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天下】全球動腦筋 要讓八億人不再餓肚子上床

從沒想過資本主義可以這樣發展。五月二十二日,法國通過立法,禁止商場將未腐壞的商品丟棄。法案同時規定,一定規模以上的商場必須與慈善團體簽訂捐贈合約,否則將面對高額罰款或刑期;若食品未腐壞、但不適合食用,則應做成飼料或農場的堆肥。

四年前的萬聖節,全球達到七十億人口;人口學家預測,到下一個世紀,全球就要有一百億人口。也有預測,不待一百年,到這個世紀中葉就能達到百億人口。

英國家庭一年倒掉七百萬噸食物

聯合國人口基金(UNFPA)執行長歐索提曼鄉(Babatunde Osotimehin)指出,七十億人口,像拍團體照般肩並肩站著,也不過是一個洛衫磯就能裝得下,真正的問題在如何養活這些「口」。諷刺地是,這個地球並不是養不活這七十億人,聯合國的報告指出,當今全球的農業產能足以養活一百億人;但現實是,每七個人當中就有一個是長期處於饑餓狀態。

不合邏輯嗎?
今年二月間,一份由全球政要組成的「全球經濟暨氣候委員會」(Global Commission on the Economy and Climate)所做關於資源與食物浪費的報告出爐,全球消費者每年所浪費食物的總值達四千億美元;在英國,光是家戶所倒掉的食物就達七百萬噸。這種情況若不改善,十年後,全球食物年浪費總值將會增加到六千億美元。



人類一邊破壞食物或剝奪他人的生存,一邊浪費食物。人類不再就地取食,一個地區的人口增長,可能就破壞幾萬哩以外另一地區的生態鏈。南美洲的智利及秘魯,過去千百年來以海岸邊的鳥糞做為肥料,那海鳥的食物是海中一種小銀魚。

現在大型捕魚船每年撈捕七五○○萬噸的小銀魚,製成餵養雞、豬的飼料。過去以億計的小銀魚,現在只剩兩百萬尾。海鳥沒有了糧食,數量變少了,當地人也就少了可以拿來種地的肥料。於是秘魯人愈來愈窮,而同時,小魚養出的雞、豬卻被另一些人因為太多而丟掉。

反促銷,特易購與自己荷包過不去

這份計畫定下目標,要在二○三○年以前,每年減少食物的浪費量二成到五成,省下的錢「讓全球的產能更有效率,消費者自己省了錢」。「全球經濟暨氣候委員會」的新氣候經濟(New Climate Economy)計畫主持人毛弗(Helen Mountford)更說,要讓「全球八億多人不必餓著肚子上床睡覺。」

「問題是,要如何開始?」計畫這樣問,事實上,全球已經動起來。

英國超市巨擘特易購(Tesco),在一三年公布一份對自己連鎖門市所販售的食品,從產地到消費者口中「浪費」情形的研究報告。結果十分驚人,袋裝生菜只有三分之一進了消費者的肚子,一半的烘焙產品及四成蘋果最後進了垃圾箱。
特易購的報告也分析了誰該為那些食物的浪費負責,結果是,消費者買回家丟掉的最多。以袋裝生菜沙拉來說,三五%在家裡被扔棄。特易購進一步分析消費者之所以會買超過他們所能食用的量的原因。

結果,Tesco做了一個也許違反資本主義行銷與利潤邏輯的決策,它取消大包裝沙拉買第二件以上打折的促銷手法,並增加各種小包裝沙拉讓顧客可隨意組合。Tesco的一小步,真是人類的一大步。

為田裡的「醜小孩」找家

在美國,每年有約六十億磅的水果及蔬菜在製造或販售過程中被丟棄,這還不是說賣不掉的,標準的說法是「品管」,除去壞的、腐爛的,但常常只是大小不對、顏色不好、或「不應該長那樣」就被丟棄。這些約等於產量五分之一的蔬果,是消費者看不到的。

於是有人開始為田裡沒人要的「醜小孩」找家。蔬果生產大本營的加州,出現了一個叫「不完美」(Imperfect)的基金會,為不漂亮的食物找家。它接受訂戶,到農場收購沒人要的「彎曲的胡蘿蔔、太瘦小的黃瓜、頭上頂個包的橘子」,以市場售價五到七折的價格,每周一次,裝了箱送到訂戶家。

另一個類似的組織野心更大,「醜蔬果 」(Ugly Fruit And Vegetables)推動商場賣「自然醜」的蔬果。在它的網站上,所有的醜小孩都生動有趣,並且列出全球各地可以找到的賣醜蔬果商場的國家,目前已有十個,都在歐美與澳洲。

法國從立法開始,算是最「猛」的。德蒙巴須(Arash Derambarsh)是巴黎附近庫貝瓦(Courbevoie)市的議員,一天他發現商場將完好的食物丟棄,有時還故意澆上漂白水,以避免流浪漢撿拾。他生氣地認為「可恥而荒謬」,於是發起立法禁止的請願,在短短四個月內取得二十萬個簽名。

他積極遊說國會議員提案,於是有了五月二十二日的立法。新法案只是法國一連串避免食品浪費計畫中的一環,法國計畫在二五年以前,將目前平均每人每年二十到三十公斤廢棄食品「製造量」減半,下一個目標是學校的廚餘。

七%溫室氣體來自浪費的食物

浪費食物損人也害己,全球每年七%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於那些浪費掉的食物的生產及處理過程,相當於三十三萬噸的二氣化碳。而減少浪費不僅讓自己的荷包少一點失血,又養活許多饑餓的人。

國家地理雜誌的席弗(Barton Seaver)說,人類遲早要學會在地球所能提供的資源範圍內生存,重新思考過去兩百年來,永遠欲求不足的現代生活型態。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474期〉goo.gl/1zwk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