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獨家專訪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不要讓柯P變成一時現象
從○八年到現在,蔡英文其實一直在為民進黨再執政做準備。她怎麼看民進黨走過這段路?又怎麼看柯文哲現象?還有她邁向總統大位的最後一哩路?一月三十日蔡英文接受本刊專訪,暢談這些重要議題:
問:您怎麼看去年底九合一選舉的意義?又怎麼看柯文哲現象?
答:選舉結果代表台灣期待一種新政治,柯文哲現象就是代表。他帶來了破壞性,但到底是建設性的破壞、還是只是破壞?我覺得這是整個社會的問題,不是取決於柯P。
一個人再怎麼聰明,畢竟力量有限,他真正能改變的是社會怎麼看待這些問題。我們不能只停在讓柯P發洩我們對政治的不滿,而要帶動社會反省、建構新政治。
問:當社會聚焦在柯文哲,民進黨會覺得焦慮嗎?
答:不會。如果我們社會不共同努力,人民繼續對政黨失望,柯文哲可能就只是一時的政治明星,總有一天被消耗殆盡。過去陳水扁、馬英九何嘗不是這樣。
不要讓柯P變成一時的現象,我們希望這個現象帶來持續性改變的契機。
問:民進黨怎麼具體建構新政治?黨中央跟柯P有沒有固定互動管道?
答:我們和柯P之間沒有什麼固定管道。
改變政治結構先從國會談起。國會要專業理性問政,首先要在制度上建立國會議長中立化。此外,立法委員要有專業幕僚機構協助,美國國會預算局就有二百多人,他們專業知識與能量不低於行政部門。
問:行政部門要怎麼相對應改革?
答:中央地方關係要調整,台灣那麼小卻有二十幾個縣市,理想治理規模不存在,這次選舉一般認為打得最成功在中部地區,因為我們提出區域聯合治理觀念。
問:現在民進黨地方包圍中央,所以主張資源下放到地方,如果執政也會這樣主張?
答:台南、高雄地方治理成績那麼好,跟我們八年執政把很多資源灌注在南部建設有關。我們希望以直轄市帶頭做區域聯合。例如台中和南投就可以一起規劃中部交通網路。北北桃三個直轄市年輕人最多、都有住宅問題,可共同規劃在捷運線周邊興建社會住宅。
假設國家治理五○%在地方,五○%在中央,國家資源會被更有效運用,政策更接近民意。
我們也鼓勵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人才對流。民進黨○八年結束執政,很多政務官轉進地方,將來地方執政人才到中央,能讓政策形成跟地方配合度更高。政務官有人民的感覺、溝通能力,就不怕透明化,不會只想躲在房間做完決策再公布。
民進黨十三縣市聯合起來可以培養很多人才,這是人民給民進黨機會做好執政人才的準備。
問:從二○一二年至今也經過兩、三年醞釀,妳做好執政準備了?
答:其實從二○○八年開始就一直處理這個問題。一一年我們新境界文教基金會設了智庫,集結有執政經驗的人,也一直在建立台灣新的經濟成長模式;一二年我離開黨主席,我說會擴大民進黨社會基礎,小英教育基金會就開始擴大接觸面,比如說我們找了台灣嬌生前總經理張振亞擔任新執行長。一四年選舉完,責任就是要創造台灣新政治跟新治理模式。
問:這些創新,會不會因為「破壞者」柯P出現,讓人民覺得民進黨顯得沒那麼新?
答:我也曾被稱做非典型政治人物。柯P生涯前半段是成功帶領一個團隊的醫生,跟政治治理有共通性。我們做政黨也有專業。固然柯P代表一種力量,但真正有能力主導政治重新建構,還是政黨。
現在都在講柯P帶來公共募款,但○八年民進黨跌到谷底,大財團不會捐錢,是人民用一萬元以下小額募款,表達意志力,把民進黨撐起來!
一○年我選新北市長靠小額募款、一二總統選舉小額募款占總競選經費八七%,總共十六萬筆,群眾那時候就加入改造過程,這難道不是台灣的新政治嗎?(民眾)或許覺得柯P很多東西是新的,其實來自過去的累積。
問:三一八之後,新興政治力量出現,包括島國前進到剛宣布組黨的時代力量,怎麼看待這些新興政治力量?
答:現在選制有票票不等值問題,我們得票率跟席次不成比例。從長期國家角度來看,必須票票等值,所以國會選舉,我主張聯立制。
兩黨制之下,兩大黨很容易進入對抗狀況,兩黨利益一致也不一定符合全民利益,例如上一次兩大黨聯手修憲後遺症也不小。
我希望讓政治力量、政黨多元一些。小政黨可以降低大黨的傲慢,降低大黨錯誤決策。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457期〉
問:您怎麼看去年底九合一選舉的意義?又怎麼看柯文哲現象?
答:選舉結果代表台灣期待一種新政治,柯文哲現象就是代表。他帶來了破壞性,但到底是建設性的破壞、還是只是破壞?我覺得這是整個社會的問題,不是取決於柯P。
一個人再怎麼聰明,畢竟力量有限,他真正能改變的是社會怎麼看待這些問題。我們不能只停在讓柯P發洩我們對政治的不滿,而要帶動社會反省、建構新政治。
問:當社會聚焦在柯文哲,民進黨會覺得焦慮嗎?
答:不會。如果我們社會不共同努力,人民繼續對政黨失望,柯文哲可能就只是一時的政治明星,總有一天被消耗殆盡。過去陳水扁、馬英九何嘗不是這樣。
不要讓柯P變成一時的現象,我們希望這個現象帶來持續性改變的契機。
問:民進黨怎麼具體建構新政治?黨中央跟柯P有沒有固定互動管道?
答:我們和柯P之間沒有什麼固定管道。
改變政治結構先從國會談起。國會要專業理性問政,首先要在制度上建立國會議長中立化。此外,立法委員要有專業幕僚機構協助,美國國會預算局就有二百多人,他們專業知識與能量不低於行政部門。
問:行政部門要怎麼相對應改革?
答:中央地方關係要調整,台灣那麼小卻有二十幾個縣市,理想治理規模不存在,這次選舉一般認為打得最成功在中部地區,因為我們提出區域聯合治理觀念。
問:現在民進黨地方包圍中央,所以主張資源下放到地方,如果執政也會這樣主張?
答:台南、高雄地方治理成績那麼好,跟我們八年執政把很多資源灌注在南部建設有關。我們希望以直轄市帶頭做區域聯合。例如台中和南投就可以一起規劃中部交通網路。北北桃三個直轄市年輕人最多、都有住宅問題,可共同規劃在捷運線周邊興建社會住宅。
假設國家治理五○%在地方,五○%在中央,國家資源會被更有效運用,政策更接近民意。
我們也鼓勵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人才對流。民進黨○八年結束執政,很多政務官轉進地方,將來地方執政人才到中央,能讓政策形成跟地方配合度更高。政務官有人民的感覺、溝通能力,就不怕透明化,不會只想躲在房間做完決策再公布。
民進黨十三縣市聯合起來可以培養很多人才,這是人民給民進黨機會做好執政人才的準備。
問:從二○一二年至今也經過兩、三年醞釀,妳做好執政準備了?
答:其實從二○○八年開始就一直處理這個問題。一一年我們新境界文教基金會設了智庫,集結有執政經驗的人,也一直在建立台灣新的經濟成長模式;一二年我離開黨主席,我說會擴大民進黨社會基礎,小英教育基金會就開始擴大接觸面,比如說我們找了台灣嬌生前總經理張振亞擔任新執行長。一四年選舉完,責任就是要創造台灣新政治跟新治理模式。
問:這些創新,會不會因為「破壞者」柯P出現,讓人民覺得民進黨顯得沒那麼新?
答:我也曾被稱做非典型政治人物。柯P生涯前半段是成功帶領一個團隊的醫生,跟政治治理有共通性。我們做政黨也有專業。固然柯P代表一種力量,但真正有能力主導政治重新建構,還是政黨。
現在都在講柯P帶來公共募款,但○八年民進黨跌到谷底,大財團不會捐錢,是人民用一萬元以下小額募款,表達意志力,把民進黨撐起來!
一○年我選新北市長靠小額募款、一二總統選舉小額募款占總競選經費八七%,總共十六萬筆,群眾那時候就加入改造過程,這難道不是台灣的新政治嗎?(民眾)或許覺得柯P很多東西是新的,其實來自過去的累積。
問:三一八之後,新興政治力量出現,包括島國前進到剛宣布組黨的時代力量,怎麼看待這些新興政治力量?
答:現在選制有票票不等值問題,我們得票率跟席次不成比例。從長期國家角度來看,必須票票等值,所以國會選舉,我主張聯立制。
兩黨制之下,兩大黨很容易進入對抗狀況,兩黨利益一致也不一定符合全民利益,例如上一次兩大黨聯手修憲後遺症也不小。
我希望讓政治力量、政黨多元一些。小政黨可以降低大黨的傲慢,降低大黨錯誤決策。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45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