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操作法則賺波段 印度基金穩健獲利20%

夏韻芬投資印度基金已超過十年,金融海嘯時,曾有過基金淨值腰斬的慘痛經驗。後來她改以不定時不定額申購,嚴格執行停利、著重投資民生消費類股,放心穩穩賺。

夏韻芬一身朝氣,走出中廣一樓的電梯。儘管才剛播報完兩小時廣播節目,卻不顯疲憊,仍然精神奕奕。

身為財經界的名嘴,經常上各大節目分享投資心得,再加上20多年的記者經歷,及在世新大學兼任《新聞與產業》課程,投資經驗豐富,市場觀察敏銳,自然不會缺席投資印度這塊金磚大國。

「我從來沒去過印度,目前也還沒打算去,但我的錢去了,」夏韻芬說,「印度很有趣,亂得很有趣。」

印度有很多種官方語言,種族文化多元、歷史悠久,還有種姓制度等根深柢固的地下秩序,很值得探索及研究。近來夏韻芬上瑜伽課後,更加對印度有興趣,只是印度的治安不佳、衛生欠缺這兩點,是她遲遲無法訂下前往印度機票的主因。



投資逾十年 曾歷經基金淨值腰斬

儘管未到過印度,但夏韻芬卻早已卡位超過十年。她購買第一檔印度基金源自2001年美國高盛(Goldman Sachs)資產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Jim O'Neill首次提出「金磚四國」這一概念,當時Jim O'Neill預測巴西、俄羅斯、印度與中國等新興四國將成為推動全球經濟成長主要引擎。當2005年有基金公司相繼推出金磚四國基金時,夏韻芬就投資了,來來回回操作賺了好幾個20~30%。

惟當時以印度為單一國家做為標的的基金算是冷門標的,僅少數幾檔是由境外投信發行,夏韻芬遲至2007年8月才進場第一檔印度基金──?豐印度股票基金,這檔基金兩大持股比例為金融業以及消費性類股。之後她陸續每月定期定額買入這檔基金,當時這檔基金淨值160元左右,而後慢慢緩步爬升,她覺得表現還可以,但會三不五時觀察績效,發現起起落落波動不小。

不料到了2008年碰到金融海嘯,當年10月,這檔淨值已落在100元,並一路下跌,績效攔腰斬了一半,讓她大驚失色,但她耐住性子,靜待回檔,沒有草率出脫,所幸2009年5月便迅速爬升,當年11月基金淨值來到170元時贖回,獲利45%時,暫且落袋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