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福:不怕沒伴、沒時間 上班也能抽空運動

理著小平頭、帶著一副眼鏡,看來斯文的林德福,在今年3月接下教育部體育署署長一職。雖非體育本科出身,但曾擔任過體委會(體育署前身)主委的他,算是回娘家,對體育署執掌的業務,包括競技運動、全民運動等均甚為熟稔。

今年台灣最重要的運動盛事是在台北舉辦的2017世界大學運動會,也是在台灣舉辦最高層級的運動賽事。世大運因有主場在台北的優勢,從賽前、競賽期間均引起國人高度關注。

相對於選手在競技運動的吸睛,攸關國民身體健康的全民運動也是體育署推動重要的業務之一。



25歲至44歲青壯年 極少運動

不過,在每年的運動城市調查中,體育署發現,國內在25歲至44歲的職工族群(即上班族),規律運動的比例是各年齡層最低。探究原因,在於這類族群工作太累、沒時間運動等。

林德福認為,台灣青壯人口規律運動的比例偏低,老年人的比例較高,這情況恰恰與國外相反,「恐怕與上班族在職場打拚,企業老闆的傳統思惟有關。」

青壯年上班族因處於事業及家庭蠟燭兩頭燒的人生關鍵階段,時間被壓縮,常藉口沒時間運動,但其實運動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的。

林德福說,以往企業的傳統思惟認定工作時間長、工作量重就是績效好,也把上班運動與打混畫上等號,但這個舊觀念必須打破。體育署推動運動企業認證,就是希望藉由鼓勵企業讓員工可以在上班時間運動,一方面提升身體效能,另一方面又可解決運動沒伴、回家無法運動的藉口。

林德福指出,關於工作與運動的研究發現,工作效率高與整體產出有關,不是只有工時長,就有高產出,運動確實可提升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