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人多專欄:柯文哲的爸爸是誰?

馬英九的爸爸叫馬鶴凌,郝龍斌的爸爸叫郝柏村,吳志揚的爸爸叫吳伯雄,而連勝文的爸爸,大家都知道,他叫連戰。
同樣的問題,我們來問綠營的政治人物。有誰知道陳水扁的爸爸是誰?有誰又知道謝長廷的爸爸是誰?我們頂多只能說,蘇貞昌的爸爸叫蘇爸爸,呂秀蓮的爸爸叫呂爸爸,至於他們的姓名及來歷,即使是對台灣政治多有涉獵的人也無法清楚地回答。

世襲菁英不再壟斷市場

10.jpg以上這些關於爸爸的問題,乍看之下有點喜感,不過,它們卻具體而微地點出了國民黨與民進黨這兩個政黨的巨大差異。大體上來說,國民黨的政治菁英是世襲的,而民進黨的政治菁英,至少在早期的民主化年代裡,則是必須要靠自己打拚的。
在某些社會及某些時刻裡,世襲的政治菁英較能贏得選民的信賴,因為他們的人脈夠,知名度夠,而且在哥哥爸爸真偉大的長期經營之下,層層環繞的社會網絡更是他們之所以立於不敗之地的優勢。
更重要的是,他們是政治市場裡一個重量級的品牌,就像一個人要買可樂,他們不會去選那些沒沒無名的品牌一樣。換句話說,這是幾近於一個壟斷的市場。
不過,從這一次台北市長的選舉當中,我們可能正在目睹,這個長期壟斷的品牌市場正一步一步走向衰敗與重組之中。
幾個月前,當連勝文宣布參選,幾乎所有的民調數字皆一面倒的看好這個人即將成為下一屆的台北市長。不過,幾個月過後的今天,所有的民調數字皆一致地顯示,連勝文的支持度正在迅速下滑,而且完全看不出來有復甦的趨勢。
我想,可能連連勝文本人也搞不清楚這是怎麼一回事。當然,跟所有的選舉一樣,這一場台北市長的選舉絕對不是由單一因素所決定。不過,如果要問我這幾個月以來,台北市民發生了什麼事,導致了他們對連勝文態度上的改變,我會這麼回答。答案很簡單,因為我們不知道柯文哲的爸爸是誰。

「天賦地位」對決「獲得地位」

這裡其實只需要動用一點簡單的社會學就能幫助我們理解這箇中奧妙。在任何一本大一的社會學教科書中,我們都會學到,在一個階層化的社會中,各團體及其成員會享有不同的社會地位與身分,而且這些社會地位與身分會為其成員帶來不同的社會資源。
社會地位又可分成兩種:一個是承襲自父母,也就是說,他(她)出生就擁有的地位,社會學上稱為「天賦地位」(ascribed status);另外一種社會地位則是經由個人的才智與後天的努力而獲得的,我們則稱為「獲得地位」(achieved status)。
簡單地說,「天賦地位」是世襲的,「獲得地位」是努力來的。今天,台北市的選戰,連勝文與柯文哲的對決,就是一場「天賦地位」與「獲得地位」對決。

加深年輕人的相對被剝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