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台關係 拜登的頭號外交考驗
美國大選已然落幕。
儘管少數幾州仍持續重新計票的工作,現任總統川普也會持續打法律戰、挑戰拜登勝選的正當性。但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已篤定將入主白宮,揭開新時代序幕。
從「可預測性」到「穩定」,從「單邊主義」到「與伙伴結盟」,拜登上台,代表美國對外政策的修正,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將重回2016年前的世界。
可預測性代表穩定,代表對外政策更符合國際社會的期待,未來這樣的可預測性,將反映在幾項重大議題上,像是氣候變遷、經貿政策、國際框架等。
世界各國給拜登的「願望清單」中,包含哪些項目?
氣候變遷〉重回巴黎協定,積極減碳
拜登上台,在國際社會的期待清單上,氣候變遷議題,無疑高度受到關注。川普政府趕在投票結束前,宣布退出巴黎協定,至於拜登,早早就承諾將重回巴黎協定。因此,他的勝選,也讓關心氣候變遷的各國人士大大鬆一口氣。
氣候變遷的影響愈來愈烈,儘管川普政府一再否定氣候變遷的科學證據,美國之外的其他國家,近年來紛紛把阻止氣候變遷當成主要施政目標。在過去兩個月間,南韓、日本和中國都承諾,要在這個世紀中,將碳排放降低到零。
拜登也承諾要在2050年以前,將美國碳排放降低為零。現在,為了重回巴黎協定,拜登必須把減低碳排放納入政府政策。
相較於歐洲各國大力促進降低碳排放,觀察家認為,美國要在2030年前,把碳排放降低2005年的五成水準,是非常困難的,但也絕非不可行。
重回巴黎協定不需要國會背書,拜登最聰明的作法,就是學習歐盟,在推出新一輪疫後經濟振興方案時,納入綠色基本設施、能源、研究和發展。
還有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過去幾年中,歐盟推動氣候變遷防治,找上中國這個最大碳排放國家合作,為了不讓歐盟和中國排除在外,美國絕不能缺席。
公共衛生〉重回世衛,合作開發疫苗
川普在7月時,指控中國操控世界衛生組織(WHO),並宣布退出,拜登也早早宣示,將重回這個協調各國步伐、對抗疫情的最主要機構。
美國是世衛最大捐助國,每年貢獻世衛15%的預算,美國重回世衛之餘,也可望重回國際合作的新冠肺炎疫苗和醫藥開發計畫,對於找出疫苗和新藥大有幫助。
對中立場〉雖是老朋友,但得強硬應對
在拜登確定勝選後,中國官媒《環球時報》以「老朋友」稱呼拜登,川普時代後半段,曾採取一系列對抗中國的手法,包括要求盟邦要選邊站,激起盟國正反不同的評價。
而拜登這位「中國老朋友」,將不會立刻重回與中國的協商。
但對於走出川普時代,從貿易到地緣政治,因應各式挑戰疲於奔命的中國來說,拜登至少比川普更可以預期。
特別是在台灣問題上,中國一度擔心美方對台的政策可能導致戰爭,拜登上任後,因為中美彼此不斷挑釁,而導致戰事的威脅大大降低。
拜登對中國的看法究竟如何?他認為,「美國的確必須強硬應對中國,如果中國為所欲為,將持續掠奪美國和美國企業科技智慧財。」同時,他也將持續補助國營企業,形成不公平競爭,在未來科技和產業競逐中取得優勢。
因此,拜登強調,迎向這個挑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美國盟國和伙伴的聯合陣線,對抗中國的侵略性舉動,以及對人權的侵犯,即便在美國尋求跟北京在諸如氣候變遷、阻絕核武擴散,以及全球公共衛生等議題上合作的同時,也不能放棄上述底線。
亞洲問題〉重返歐巴馬路線?各國未必樂見
雖然國際社會大多期待一個「可預期性高」「尊重盟友與國際組織」的拜登,來取代「美國第一」的川普,但這並不意味著拜登將完全拋棄川普的路線;特別在亞洲,更是如此。
對亞洲各國來說,川普路線可能會比拜登重返歐巴馬路線要更受歡迎。
以南海問題來說,歐巴馬雖然對於中國在南海的擴張畫了紅線,但當中國越線時,歐巴馬卻沒有實際作為。相較之下,從龐培歐(Mike Pompeo)否定中國對於南海海域的主權,到多次派遣航空母艦艦隊聚集南海,敢於展現肌肉的川普,無疑讓亞洲諸國更安心。
在南海之外,美國也承諾協助日本保衛釣魚台,並強化對台灣的軍售。這也說明為何選前各國紛紛期待川普下台,亞洲的日本、越南、香港和台灣民調,卻偏向川普連任,一位日本民眾說得好,因為中國愈來愈強大,讓亞洲各國有如芒刺在背,川普在任與否,是日本的「國家安全」問題。
「美國不該讓中國有幻想,以為可以攻擊台灣」
在川普和歐巴馬之間,拜登中國政策如何定調,讓亞洲國家格外關切,有些學者擔心,為了與中國的合作,像是氣候變遷等議題,拜登很可能在國安議題上退讓。
《經濟學人》認為,相較於歐巴馬時代的「參與」,拜登應採取「威嚇」策略,「美國不該讓中國有任何幻想,以為自己可以攻擊台灣。」
更重要的是,拜登在與中國交手時,應該會採取跟川普不同的策略,比方說,拜登會跟盟國有更多討論,協同彼此的腳步。
日本希望美國壓制這個孔武有力的鄰居。但由於兩國距離太近,經濟連結太深,就算川普時代美國希望日本站起來,跟中國進行更明白的對抗,日本主流民意並不願意跟中國衝突。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在拜登當選後,很快就向拜登及他的副手賀錦麗(Kamala Harris)道賀。究其原因,除了因為賀錦麗本身的印度裔背景外,評論家也認為,這跟莫迪希望不要因為選前過於押寶川普,而被拜登政權冷落有關。
這樣的論點或許是多慮,畢竟,在過去幾十年間,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當政,兩國關係都持續升溫,更重要的是,如今美國更需要印度聯手共同箝制中國。
南韓也是,川普廢除與南韓的貿易協定,並威脅如果南韓不增加分攤的軍費,美國將撤軍。
但在拜登批評川普對南韓的政策「魯莽」之後,選前的南韓民調顯示,有超過2∕3的南韓人希望拜登打敗川普。
最後,川普曾多次宣稱,「共產中國」是東南亞意識型態的敵人。川普這個說法,看在東南亞專家的眼中,無疑是罔顧現實。
對於此刻的東南亞國家來說,最重要的兩大關鍵議題:疫情和恢復經濟,中國都是有能力協助東南亞國家脫離困境的支撐力量。
因此,美國重回東南亞,或許不是壞事,但這絕對不意味美國有權要求東南亞國家要在美中之間選邊。東南亞大國印尼,最近拒絕美國在它的境內使用機場,讓偵察機駐防,就是最佳明證。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12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s://www.gvm.com.tw/】
儘管少數幾州仍持續重新計票的工作,現任總統川普也會持續打法律戰、挑戰拜登勝選的正當性。但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已篤定將入主白宮,揭開新時代序幕。
從「可預測性」到「穩定」,從「單邊主義」到「與伙伴結盟」,拜登上台,代表美國對外政策的修正,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將重回2016年前的世界。
可預測性代表穩定,代表對外政策更符合國際社會的期待,未來這樣的可預測性,將反映在幾項重大議題上,像是氣候變遷、經貿政策、國際框架等。
世界各國給拜登的「願望清單」中,包含哪些項目?
氣候變遷〉重回巴黎協定,積極減碳
拜登上台,在國際社會的期待清單上,氣候變遷議題,無疑高度受到關注。川普政府趕在投票結束前,宣布退出巴黎協定,至於拜登,早早就承諾將重回巴黎協定。因此,他的勝選,也讓關心氣候變遷的各國人士大大鬆一口氣。
氣候變遷的影響愈來愈烈,儘管川普政府一再否定氣候變遷的科學證據,美國之外的其他國家,近年來紛紛把阻止氣候變遷當成主要施政目標。在過去兩個月間,南韓、日本和中國都承諾,要在這個世紀中,將碳排放降低到零。
拜登也承諾要在2050年以前,將美國碳排放降低為零。現在,為了重回巴黎協定,拜登必須把減低碳排放納入政府政策。
相較於歐洲各國大力促進降低碳排放,觀察家認為,美國要在2030年前,把碳排放降低2005年的五成水準,是非常困難的,但也絕非不可行。
重回巴黎協定不需要國會背書,拜登最聰明的作法,就是學習歐盟,在推出新一輪疫後經濟振興方案時,納入綠色基本設施、能源、研究和發展。
還有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過去幾年中,歐盟推動氣候變遷防治,找上中國這個最大碳排放國家合作,為了不讓歐盟和中國排除在外,美國絕不能缺席。
公共衛生〉重回世衛,合作開發疫苗
川普在7月時,指控中國操控世界衛生組織(WHO),並宣布退出,拜登也早早宣示,將重回這個協調各國步伐、對抗疫情的最主要機構。
美國是世衛最大捐助國,每年貢獻世衛15%的預算,美國重回世衛之餘,也可望重回國際合作的新冠肺炎疫苗和醫藥開發計畫,對於找出疫苗和新藥大有幫助。
對中立場〉雖是老朋友,但得強硬應對
在拜登確定勝選後,中國官媒《環球時報》以「老朋友」稱呼拜登,川普時代後半段,曾採取一系列對抗中國的手法,包括要求盟邦要選邊站,激起盟國正反不同的評價。
而拜登這位「中國老朋友」,將不會立刻重回與中國的協商。
但對於走出川普時代,從貿易到地緣政治,因應各式挑戰疲於奔命的中國來說,拜登至少比川普更可以預期。
特別是在台灣問題上,中國一度擔心美方對台的政策可能導致戰爭,拜登上任後,因為中美彼此不斷挑釁,而導致戰事的威脅大大降低。
拜登對中國的看法究竟如何?他認為,「美國的確必須強硬應對中國,如果中國為所欲為,將持續掠奪美國和美國企業科技智慧財。」同時,他也將持續補助國營企業,形成不公平競爭,在未來科技和產業競逐中取得優勢。
因此,拜登強調,迎向這個挑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美國盟國和伙伴的聯合陣線,對抗中國的侵略性舉動,以及對人權的侵犯,即便在美國尋求跟北京在諸如氣候變遷、阻絕核武擴散,以及全球公共衛生等議題上合作的同時,也不能放棄上述底線。
亞洲問題〉重返歐巴馬路線?各國未必樂見
雖然國際社會大多期待一個「可預期性高」「尊重盟友與國際組織」的拜登,來取代「美國第一」的川普,但這並不意味著拜登將完全拋棄川普的路線;特別在亞洲,更是如此。
對亞洲各國來說,川普路線可能會比拜登重返歐巴馬路線要更受歡迎。
以南海問題來說,歐巴馬雖然對於中國在南海的擴張畫了紅線,但當中國越線時,歐巴馬卻沒有實際作為。相較之下,從龐培歐(Mike Pompeo)否定中國對於南海海域的主權,到多次派遣航空母艦艦隊聚集南海,敢於展現肌肉的川普,無疑讓亞洲諸國更安心。
在南海之外,美國也承諾協助日本保衛釣魚台,並強化對台灣的軍售。這也說明為何選前各國紛紛期待川普下台,亞洲的日本、越南、香港和台灣民調,卻偏向川普連任,一位日本民眾說得好,因為中國愈來愈強大,讓亞洲各國有如芒刺在背,川普在任與否,是日本的「國家安全」問題。
「美國不該讓中國有幻想,以為可以攻擊台灣」
在川普和歐巴馬之間,拜登中國政策如何定調,讓亞洲國家格外關切,有些學者擔心,為了與中國的合作,像是氣候變遷等議題,拜登很可能在國安議題上退讓。
《經濟學人》認為,相較於歐巴馬時代的「參與」,拜登應採取「威嚇」策略,「美國不該讓中國有任何幻想,以為自己可以攻擊台灣。」
更重要的是,拜登在與中國交手時,應該會採取跟川普不同的策略,比方說,拜登會跟盟國有更多討論,協同彼此的腳步。
日本希望美國壓制這個孔武有力的鄰居。但由於兩國距離太近,經濟連結太深,就算川普時代美國希望日本站起來,跟中國進行更明白的對抗,日本主流民意並不願意跟中國衝突。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在拜登當選後,很快就向拜登及他的副手賀錦麗(Kamala Harris)道賀。究其原因,除了因為賀錦麗本身的印度裔背景外,評論家也認為,這跟莫迪希望不要因為選前過於押寶川普,而被拜登政權冷落有關。
這樣的論點或許是多慮,畢竟,在過去幾十年間,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當政,兩國關係都持續升溫,更重要的是,如今美國更需要印度聯手共同箝制中國。
南韓也是,川普廢除與南韓的貿易協定,並威脅如果南韓不增加分攤的軍費,美國將撤軍。
但在拜登批評川普對南韓的政策「魯莽」之後,選前的南韓民調顯示,有超過2∕3的南韓人希望拜登打敗川普。
最後,川普曾多次宣稱,「共產中國」是東南亞意識型態的敵人。川普這個說法,看在東南亞專家的眼中,無疑是罔顧現實。
對於此刻的東南亞國家來說,最重要的兩大關鍵議題:疫情和恢復經濟,中國都是有能力協助東南亞國家脫離困境的支撐力量。
因此,美國重回東南亞,或許不是壞事,但這絕對不意味美國有權要求東南亞國家要在美中之間選邊。東南亞大國印尼,最近拒絕美國在它的境內使用機場,讓偵察機駐防,就是最佳明證。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12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s://www.gvm.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