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天下】習近平要把美國勢力逐出西太平洋 讓台灣備感壓力

二○一一年、一二年時,習近平還是中國國家副主席,他與美國副總統拜登(Joe Biden)有幾次長時間互動。習近平問拜登:「為什麼美國那麼強調人權?」拜登回答他說:「沒有一個代表美國的總統可以不堅守人權。」他還告訴習:「如果你不瞭解這點,你無法和我們交往。歐巴馬總統如果不談它(人權),他就無法掌權。所以要把它當做政治的必然。它不會讓我們變得更好或更差。我們就是這樣。你做你的決定,而我們會有自己的決策。」

坦率向西方說不!

《紐約客》(New Yorker)著名的記者歐逸文(Evan Osnos),去年才以《雄心壯志的年代》(Age of Ambition)拿到美國國家圖書獎,本書是他在中國採訪的結集。他最近在《紐約客》發表一篇深入剖析習近平生平、風格與決策的萬言長文,文中提到拜登告訴他的這則故事。

拜登坦率地表達美國對人權的堅持;習近平也沒屈服,決定「做自己的決定」。小布希時代的美國財政部長鮑爾森(Henry Paulson)也有和中國交涉的豐富經驗,他多次向北京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他告訴歐逸文對習近平的觀察:「他私下或公開都很直率地表明拒絕西方的價值以及多黨政治。」鮑爾森還提到:「重點是:他把一個強大的黨視為穩定的關鍵。只有黨機器夠強大才能幫他完成其他目標。」

所以習近平要他的黨去研究蘇聯共產黨是如何垮台,報告出爐後,他要黨內幹部好好研讀。這份報告有個結論:蘇共垮台一個內在原因,是從布里茲涅夫時代這個黨開始腐化。這也讓習近平堅定地高舉反腐大旗。

習近平瞧不起無力捍衛蘇共而讓其垮台的戈巴契夫,也對西方國家企圖「和平演變」、搞顏色革命小心翼翼提防。中國人權律師騰彪告訴歐逸文:「對政府而言,『和平演變』不只是句口號,而是真實的。」

習近平選擇一條對西方國家坦率地表達不同意見的道路。這不是鄧小平的「韜光養晦」,也不像胡錦濤缺乏大戰略目標。胡與外國交往時總是照本宣科,而與他過招的對手也不知道那是真心話還是官樣文章。習近平則有如會說中文的澳洲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所形容:「他說的就是他想的。」

【放眼天下】習近平要把美國勢力逐出西太平洋 讓台灣備感壓力
習近平坦率地告訴美國,要和她建立「新型大國關係」,但美國一開始回應冷淡。他強硬地在東海畫出東海防空識別區(ADIZ),美日也反應激烈。不過,到了去年十一月北京APEC,歐巴馬與習近平在避免軍事衝突的議題上達成協議;日相安倍也與習近平達成正視歷史問題、釣魚台問題協商等四點共識。顯然,美日逐漸知道如何和坦率的習近平直來直往。

「戰略經濟」逐漸超過「戰略軍事」

其他國家更買習大大的帳。習近平利用烏克蘭危機、歐美經濟制裁俄國,對俄伸出援手,更強化了這對戰略夥伴的關係。「一帶一路」與亞投行更標誌著習近平外交路線的一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