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珍奶打敗美國印鈔機
印尼現場直擊 熱錢不是重點,市場才是關鍵
從5月22日至今,QE就牽動著全球股匯市的起伏,首當其衝的是亞洲新興市場,特別是印尼和印度。這二個國家是否真如國際媒體報導,熱錢未撤就應聲而倒?征戰東南亞的眾多台商,又該如何因應變局?
《遠見》採訪團隊特別於9月中旬前往印尼,第一手直擊QE 風暴下真實的印尼。實地採訪這個曾被視為「第五塊金磚」的全球第四大內需市場,從一杯小小的台灣珍珠奶茶熱賣就能發現:在印尼,QE熱錢風波只是曇花一現,投資依舊蠢蠢欲動。
近一個月來,印尼攻占各大國際媒體版面,成為全球財金新聞焦點。自從今年5月美國聯準會(Fed)釋放出美國QE(量化寬鬆)政策即將退場的消息後,印尼股市即開始震盪走跌,從5月20日的最高點5214.98點跌至8月27日的最低點3967.84,跌幅達到24%;9月12日,印尼盾兌美元也來到歷史新低的11551,創下今年以來18.7%的貶值幅度。外國媒體一面倒唱衰印尼:亞洲金融風暴將再起、印尼坐困愁城、前景堪慮,是所有東協最嚴重的國家,幾乎所有負面形容詞全用上了。
任誰都料想不到,9月19日美國聯準會(Fed)竟然又意外宣布將維持寬鬆政策,隔天主要新興市場股匯市齊揚,當天印尼股市一度飆漲至7%,最後以4658.6點作收,漲幅為4.4%;而印尼盾也大幅升值4.21%,為主要新興國家之冠。印尼股匯市的暴跌暴漲,一切都是美國QE惹的禍。儘管QE已暫時不收兵,有一天終究會引退,是否會再次重創印尼?而沒有全球熱錢追逐的印尼,是否會停止成長,不再吸引投資人目光?
《遠見》直擊 雅加達街頭依舊熱絡 外媒看衰 印尼對QE風暴卻無所悉
9月中旬,《遠見》記者來到印尼首都雅加達,隨機在街頭詢問10位印尼人,竟然沒有人精確知道什麼是QE3?就算到了蘇迪曼大道(Sudirman)的金融中心一帶,也只有從事財金相關行業的人對QE3較為清楚,一般上班族仍是一頭霧水。
在一次台商的聚會當中,當《遠見》記者詢問某位製造業者對於QE退場的看法時,對方從頭到尾竟然都以為是在請教他對印尼Q3(第三季)景氣的看法,直到其餘台商解釋是在問QE3時,他才恍然大悟。顯然,外電的報導好像跟印尼人不相干似的,雅加達街頭照樣忙碌,上班上課的民眾、外國商務客仍然將道路擠得擁塞不堪,例假日購物中心人潮依舊,詢問商家,多半的反應是,「還好,沒有太大感覺。」
到目前為止,QE退不退的實際影響只有進出口廠商感覺比較明顯。收取美元、付印尼盾薪水的出口廠商,因為印尼盾貶值,讓他們成為受惠者;而支付美元、收取印尼盾的內需業者,則是受害者。即便如此,進口廠商仍樂觀看待,有人選擇逐步調升價格,有人還在觀望。
以進口手機零配件的Wellcomm公司董事長李其倫為例,為反應貨幣貶值的壓力,Wellcomm從八月底至九月初陸續調漲售價10至15%。不過他輕鬆地說,消費者初期會猶豫一下,沒多久,該消費的還是要消費,業績並未受到明顯影響。駐印尼台北經濟貿易代表處經濟組組長蔡允中也認為,相比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印尼已建立較完善的機制,有較強能力應對熱錢所產生的連鎖效應,相信QE退場對印尼的影響是短暫的。
熱錢不是重點 市場才是關鍵
而所有接受採訪的當地廠商與台灣業者,都與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的答案一樣,他們都以行動支持印尼未來的發展。郭台銘在美國聯準會宣布維持寬鬆政策的前兩天,9月17日主動在兩岸企業家峰會理監事會議上,對外表示印尼將是鴻海下一個亞洲藍海。據印尼當地業者指出,已簽好MOU(合作備忘錄),由於鴻海向印尼政府提出八大要求,雙方正緊鑼密鼓協商中。
從5月22日至今,QE就牽動著全球股匯市的起伏,首當其衝的是亞洲新興市場,特別是印尼和印度。這二個國家是否真如國際媒體報導,熱錢未撤就應聲而倒?征戰東南亞的眾多台商,又該如何因應變局?
《遠見》採訪團隊特別於9月中旬前往印尼,第一手直擊QE 風暴下真實的印尼。實地採訪這個曾被視為「第五塊金磚」的全球第四大內需市場,從一杯小小的台灣珍珠奶茶熱賣就能發現:在印尼,QE熱錢風波只是曇花一現,投資依舊蠢蠢欲動。
近一個月來,印尼攻占各大國際媒體版面,成為全球財金新聞焦點。自從今年5月美國聯準會(Fed)釋放出美國QE(量化寬鬆)政策即將退場的消息後,印尼股市即開始震盪走跌,從5月20日的最高點5214.98點跌至8月27日的最低點3967.84,跌幅達到24%;9月12日,印尼盾兌美元也來到歷史新低的11551,創下今年以來18.7%的貶值幅度。外國媒體一面倒唱衰印尼:亞洲金融風暴將再起、印尼坐困愁城、前景堪慮,是所有東協最嚴重的國家,幾乎所有負面形容詞全用上了。
任誰都料想不到,9月19日美國聯準會(Fed)竟然又意外宣布將維持寬鬆政策,隔天主要新興市場股匯市齊揚,當天印尼股市一度飆漲至7%,最後以4658.6點作收,漲幅為4.4%;而印尼盾也大幅升值4.21%,為主要新興國家之冠。印尼股匯市的暴跌暴漲,一切都是美國QE惹的禍。儘管QE已暫時不收兵,有一天終究會引退,是否會再次重創印尼?而沒有全球熱錢追逐的印尼,是否會停止成長,不再吸引投資人目光?
《遠見》直擊 雅加達街頭依舊熱絡 外媒看衰 印尼對QE風暴卻無所悉
9月中旬,《遠見》記者來到印尼首都雅加達,隨機在街頭詢問10位印尼人,竟然沒有人精確知道什麼是QE3?就算到了蘇迪曼大道(Sudirman)的金融中心一帶,也只有從事財金相關行業的人對QE3較為清楚,一般上班族仍是一頭霧水。
在一次台商的聚會當中,當《遠見》記者詢問某位製造業者對於QE退場的看法時,對方從頭到尾竟然都以為是在請教他對印尼Q3(第三季)景氣的看法,直到其餘台商解釋是在問QE3時,他才恍然大悟。顯然,外電的報導好像跟印尼人不相干似的,雅加達街頭照樣忙碌,上班上課的民眾、外國商務客仍然將道路擠得擁塞不堪,例假日購物中心人潮依舊,詢問商家,多半的反應是,「還好,沒有太大感覺。」
到目前為止,QE退不退的實際影響只有進出口廠商感覺比較明顯。收取美元、付印尼盾薪水的出口廠商,因為印尼盾貶值,讓他們成為受惠者;而支付美元、收取印尼盾的內需業者,則是受害者。即便如此,進口廠商仍樂觀看待,有人選擇逐步調升價格,有人還在觀望。
以進口手機零配件的Wellcomm公司董事長李其倫為例,為反應貨幣貶值的壓力,Wellcomm從八月底至九月初陸續調漲售價10至15%。不過他輕鬆地說,消費者初期會猶豫一下,沒多久,該消費的還是要消費,業績並未受到明顯影響。駐印尼台北經濟貿易代表處經濟組組長蔡允中也認為,相比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印尼已建立較完善的機制,有較強能力應對熱錢所產生的連鎖效應,相信QE退場對印尼的影響是短暫的。
熱錢不是重點 市場才是關鍵
而所有接受採訪的當地廠商與台灣業者,都與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的答案一樣,他們都以行動支持印尼未來的發展。郭台銘在美國聯準會宣布維持寬鬆政策的前兩天,9月17日主動在兩岸企業家峰會理監事會議上,對外表示印尼將是鴻海下一個亞洲藍海。據印尼當地業者指出,已簽好MOU(合作備忘錄),由於鴻海向印尼政府提出八大要求,雙方正緊鑼密鼓協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