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事】「浪人」梅心怡 結束與台灣傳奇相逢

一九六二年中秋節前,一個美國密蘇里州中部美以美會學院(Central Methodist College)十九歲年輕學生,搭上中華民國招商局的「自由輪」,經過三十天旅程來到台灣學中文。在船上,一位華籍船員幫他取了個中文名字「心怡」。

【政治事】「浪人」梅心怡 結束與台灣傳奇相逢

上岸後,他到在美國大學認識的台灣好友鄭心本家借住。當鄭心本的媽媽柯漱芸聽到這個美國青年的中文名字叫「心怡」,內心一陣激動,因為這是她一個早逝兒子的名字,之後鄭媽媽認了這個洋人為乾兒子。

透過特務家庭認識「自由中國」

「心怡」有個中國姓「梅」,他英文本名叫Lynn Miles,中英文都是女性化的名字。

當時同學鄭心本的父親剛過世兩年,他父親生前是鼎鼎大名的國民黨特務頭子──擔任過軍統局長、保密局長以及首任國安局長的鄭介民,是蔣介石創設的法西斯組織「藍衣社」的十三太保之一。

鄭心本在美國告訴梅心怡很多「自由中國」的美好,讓他對台灣心嚮往之。在台一年多,他接觸到的也是台灣的光明面。一九六四年五月,他回到中部美以美會學院繼續念大二。當時六○年代激進青年文化方興未艾,在校園中編校刊、參與學運的梅心怡眼界「第一次因社會不公和言論自由而大開」,他也被學校當局逼迫退出校刊。

因為對校方的失望,讓他再度燃起到台灣的念頭。梅心怡考取美國國防部獎勵學生瞭解中國的獎學金,於六四年十一月再度回到台灣。

【政治事】「浪人」梅心怡 結束與台灣傳奇相逢

「眼界大開」的梅心怡,這一次看到自由中國的另一面。他知道了二二八、白色恐怖,也陸續認識了李敖、彭明敏與謝聰敏等人。認識李敖是梅心怡涉入台灣政治救援工作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