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操緩解疲勞 閉目養神不可少

擁擠的水泥叢林,過多的課業與工作壓力,過少的戶外活動,高度螢幕化的社會,讓近視、老花在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下糾纏現代人,眼鏡也成為台灣民眾難以摘下的必要之惡。

但有一本訴求「每天做三分鐘眼球操,只要14天,視力就可以從0.2回復到1.5,小孩、成人、老年人都可以丟掉眼鏡」的視力回復操,在書市熱賣,讓不少眼鏡族對於「再以明眸視人」懷抱希望。

從日本紅到台灣的「眼球操」,反映現代人對視力保健的重視。但眼球運動真有那麼「神」?

推廣「視力回復眼球操」的中川和宏,1953年生,畢業自早稻田大學政經學院,他有感於資訊化、高齡化社會來襲,現代人的視力與腦力面臨弱化危機,轉赴美國研究視力回復療法,1981年成立日本視力訓練中心,希望讓日本民眾意識到3C產品對視力的傷害,並提早預防眼疾。

中川和宏認為,現代人手機不離手,螢幕光害無所不在,用眼過度讓睫狀肌一直處於緊張狀態,調節焦距的功能變差,近視、老花不但提早出現,也愈來愈嚴重;因此著書立說,提倡抗老就要從護眼開始。

事實上,他的觀察與眼科醫師在診間的專業判斷並無不同。比較大的差異是,中川和宏不相信近視就得戴一輩子眼鏡。他比喻,就像骨折患者必須拄著拐杖走路,一定希望自己的腳能早日康復,而眼鏡和拐杖都屬於健康輔助器材,不應該用一輩子。



已發生眼疾,切忌自行診斷

在他看來,視力有兩種,眼睛看的能力可稱之為「眼球視力」,另一種則是大腦將資訊映像化的能力,稱為「腦內視力」。而眼腦一體是分不開的,因為「看東西」除了用眼睛,還要經過腦部的整合才能有清楚成像。視覺是一種「感覺」,集中精神就能看得清楚,視力與腦力息息相關。

不過,眼科醫師認為,視力是否會影響腦力,有待科學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