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事】還沒上任 柯文哲已讓官場大震撼

選前有人預言,柯文哲一旦當選,一定從第一天就開始被罵,然後一直被罵四年,最後難逃一屆魔咒……。
當柯文哲在被問到這個問題時,似乎「沒在怕」;他還提到,自己這次是在資源不對等情況下打選戰,所以應該要看的是,他下次「會不會得票率八○%」。

柯文哲跟你「想的不一樣」

這樣的回答,外界聽了都覺得柯P老是改不掉他的「貢高我慢」,不但臭屁還癡人說夢。
熟悉柯P的人士不否認,以柯團隊現在面對的這類風風雨雨,當然有礙連任。但他詮釋柯文哲的「連任得票率八○%」說法指出,如果柯文哲的心裡一直想著連任,那他就會去做傳統政治人物會做的事情:反之,如果他不去想連任,堅持去做他認為該做的事情,建立典範並開創新文化,「搞不好下次真的有機會得到八○%!」
很弔詭的邏輯?這就是柯文哲現象之「柯文哲跟你想的不一樣」。這也就不難理解,即使面對小內閣組成過程爭議不斷,柯文哲與媒體餐敘時,竟還學起柯賜海,手持「不要機機歪歪」字眼的大字報,配合記者拍照留念。在另一頭,部分遴選委員早已氣到快要七竅生煙。
這次包括勞動、文化、社會與環保等局長遴選過程,都引來批評,十幾個遴選委員表態要辭。
柯團隊遴選機制最大的盲點,是遴選委員會是「戰時」的組成,那時勝選是第一目標,因此,當有遴委會出現「撿到籃子裡的都是菜」的問題;或有「菜色相近」的疑慮時,都被忽視。再加上機制設計不良,其結果自然是「有什麼樣的遴委,生出什麼樣的菜」。
選前這些遴委們站出來幫柯P抬轎,無非是想藉此實現「改變成真」的想像。這當中不乏真心襄助柯P尋找市政人才的遴委,卻也不能說沒有參雜門戶之見、路數分別、資源地盤的暗自較勁,問題不一而足。又因為柯營在處理爭議時手路太過粗糙,經常引發新的爭議,自然滿頭包。
資訊局長遴選委員之一的翟本喬,就試圖歸納這次遴選過程出現過的問題,包括人選是否有意願(社會局長)、委員自己不可參選(勞動局長)、最後名單委員完全沒有反對意見(文化局長)。

遴選「美事變憾事」

以社會局長遴選爭議為例,十三位遴選委員都是社福、社工界一時之選,他們依照柯P開出的條件,認真幫忙找人,但適合的人才不一定想來,最後遴委會推薦了兩位事務官人選,讓柯文哲挑選──這其中一位,據稱還曾是某位遴選委員的機要。
沒想到,人選到市政小組面談時,不知是否「受到驚嚇」,其中一位自稱還沒準備好,另一位則稱暫不想從事務官退休,影響到退休金,頓時「開天窗」,包括柯文哲在內的市政小組成員當場傻眼!
不過,事情的演變卻急轉直下變成遴委們「氣炸」了,原因除了遴委們竟是從媒體得知社會局長找到人;更讓遴委們介意的是,柯文哲挑選的台大創傷醫學部醫師許立民,並不具備當初設定的「具社福專業者優先」的條件,讓他們感覺柯文哲當初難道是在「莊孝維」,害他們找人找得辛苦,遂大動作召開記者會,部分人士還表示要辭掉市政顧問,美事變憾事!
要說柯文哲真有那麼「白目」,完全不懂人情世故,其實也未必。對於選舉功臣、競選總幹事姚立明推薦了副市長鄧家基、公務人員訓練處長曲兆祥,以及姚自己的太太楊芳玲出任法務局長,柯文哲都埋單了。
對於楊芳玲的人事案,柯營內部原先認為不妥,擔心有傷「姚老師」的形象,但既然當事人不介意,柯文哲最後還是同意了,顯然柯文哲也懂得什麼叫做「還政治人情」。

局處首長一起決定未來「室友」

柯文哲從當選的第一晚就開始「嗡嗡嗡」上工,「市政小組」天天開晨會,隨著新通過局處首長陸續加入,小組成員從當初的個位數,不斷增加。
更妙的是,幾天前才被面試過關的成員,幾天後就一起參與新人的面試、投票,柯文哲認為這樣可以快速增加彼此相互認識,「大家一起決定未來的『室友』是誰」。就連內定的第三位副市長人選莊淑芬,人在中國也以Email投票,柯文哲的行事作風,的確與眾不同。
「柯文哲不是一個別人罵一罵就會退縮的人」,例如當初勞動局長i-Voting問題很多,他仍堅持全部過程一定要跑一遍,他認為,在沒有公權力及行政資源的情況下,可以看到最多的缺失,有利於日後制度修正,減少出錯。
出了二十幾天的「政治麻疹」,柯內閣成員終於陸續找齊,二十五日正式上任。這個儼然「海選」而成的小內閣,堪稱具有「生態多樣性」,成員有藍、有綠,有廣告人、音樂人、建築師、競選功臣、前朝遺臣……,算是相當符合柯文哲自己宣稱的「什麼人都可以用」。
他在市政小組會議上也不斷跟成員們心戰喊話,他要大家好好幹,「我只處理吵架跟衝突!」他形容自己:「和我共事,心臟要夠大,神經要繃緊。我是雍正皇帝,日批奏摺兩萬字,最後吐血而亡……」。
真要拚成這樣「悲壯」嗎?大家拭目以待了。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45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