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大學烏雲上的希望銀邊

今年1月28、29日兩天,南投暨南大學可能是全台灣焦慮度最高的所在。

這是一年一度的大專校院校長會議,從一般大學到技職科大,共有100多所學校、200多位校長與行政主管出席。

200多人,各有不同面向與程度的焦慮。

生源充裕的頂尖國立大學,盤算的是如何取得更多研究補助;中段大學,計畫的是如何吸引更多學生就讀。註冊率低、規模小的學校仍在掙扎求生,但也不得不思考合併、退場機制——〈高教創新轉型條例〉若在今年6月獲立院通過,「八年50所大學退場」就將從傳聞轉成行動。

焦慮的不只是校長。前一週剛考完學測的13萬多名考生與家長,正處在等待成績的煎熬中;近兩年已有兩間私立技職退場,4月底要參加技職統測的12萬名考生,無不擔心會踩到下一個「地雷」。

150多所大學,原本該有150多種樣貌,如今卻被化約成「會退場的」與「不會退場的」;25萬多名考生,應該也有25萬多種專長組合,卻被考試排序成「會讀書的」和「不會讀書的」。

明明是奔向人生下階段的升學季,教育界卻彷彿罩在PM2.5天空下,那般灰濛濛。

學校找出路,青年找機會

但我們觀察到了烏雲上的希望銀邊,就是愈來愈多跨學界、跨業界、跨國界學習,帶來的創新。

跨學界,指的是過往壁壘分明的系院,現在都已降低雙主修與轉系門檻,使學生不至於填錯志願,就毀了大學生活;學校間也紛紛組成聯盟,讓學生跨校選課、借書。

例如,清華大學「跨院系學士學位」打破系院界線,學生可選擇多種專長模組修課,入學學籍和畢業學位可以不一樣。

跨業界,技職體系常見的建教合作與實習外,也有愈來愈多一般大學採用,連龍頭台大也推出實習課程,讓學生提早熟悉職場生態。

中原大學請曾任麥肯錫顧問、德記洋行董事長的熊震寰成立產業學院,學生、校友、校外生都能入學,成績優異者企業直接錄用。

此外,跨國志工、交換學生、雙聯學位也已校校都有,出國不再遙不可及。

清大副校長周懷樸說,工業4.0、大數據等新知識領域不斷出現,業界現正最需要多能力、跨領域人才;大學生的能力也要從單一專長的「I型人」、專業通識兼備的「T型人」,進化到跨領域學習與知識整合的「π 型人」。

熊震寰也認為,與業界合作、「解決問題導向」的教育創新,在國外愈來愈普遍,它能真正開啟青年的天賦潛力。

學校找出路,青年則在出路中找機會;而機會,就藏在逐漸模糊的領域界線中。

跟著大學一起跨界吧!

【本文摘自遠見2016大學入學指南: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goo.gl/tFhyw】
【立即購買遠見2016大學入學指南:http://goo.gl/Da1D6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