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不敗侍君術 愛恨金溥聰

一個被拔官的張顯耀,讓藍綠政治人物驚覺,所謂「馬金只要合體,就是金剛不壞之身」,只不過是神話罷了!
從去年的馬王政爭,到今年的張顯耀拔官,讓人看見馬政府對付自己政敵的步數,有很多雷同的橋段。
第一個雷同處,就是「先發制人」。不管是鍘王還是砍張,都是自己發起的,而且都是先安個罪名給人家,然後再慢慢找證據。
眼看先發制人沒用,馬上使出第二招,那就是「訴諸輿論」。鋪天蓋地用「政黨人士」、「知情人士」放消息,好讓媒體按照自己的計畫寫新聞,殊不知這是兩面刃,因為馬金的圈圈很小,能夠知情的就那一兩個人。
當自己形塑的輿論,沒能讓對方斃命時,則使出第三招「司法」。通常走到第三招,會捉襟見肘,甚至敗象已露。這樣一來,就得使出第四招「棄車保帥」,設好防火牆。

怨!
兩樁政治追殺,都被對號入座

九月政爭時,總統府副秘書長羅智強下台一鞠躬;八月拔官記,又該是誰下台止血?出來開記者會與張顯耀隔空對嗆的,是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被總統府卸責指控為禍首的,也是王郁琦,他這陣子鐵定睡不安穩。
不管是羅智強抑或王郁琦,少有人相信他倆有能耐自己「玩這麼大」,馬英九唯一愛將金溥聰,被對號入座是幕後的藏鏡人。
去年馬王政爭殺得血流成河,金溥聰正好在美國當駐美代表,他曾向友人抱怨,自己明明有「不在場證明」,外界仍將矛頭指向他。據轉述,他對「小羅」頗有怨言,認為馬王政爭是因羅智強「爆衝」才「開花」,導致後來一連串的政治風暴,又因為每次出手都陰錯陽差選在夜間,讓外界誤會他。
後來,電視台為了做「馬金公關」,延攬壯烈成仁的羅智強去當政論節目主持人,卻因羅的言論遮遮掩掩、缺乏獨家內幕,收視欠佳;經電視台高層「向上探聽」後,才知曉羅智強早已「被切割」了,形同抱錯馬腿,後來節目很快便收掉了。
金溥聰長年掛在嘴上:「是我的帳,我一定認;不是我的帳,不要算我頭上。」 問題是,馬英九似乎也很享受外界把帳全算在金頭上,當個「沒事人」,久而久之,外界逐漸形塑出馬英九對金溥聰言聽計從的印象。
馬金合體這麼麻吉,有其客觀成因。金溥聰從年輕剛出道,就被當時擔任國民黨副祕書長的馬英九延攬,協助洋務;一路從小秘書開始,逐步建立起曾經與馬共飲一瓶礦泉水的默契與互信。兩人結識近三十年,是任誰也比不上的關係。

愛!
獨門「救駕學」,成就首席幕僚

再者,金溥聰會從小秘書變成首席幕僚,除了靠著不斷累積戰功,他獨門的「救駕學」,也深堪玩味。這得從金溥聰幾度進出馬團隊的軌跡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