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鏡愛沙尼亞「數位超車」經驗,打造智慧競爭力

策劃多年、原想小規模試辦的「數位身分證」(New eID),因為部分民眾的資安疑慮,行政院突然宣布暫緩,引發各界譁然。

跨年活動期間,相關單位啟動「天網」,透過各種定位及辨識技術,找出違規趴趴走的可能染疫人士,引發正反雙方對個人隱私的辯論!

針對即將成立的「數位發展部」,原訂在2020年底,由立法院會送出組織改造修法,最終卻因運作形式及理念的歧異,至今繼續卡關。

上面三件事,背後都指向同一疑問:「面對迎面而來的智慧科技和數位治理浪潮,台灣準備好了沒?」

到底該擁抱、還是拒絕?不妨看看他山之石。

邊陲小國變數位大國

吸引逾130國挖掘祕方

距離台灣8000多公里、位於歐洲東北角的愛沙尼亞,是「波羅的海三小國」之一,130萬的人口,只相當於台灣的彰化縣。過去,他們先後遭瑞典、德國、俄羅斯等強權入侵,直到1991年才脫離前蘇聯、成為完全獨立的國家。

但過去幾年,來自130多國、超過六萬名訪客,不約而同爭相造訪。他們不是來觀光、賞景或滑雪,而是為了考察數位化政府和智慧城市。

在實體世界,愛沙尼亞或許只是微不足道的邊陲小國,但在數位化疆土和智慧應用的領域,他們可是全球標竿。不管是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WEF(世界經濟論壇)、世界銀行(World Bank)或歐盟發表的數位國力評鑑,愛沙尼亞統統名列前茅,還曾被《WIRED》雜誌評為「世界上最先進的數位社會(the most advanced digital society in the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