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5分18秒一人罹癌!癌篩成為全民運動

癌症時鐘逐年增快,令人聞之驚恐。民眾定期健檢,就是深怕不幸中標,也希望能早發現,早治療。然而,儘管篩檢能把關健康,但日常作息飲食習慣更是重要!

若用一天24小時、1440分鐘比喻人的一生,台灣癌症的致死率分分逼近,令人心驚。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2016年4月發布的「2013年癌症登記報告」,2003年台灣每8分24秒有一人罹癌,到了2013年縮短至每5分18秒,癌症時鐘較十年前加速了1.6倍。

2013年台灣罹癌人數比前一年增加2449人,罹癌年齡中位數為62歲。由性別來看,男性癌症發生率為女性的1.3倍,死亡率為1.8倍。

台灣十大癌症發生率,最多的是大腸癌,有超過1萬5000名新增患者,每34.7分鐘就有一人得到大腸癌;其次為肺癌、肝癌、乳癌和口腔癌。值得注意的是,女性乳癌發生率年年攀升,已是女性十大癌症首位。

但致死率最高的,男性第一位為肝癌,其次為肺癌、大腸癌、口腔癌;女性則為肺癌、肝癌、大腸癌、乳癌。

癌症令人恐懼,癌篩也成為健檢的重要項目。但並非所有癌症均能篩檢到,因此一般癌症篩檢的最大公約數是,篩檢常見且治癒率高的癌症,如大腸癌、子宮頸癌、乳癌、甲狀腺癌、胃癌、鼻咽癌、某些淋巴癌等。

因為這幾種癌症的檢查工具,如超音波、乳房攝影和大腸鏡,費用不高;即使發現了病灶,治療療效也較好,是應該優先檢查的項目。

肝癌:逾六成是由B肝引起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內科醫師王詠表示,健康檢查希望透過早期診斷、早期發現危險因子,得到最好的治療成果。在歐美國家,子宮頸癌、乳癌、大腸癌、口腔癌、肝癌等,都是共同建議的健檢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