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事】台灣四○%的養殖漁獲恐將毀於一旦

十月十九日上午,一群居民協同律師,來到高雄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法院撤銷震南鐵線公司位於高雄新園農場的建廠環評。這一個「民告官」的官司,卻已經是場耗時三年的抗爭。

抗爭成績:環評由十公頃改為一公頃

這個環評案在去年五月底通過,但新園農場的抗爭早在三年前就開始。在農場對面經營修車廠的許東源,在二○一二年聽到僅隔了一條馬路的農場將有工廠進駐,他直覺「不可能」,但當不只一位客人向他提起,他才驚覺木已成舟。
「而且總共有六家!」屬於台糖農地的新園農場,一直以來都是租給當地農民耕種經濟作物,卻為因應扁政府時代的「大溫暖大投資」計畫,釋出讓六家工廠進駐。而多數工廠由於面積不到十公頃,不需要環評,當時已有兩家工廠準備興建,「我四處去陳情,總統府、行政院、監察院、高雄市政府,哪裡可以發文,我就發文,陳菊只要來,我就會去抗議。」許東源說。
這些年來,他寫陳情書給政府,製作傳單讓地方瞭解,甚至自己研讀法律,這是許東源第一次抗爭,「我只有高中畢業,成績還滿江紅!為了這件事,買了一本《六法全書》,憨憨地看。」他用台語說道。許東源笑著翻開厚重如字典的書,環保相關法律頁面上密密麻麻都是筆記。

【社會事】台灣四○%的養殖漁獲恐將毀於一旦

「可能中邪了啦!一路上一直亂搞,」許東源笑說。「原因很簡單啊,我們從小在這裡出生,愛護這片土地,就是不要讓汙染的產業進來。」雖然他說「亂搞」,最後卻逼得工廠拿掉酸洗業務,免除了當地人擔憂的水質汙染,更讓環保署承諾,未來只要台糖再釋出優良農地興建工廠,面積達一公頃就得環評。
居民的抗爭迫使環保署將環評門檻提高,「原本後面一百多公頃土地有二十幾家工廠要進駐,後來都進不來。」地球公民基金會高雄辦公室主任蔡卉荀提到,「他們的抗爭不只是為了自己,也嘉惠了很多人。」

震南資料刻意誤導環評委員

但居民原本期盼的勝利沒有到來,又有工廠帶著酸洗業務來進駐,是面積將近十四公頃、必須環評的震南鐵線公司。產品製作過程中,必須浸到強酸池中加工,讓居民想不到的是,這些含重金屬的汙水明明會排放進附近的二仁溪,環評怎麼會通過?
「唉,沒有許東源,工廠可能早就都蓋好了。」高雄市路竹區環保促進協會理事長、新園農場自救會會長蔡春紀說道。「我們這裡世代務農,農民要得很簡單,只要有一塊地就好了。」這裡以聖女小蕃茄聞名全台,每年十月還舉辦蕃茄節吸引觀光客前來,他感嘆,「倘若農地開發下去,空氣、土質的汙染會有多嚴重?」
協助環評無效訴訟的環境法律人協會律師張譽尹提到,該地的地勢是北高南低,為了排水,會把工廠基地墊高,排放到「營前排水」,墊高後地勢高低逆轉,廢水往北流,便會流到二仁溪。震南的環評書內也寫道,有九成的酸液處理後會用來澆灌廠區內土地,其餘一成經廢汙水回收處理廠處理完後,會直接流放。
「處理完」有沒有問題?是居民最擔心的事。張譽尹指出,廠商並無拿出具體事實:二仁溪逕流量、現有汙染量、預計排放的汙染量是多少?「不能沒有提出證據就說沒影響。」再加上,就算處理過的水體中,重金屬含量符合排放標準,卻都是「養殖用水」標準的十倍到一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