)、法國總統歐朗德(Francois Hollande)等人,還有台下列席的美國前副總統高爾(Al Gore)、英國氣候權威學者史登(Nicholas Stern)及上千名各國談判代表,全都難掩激動情緒。

因為,他們終於促成談了20多年、得來不易的最新減碳協議「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

這是繼1992年的「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及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全世界通過的第三份多邊氣候協定,極可能從此改變人類的發展方式。

焦點1〉反恐、氣候戰爭,都在最大觀光勝地進行

2015年12月的巴黎,雖然還沒飄雪,卻已凜冽寒意。接近中午,太陽才會露臉,一到下午又陷入昏暗,陰冷天氣使然,街上民眾大多穿著黑色大衣,使整座城市呈現一片灰黑色調。

不過到了晚上,氣氛就會熱鬧起來。為迎接即將來臨的聖誕節,香榭麗舍大道兩旁布滿耶誕市集,主要街道也點上漂亮花燈,讓人彷彿身處銀光花海之中。

不相襯的是,在一片看似和樂的氛圍中,隨處可見神色緊張的員警來回巡邏,並不時穿插荷槍實彈的軍人。

原因是11月間,這座全球最具吸引力的觀光首都,發生上百人死亡的恐怖攻擊事件,震驚全球。為考量安全,11月30日起跑的聯合國氣候公約第21次締約國大會(Conference of Parties,簡稱COP21),一度傳出可能停辦或延期。

當時法國優先詢問包括美國等幾個主要國家是否考慮延期,沒想到各國領袖都認為,愈在這個時候愈要辦,否則不是對恐怖分子示弱了?也因此讓巴黎氣候峰會吸引多人關注,湧入更多人潮,成為有史以來最盛大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