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事】驚!連台、清、交都招不到學生
[內文]教育部日前公布一〇三學年各大專校院系所註冊率,並首度公開研究所的相關數據。大家赫然發現:國立大學居然有二十九個博士班註冊率掛零,這二十九個班級分布在十二所學校裡,其中不乏台大、清大、成大、交大等頂尖大學。
台大博士生年產量破千
教育部將問題核心直指「少子化」,在十五日的「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裡宣布,未來十年將減少招生名額。但,真的只是少子化的問題嗎?
教育部長吳思華去年十一月就已針對「流浪博士」的狀況提出警訊,指出各大專院校一年招生六八○○名博士,畢業五千名,但學校的博士職缺頂多只有八百名,還要與國外回來的博士搶飯碗。
博士的「出路」並不多,現今除了大學教授以外,已鮮少有行業會要求博士學歷。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博士班?研究高教問題多年、輔大社會系教授戴伯芬指出,「是為了爭取教育部經費補助。」
「以前大學是以培養人才為導向,但自從教育部開始五年五百億元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後,慢慢轉以研究為導向,競爭各項指標成績、在國際期刊曝光,來爭取分配的預算。」戴伯芬提到,各大學增加研究產出的方式就是增開博士班,「理工科尤其嚴重。」許多研究生必須花很多時間替老師做研究,形成「博士勞動力」,也造成博士班超額擴張的現象。
攤開教育部公布的一〇三學年度博士班核定名額,全國六八四一個博士名額中,台灣大學就占了一〇〇八名,將近一五%,連全部私立學校加起來都只有一二四九名,對比教育部近年來針對私立學校招生不足的種種打壓,實顯諷刺。
戴伯芬也提到,對於博士就業管道愈來愈不通暢,也是降低學生就讀意願的原因。交通大學環工所招生承辦人就提到,學校整體研究所招生的狀況都不是很好,連碩士班學生都不願意繼續升學,「我們學校臨近新竹科學園區,大家都想早早畢業去工作。」清大統計所也提到,碩士學生就已有很好的出路,所以相較於碩士班的熱門,博士班反而無人聞問,造成一〇三學年度完全「無人報名」。
教育部放任師生比惡化
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召委許智傑也提到,註冊率零的名單上,有許多如環境工程、國際企業、經濟系等等,「都屬於較熱門的科系,畢業出路應該不錯,或許是該系所比較著重於學術研究,現在的社會趨勢比較傾向應用。」他認為,除了學術研究外,博士班應該要加深與產業的連結,才能創造新的就業市場。也可靠企業進來栽培,給予學生全額獎學金,「讓博士生可以專心在念書與研究上面。」
高教司司長黃雯玲表示,教育部預計在十年內針對頂尖大學、典範科大的博士班減招三七%,逐年調降博士生人數。也正在著手規劃「學術導向博士」,以公費概念推出全額獎學金,必須在一定年限念完,希望招收到真正的菁英。但戴伯芬也提醒,「若真的要培養人才,快速不是唯一的辦法。」
「但是高教問題不能只付諸市場機制解決。」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辦公室主任陳書涵表示,教育部對博士生的規劃沒有長遠看法,「拿到博士學位的人找不到工作,絕非大學沒有教職需求,而是教育部放任師生比惡化。」
針對私校開刀,放任國立浮招
「這二十年來,高教學生人數還沒因為少子化開始減少,師生比就已急速惡化。」陳書涵指出,教育部沒有強制規定生師比,只有參考的「最壞標準」,各校卻以此為基準。私立學校裁撤老師,國立學校不斷增加學生名額,拉高師生比,不但高教素質堪慮,「學生因為博士沒有出路而不去念,未來恐怕會有人才斷層。」
教育部選擇在今年開始公布研究所註冊率,知情人士指出,「應該是快沒錢了。」他提到,博士班不足額、無人報考等現象,在去年就已經非常嚴重。教育部長吳思華還擔任政治大學校長時,一〇二學年度的五十五個博士班中,就有七個班註冊率掛零、甚至有四個班錄取率高達百分之百、二十個班錄取率超過五成。
教育部以「少子化」綁架所有問題,處處針對私立學校開刀,卻放任國立大學浮濫擴張,浪費人民公帑,現在才終於要對頂尖大學「動刀」,只盼未來教育部針對問題別再「搞錯重點」。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455期〉
台大博士生年產量破千
教育部將問題核心直指「少子化」,在十五日的「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裡宣布,未來十年將減少招生名額。但,真的只是少子化的問題嗎?
教育部長吳思華去年十一月就已針對「流浪博士」的狀況提出警訊,指出各大專院校一年招生六八○○名博士,畢業五千名,但學校的博士職缺頂多只有八百名,還要與國外回來的博士搶飯碗。
博士的「出路」並不多,現今除了大學教授以外,已鮮少有行業會要求博士學歷。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博士班?研究高教問題多年、輔大社會系教授戴伯芬指出,「是為了爭取教育部經費補助。」
「以前大學是以培養人才為導向,但自從教育部開始五年五百億元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後,慢慢轉以研究為導向,競爭各項指標成績、在國際期刊曝光,來爭取分配的預算。」戴伯芬提到,各大學增加研究產出的方式就是增開博士班,「理工科尤其嚴重。」許多研究生必須花很多時間替老師做研究,形成「博士勞動力」,也造成博士班超額擴張的現象。
攤開教育部公布的一〇三學年度博士班核定名額,全國六八四一個博士名額中,台灣大學就占了一〇〇八名,將近一五%,連全部私立學校加起來都只有一二四九名,對比教育部近年來針對私立學校招生不足的種種打壓,實顯諷刺。
戴伯芬也提到,對於博士就業管道愈來愈不通暢,也是降低學生就讀意願的原因。交通大學環工所招生承辦人就提到,學校整體研究所招生的狀況都不是很好,連碩士班學生都不願意繼續升學,「我們學校臨近新竹科學園區,大家都想早早畢業去工作。」清大統計所也提到,碩士學生就已有很好的出路,所以相較於碩士班的熱門,博士班反而無人聞問,造成一〇三學年度完全「無人報名」。
教育部放任師生比惡化
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召委許智傑也提到,註冊率零的名單上,有許多如環境工程、國際企業、經濟系等等,「都屬於較熱門的科系,畢業出路應該不錯,或許是該系所比較著重於學術研究,現在的社會趨勢比較傾向應用。」他認為,除了學術研究外,博士班應該要加深與產業的連結,才能創造新的就業市場。也可靠企業進來栽培,給予學生全額獎學金,「讓博士生可以專心在念書與研究上面。」
高教司司長黃雯玲表示,教育部預計在十年內針對頂尖大學、典範科大的博士班減招三七%,逐年調降博士生人數。也正在著手規劃「學術導向博士」,以公費概念推出全額獎學金,必須在一定年限念完,希望招收到真正的菁英。但戴伯芬也提醒,「若真的要培養人才,快速不是唯一的辦法。」
「但是高教問題不能只付諸市場機制解決。」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辦公室主任陳書涵表示,教育部對博士生的規劃沒有長遠看法,「拿到博士學位的人找不到工作,絕非大學沒有教職需求,而是教育部放任師生比惡化。」
針對私校開刀,放任國立浮招
「這二十年來,高教學生人數還沒因為少子化開始減少,師生比就已急速惡化。」陳書涵指出,教育部沒有強制規定生師比,只有參考的「最壞標準」,各校卻以此為基準。私立學校裁撤老師,國立學校不斷增加學生名額,拉高師生比,不但高教素質堪慮,「學生因為博士沒有出路而不去念,未來恐怕會有人才斷層。」
教育部選擇在今年開始公布研究所註冊率,知情人士指出,「應該是快沒錢了。」他提到,博士班不足額、無人報考等現象,在去年就已經非常嚴重。教育部長吳思華還擔任政治大學校長時,一〇二學年度的五十五個博士班中,就有七個班註冊率掛零、甚至有四個班錄取率高達百分之百、二十個班錄取率超過五成。
教育部以「少子化」綁架所有問題,處處針對私立學校開刀,卻放任國立大學浮濫擴張,浪費人民公帑,現在才終於要對頂尖大學「動刀」,只盼未來教育部針對問題別再「搞錯重點」。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45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