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事】郭台銘要淡化鴻海中國色彩 高階製造往美國,低階往印尼

郭台銘布局工資昂貴的美國,押寶「Made in USA」訂單,希望淡化低階製造業的色彩。只是這廂動作頻頻,中國官方也難坐視不管,郭董如何兼顧各方關係,恐怕是接下來的一大挑戰。

整個十一月,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充滿濃濃的美國色彩。
月初,亞利桑納州長到鴻海總部參訪,郭台銘高規格接待,並表達投資美國的高度意願;下半個月,郭台銘坐著私人飛機前往美東,拜訪華府,並與紐約州、維吉尼亞與賓州高層會面。
一連串的拜會行程,鴻海可說是保密到家。國內平面媒體二十一日雖一度爆出鴻海「在華府與賓州政府簽訂投資備忘錄」,其他媒體已準備跟進,但隨即被鴻海重大訊息澄清,表示「公司未與賓州簽訂備忘錄,相關投資尚於規劃中。」
二十三日,郭台銘終於親口證實,將在兩年內投資三千萬美元,於賓州首府哈里斯堡(Harrisburg)設立富士康美東公司,成為鴻海在美國的高階精密製造中心;另外投入一千萬美元,與卡內基美隆大學合作,共同研發自動化科技與機器人。
根據瞭解,郭台銘對於投資賓州心中早有定見,只不過剛到美國這段時間,包括紐約州、維吉尼亞州官方都展現高度誠意,希望拉攏鴻海前往投資;礙於情面,郭台銘一開始不願把話說死、直接表明要投資賓州。

重金投資美國,鴻海轉型關鍵

媒體指出鴻海與賓州政府簽訂備忘錄,確實也與事實有所出入。其實,郭台銘僅以口頭表達投資意願、並未簽訂具任何實質效益的法律文件,這表示鴻海仍保留了轉圜空間,並不是非去賓州不可。這讓鴻海保持彈性,未來仍可與其他州接觸,比較各地政府開出的條件;而在明年上半年開董事會、以及年中開股東會之前,郭董都還有機會調整投資策略。
事實上,以鴻海富士康集團的實力,每到一個地區投資,都在當地創造許多就業機會、並間接帶動當地發展,因此各國政府單位都非常重視,極盡拉攏之能事。
在中國與各地政府打過交道的郭董,心裡其實非常明白,開放競爭、才有更好的條件;一下把話說死並無好處,留點轉圜空間,讓其他政府有機會提出更好的賦稅減免與各種有形與無形支援,鴻海才能把利益極大化。
業界人士分析,這是鴻海成立將近四十年以來,公司最高調布局美國的一次。郭董過去把絕大多數的時間與精力花在中國布局,在中國各省分建立了綿密的生產基地;此時響應歐巴馬總統的「美國製造」政策,開始把資源投入美國,對於鴻海的中長期發展,是非常關鍵的轉折。
富士康這幾年的形象常出問題,由於是蘋果(Apple)的主力代工夥伴,許多問題經常被拿放大鏡檢視,例如多年前的連環跳樓事件,至今仍是內部不願回想起的痛。

扭轉血汗形象,強調技術實力

被外界封為「血汗工廠」的代表,固然有各種內外在因素、也有許多「歷史共業」,但無論如何,郭董都希望極力淡化低階製造業的色彩。這幾年他不斷強調鴻海要從「製造鴻海」轉型成「科技鴻海」與「商貿鴻海」,從過去的「黑手」晉升成高附加價值企業,過程雖艱辛,但他義無反顧。
投資美國,從某種程度來看,郭董是向歐美對他諸多苛責的媒體與非營利組織,送出一個很明確的訊息:不要再把富士康當成一個純粹的、勞力密集的工廠。
這次要在美東成立的富士康分公司,預計將聘用五百名員工,打造高階製造業生產鏈。相較於集團超過一百萬的員工,五百人看似微不足道,但別忘了美國技術人員的年薪動輒八萬至十萬美元;業界分析,郭董在美國聘一人,付的薪水大約可在中國聘二十人,郭董在美國開的支票,已經算相當大張。
當然,除了形象之外,投資美國也絕對有利益考量。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提名人葉倫(Janet Yellen)日前才提到,美國目前超過七%的失業率仍舊太高,言下之意透露出Fed仍會繼續刺激美國經濟;目前各界認為美國二○一四年經濟可望繼續復甦,鴻海此時投資美國,也可望享受到經濟好轉帶來的果實。

<....全文未完,詳細內容請看本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