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蘇貞昌三大戰略錯誤 超越不了自己,也超越不了蔡英文
任何國家執政者滿意度不到兩位數,絕對會讓在野黨領袖欣喜若狂。但是台灣例外,最大在野黨民進黨,對於政爭的反應有如發酸文、耍嘴砲的網路鄉民,今天放話罷免、明天說要倒閣,現實上卻一件都做不到。黨主席蘇貞昌硬推不信任案,一如預期並未通過,但決策的關鍵、提出的時機、執行的過程,統統都受到支持者和同志質疑。江宜樺內閣沒倒、王金平仍坐在議長寶座,馬總統也還在凱道辦公,倒是把握不住「天賜良機」的蘇貞昌,可能成為馬王政爭唯一受災戶。
一年一倒閣,倒閣已成民進黨主席蘇貞昌處理政治僵局的「止痛藥」,不吃頭痛欲裂,吃多了則會上癮,有害肝腎代謝功能。但不論如何,只要一痛就吃止痛藥,肯定不是聰明的辦法。
「蘇貞昌模式」
太過計較個人利害得失,不願承擔
對已經悶很久的綠營人士而言,發動倒閣是一種民怨的宣洩,對馬政府江內閣是一記警告,成功機率是零。而且對內部充滿各式矛盾的藍營來說,倒閣給了他們「一致對外」的機會,反倒是幫了馬江一個大忙。
這麼簡單的政治數學,蘇貞昌一定會算。雖然明知不是上上策,而且倒閣不成,形同給了江宜樺內閣一年的憲政假期,何況倒閣後民進黨的下一步該怎麼走,肯定又成黨內新亂源。但蘇貞昌考量再三,最後還是開幹。
這是很典型的「蘇貞昌模式」。反覆推敲,嚴謹計算各種利弊得失,挑一個「減分」最少的方案,然後做出一個「被民意推著走」的決策,證明他「曾經努力過」。說好聽一點,這是老成穩重,不輕率豪賭;講難聽一點,是反應遲緩,猶豫不決,太過計較個人利害得失,不願承擔。
蘇貞昌沒趁馬英九也動念想解散國會、順勢拉下王金平,這個千載難逢、「最有利時間」推倒閣案;而是拖拉了半個月,在彈劾、罷免、倒閣三個方案中盤算許久,才挑了雙十節黃道吉日宣布倒閣,這讓最早連署不信任案,沒獲得黨團三長支持的民進黨立委葉宜津抱怨不已。
出身美麗島辯護律師的蘇貞昌,政治歷練豐富完整,在「後扁」時代,本該輪到他在綠營裡呼風喚雨,獨當一面。怎奈性格決定一切,古怪脾氣壞了人和,讓他「超越」不了蘇貞昌,也「超越」不了蔡英文。
沒共度「黨難」
給蔡英文崛起機會
二○○八年,二次政黨輪替,民進黨在扁家貪腐烏雲罩頂下,黨內大老感嘆努力半生卻毀於扁家「很不值得」,不少人都想淡出江湖,遠離是非之地。在當時那樣的情境下,擔任謝長廷副手、在總統大選大輸二百多萬票後,蘇貞昌的心會有多冷,可想而知。
不過,他沒在黨蒙難時接下黨主席重擔,事後看來,恐怕是一大失策。
一年一倒閣,倒閣已成民進黨主席蘇貞昌處理政治僵局的「止痛藥」,不吃頭痛欲裂,吃多了則會上癮,有害肝腎代謝功能。但不論如何,只要一痛就吃止痛藥,肯定不是聰明的辦法。
「蘇貞昌模式」
太過計較個人利害得失,不願承擔
對已經悶很久的綠營人士而言,發動倒閣是一種民怨的宣洩,對馬政府江內閣是一記警告,成功機率是零。而且對內部充滿各式矛盾的藍營來說,倒閣給了他們「一致對外」的機會,反倒是幫了馬江一個大忙。
這麼簡單的政治數學,蘇貞昌一定會算。雖然明知不是上上策,而且倒閣不成,形同給了江宜樺內閣一年的憲政假期,何況倒閣後民進黨的下一步該怎麼走,肯定又成黨內新亂源。但蘇貞昌考量再三,最後還是開幹。
這是很典型的「蘇貞昌模式」。反覆推敲,嚴謹計算各種利弊得失,挑一個「減分」最少的方案,然後做出一個「被民意推著走」的決策,證明他「曾經努力過」。說好聽一點,這是老成穩重,不輕率豪賭;講難聽一點,是反應遲緩,猶豫不決,太過計較個人利害得失,不願承擔。
蘇貞昌沒趁馬英九也動念想解散國會、順勢拉下王金平,這個千載難逢、「最有利時間」推倒閣案;而是拖拉了半個月,在彈劾、罷免、倒閣三個方案中盤算許久,才挑了雙十節黃道吉日宣布倒閣,這讓最早連署不信任案,沒獲得黨團三長支持的民進黨立委葉宜津抱怨不已。
出身美麗島辯護律師的蘇貞昌,政治歷練豐富完整,在「後扁」時代,本該輪到他在綠營裡呼風喚雨,獨當一面。怎奈性格決定一切,古怪脾氣壞了人和,讓他「超越」不了蘇貞昌,也「超越」不了蔡英文。
沒共度「黨難」
給蔡英文崛起機會
二○○八年,二次政黨輪替,民進黨在扁家貪腐烏雲罩頂下,黨內大老感嘆努力半生卻毀於扁家「很不值得」,不少人都想淡出江湖,遠離是非之地。在當時那樣的情境下,擔任謝長廷副手、在總統大選大輸二百多萬票後,蘇貞昌的心會有多冷,可想而知。
不過,他沒在黨蒙難時接下黨主席重擔,事後看來,恐怕是一大失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