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花3.97小時上網一年投入9萬元數位理財

上網理財、行動支付,FinTech浪潮來襲,各家銀行都想走進消費者的數位生活。但是,究竟台灣年輕世代現在過著什麼樣的數位金融生活呢?

先看幾個關鍵數字。首先,每人平均一天閒暇時間上網3.97小時,每週平均有2.32次上網處理金融事務,並且每個人一年平均會投入8萬9514元透過數位管道來理財。

近年FinTech議題在台灣炒得火熱,卻甚少有人真正從在地台灣使用者角度出發來思考。《遠見雜誌》與玉山銀行、東方線上研究集團及遠見研究調查共同合作,於8月底至9月初進行首份「數位原住民金融力」大調查,透過網路訪問20~35歲年輕族群的數位金融使用情形,這也是台灣第一份針對7、8年級生數位原住民做的金融調查。

三大指標 建構理財與消費數位化程度

這份從全方位角度評鑑年輕族群數位金融能力調查,從以上幾個初步數字來看,數位金融已經存在消費者的生活當中!

而本次調查最主要目標,是試圖建構台灣數位原住民的「數位理財力」「數位消費力」與「數位發展力」等三大指標,分別評估年輕世代理財與消費行為的數位化程度,以及對數位金融服務的期待與態度,並換算成「台灣數位原住民金融力」(總分100分),一探這個數位金融最主要的目標市場族群,究竟對數位金融的了解、使用與態度如何?

數位金融力46.1分 尚不成熟

結果,受限於台灣數位金融環境才剛起步,受訪者數位金融力果然也相對偏低。整體計算結果平均為46.1分,且有六成受訪者是在60分以下。

顯然即便是年輕世代,「台灣消費者當前的數位金融力也是尚未成熟,處在發展階段的,」東方線上副總監楊少夫這樣評價。

不過,數位金融力不高未必是因為顧客的數位知識不足,部分原因也在於台灣許多數位金融服務還在形塑當中,尚未完全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