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茶金》真人版!北埔姜阿新洋樓,濃縮客家茶商回憶

「恭喜吉桑」「吉桑事業做很大耶」洋派的客廳張燈結綵,賓客川流不息,正值事業巔峰的「吉桑」張福吉,坐在沙發上,淡笑接受眾人的祝賀。

這是公視影集《茶金》的劇情,以新竹北埔傳奇茶商姜阿新為編劇靈感,刻劃他精彩的一生,吉桑原型就是姜阿新。

這一幕,劇組直接在姜阿新的故居拍攝,如今為縣定古蹟「姜阿新洋樓」,慕名而來遊客在門前翹首觀望。

姜家在北埔是望族,到了姜阿新這一代,1946年姜阿新創立永光茶葉,外銷紅茶、膨風茶,茶葉出口曾佔全台1/3,田產號稱「烏鴉飛三天也飛不完」,世人更稱他為「茶虎」,引領台灣走入「茶金年代」,其事業遍及糖業、林業、交通業等。

姜阿新在祖厝天水堂旁,建蓋一棟和洋混搭西式洋樓,當年來說,極顯雄偉。「祖父熱衷建築設計,他參考新竹新豐徐家巴洛克建築、去迪化街找靈感。」姜阿新三孫女、現為姜阿新教育基金會董事廖惠慶說。

洋樓建於1946年,費時三年完工,既是宅第,也是招待海內外賓客場所,既是中西融合,又有日式的迴廊,半圓拱、凸窗等古典建築技法與裝飾紋樣來自歐洲傳統。

外觀展現多種高難度且精巧的泥作工法,牆面雕花等裝飾有洗石子,抿石子,磨石子、斬石子、大理石、貼馬賽克等不同樣貌;正立面基礎及牆裙部分採用大塊石材,顯得大器;洋樓基座及圍牆的唭哩岸石採自北投,可想見其費工程度。

內裝主要為原木材料,並在樓梯、浴室等處鋪上繽紛的馬賽克磁磚,展現沉穩卻不失活潑氛圍。木構多取材自營林場,烏心石、檜木、樟木、櫸木等木料交錯運用,窗櫺上方、木門上細緻的雕刻裝飾,帶有濃厚東方吉祥寓意,且典故各為不同,採異木鑲嵌,是台灣傳統代表性工法,有人形容,洋樓猶如一座木材博物館。


圖/姜阿新於日治時期即出口以「三星」為商標的北埔茶(膨風茶),隨後於1946年成立永光公司,以「永光紅茶」出品。 照片為基金會復刻茶葉罐伴手禮。

建築設計兼備美觀與實用,如設置通風口、抽水馬桶與浴缸等,是一先進又氣派的宅邸。

洋樓見證大時代風華,無奈破產只能離去

洋樓本身藝術價值高,蕩氣迴腸的家族故事更增添其韻味。它見證大時代的風光榮景,姜阿新獨生女姜麗芝的訂婚儀式就在洋樓舉辦,冠蓋雲集,堪稱少有的盛會。

廖惠慶與姊弟及堂兄弟姊妹在洋樓度過美好童年時光。廖惠慶常聽到來往洋樓的外國人歡樂地唱歌,是她快樂的回憶;栽種奇花異草的院落,是他們玩耍地方⋯⋯

兒孫們最喜歡找阿公,「阿公喜甜,他的八腳床底下都會放整簍的荔枝,枇杷等水果,櫥櫃有點心,他慣常坐位都有一盒方糖,我們打架或摔倒哭了,就會去找阿公,他就會放一顆方糖到我們嘴裡。」離開洋樓後,廖惠慶最想念這段往事。

好景不常,由於茶葉跌價,姜阿新事業借貸週轉不靈,儘管廖惠慶之父、姜阿新招贅的女婿廖運潘擔任總經理,力挽公司營運,仍無法負擔,1965年姜家只能宣布破產,一代風華的洋樓,遭銀行查封。

那是個哀傷的一天。通常宣布破產場合,口出惡言、打起來都有可能,然而,廖惠慶說,員工卻都是靜靜流淚,大家敬重姜阿新,不捨這樣的結局,「有債權人還說不要利息,再給我們時間周轉,」可是廖運潘評估茶葉市場前途黯淡,已無力可回天,姜阿新打下江山,付諸東流,姜家也被迫搬離,另尋出路。

儘管姜家仍會定期回鄉祭祖,但每回經過洋樓,只能感受「最遙遠的距離」的酸楚。

大家庭擠進台北的小小租屋處,最落難時期,廖運潘為了家計,還曾一口氣身兼四職。

而姜阿新,「阿公絕口不提往事,他不會講以前豐功偉業」廖惠慶說,仍不時有老員工老朋友來看他,足見他仍受愛戴。

而母親放下千金小姐身段,很有危機感立刻教車繡、賣桶裝瓦斯補貼家用。

父親卻耿耿於懷無法重振岳家事業,廖運潘晚年寫下9本家族回憶錄,然他撰寫到扛起重擔的那幾年,一度悲痛到無法執筆,直到兒女們將洋樓贖回,才認為遺憾彌補,而有動力完成,並濃縮成一本《茶金歲月》。

而午夜夢迴,廖惠慶滿是兒時場景,她還因想念老家的石牆,買下在芝山岩,有著同樣唭哩岸石牆的房子,一解鄉愁。


圖/1994年廖惠慶曾帶子女重返姜阿新洋樓,卻不得門其入,僅能在門口照相留念。廖惠慶提供

買回阿公的房子,找回祖孫世代記憶

姜家後代始終未放棄洋樓,1995年,洋樓被同鄉新纖董事長吳東昇承租,成立金廣福文化基金會維運。

直到2012年聽聞合庫有意拍賣洋樓時,廖惠慶跟六妹姜惠琳(現為美商如新NU SKIN亞洲區總裁)本想悄悄投標,豈料父親斥責,做人要光明磊落,何況吳東昇先生守護洋樓有恩。

兩姊妹硬著頭皮向吳東昇請求,廖惠慶寫了一封很長的信,還放了兒時照片、父母結婚照,慶幸吳東昇第一時間就慷慨表示,樂見後人取回洋樓,展現成人之美。

於是六姊弟籌資贖回。失落了半世紀,洋樓再次回到姜家懷抱,也罕見地造就屋主後代成功買回古蹟建物的佳話。「感恩吳先生抬愛成全,若非如此,我們無法『回家』。」


圖/姜阿新女兒姜麗芝(中間照片)與廖運潘(右照左一)結為連理,廖運潘當年擔任總經理,協助岳父事業,姜麗芝也勤奮相扶,攜手共度難關。

他們成立「姜阿新教育基金會」營運,並經2年大刀闊斧整修,再開放參觀,包括修復白蟻蟲蛀、漏水殘破處,為了還原,光是地板要修復到跟過去一樣的顏色,就人工調色11次;修護過程卻也有驚喜,修浴室時候挖到塵封70多年的馬賽克,還完整無缺。

家具也跟著回家了。長孫姜蒂玉移民時,以為將一去不返,於是帶走阿公八腳床及祖母的梳妝台做紀念,沒想到買回洋樓,就將老家具飄洋過海置於原處,連掛床上驅趕蚊子的拂塵,也忠實保留。


圖/姜阿新與夫人的臥房,其中八腳眠床,其長孫女移居時請求贈與,經歷半世紀與二度飄洋過海,最終「回家」。

宛如祖先保佑,很多文物神奇地歸來。包括在洋樓二樓衣櫥通往維修口處找到日本十三弦琴;友人致贈25年前,在洋樓玄關垃圾堆中發現的永光紅茶綠色茶罐,讓基金會得以復刻為洋樓的紀念品;還有善心人士無償歸還昔時從洋樓拆下來的八片拉門。

因為洋樓的買回,親人能更常聚首,凝聚家族情感,更重要的是,「我們希望能夠恢復祖父的名聲,延續家族榮光,也讓父親如釋重負。」姜惠琳說。

2018年洋樓重啟大門,家人也輪流幫忙維運,身兼志工,「遊客稱讚導覽很特別,因為都是自己人,解說起來別有感情。」廖惠慶說。


圖/姜阿新三孫女廖惠慶在洋樓中,以母親姜麗芝於困苦時買給她的二手鋼琴,彈奏動人曲目。

而老員工,並未因公司解散而分道揚鑣,反而念舊地定期回到北埔相聚,如今都能回到洋樓敘舊。

洋樓也有助於北埔觀光與地方發展,「北埔是美麗的山城,若長久穩健經營,就能興旺當地了。」姜惠琳期許。

「終於散去了,北埔洋樓的陰霾,秋日天高爽。」(天高し 北埔洋楼 雨後の晴れ),廖運潘所作俳句,道盡家族榮華跌宕,仍韌性不拔,猶如人生,終究有雨過天晴的那一刻。

姜阿新洋樓
經營狀態:開放參觀
地址:新竹縣北埔鄉北埔街10號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03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bit.ly/2AIdtp9】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03月號:https://bit.ly/3pLGg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