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事】雷洋之死的真實恐怖感
在談雷洋的死亡事件前,我想從自己目睹過的一件小事講起。
半年前有一次回北京,路過三里屯village對面,看到有個五大三粗的男人,正把一個拉小三輪車的中年女子往地上推,死命按住她的頭,扯她的衣服。我過去多問了一句:是她搶錢了還是怎麼了?男人腔調粗暴地回應:「便衣執法!」緊跟著就把那女子從地上拽起來,當時她的衣服被扯破一大半,大半個胸部直接暴露在外。因為有點看不過眼,我幫她拽了拽衣服,旁邊的便衣馬上很兇地把我的手擋開。而那女子,披頭散髮,求救似地一直看我,不停地小聲說:「我沒想跑……我就是個拉車的。」我問那位「執法人員」,她又沒要跑,你這麼拽她幹嘛?便衣停了,翻著白眼跟我大吼:「有你什麼事?有你什麼事!滾開!」
離奇死亡的人生勝利組
同樣的小事,每年在北京要發生多少起,大概根本無法被準確統計。而回到雷洋之死,對於瞭解中國語境的人並不會覺得有多玄,簡單來講,可能就是一次尋常的暴力執法,但一不小心人死了事情鬧大了。警方當然也沒想到會這樣,於是趕緊找各種理由來兜,卻愈兜愈兜不圓,適得其反。

案件的玄妙之處首先是在人們的common sense中,一位二十九歲的中國人民大學碩士畢業生、年初剛成為父親且有一份體面工作,這樣一個怎麼看都是人生勝利組的「社會菁英」,卻在離家去機場接機的路上離奇死亡。然後昌平警方宣布他涉嫌嫖娼且「抗拒執法並企圖逃跑」,在警方對其採取強制約束措施後,他就突然「身體不適」,送院搶救無效死亡。
這件離奇死亡事件的發酵速度驚人,當晚就成了微信朋友圈的刷屏文章──不只因為雷洋的死亡理由聽起來太荒謬,更因為這荒謬背後隱藏的恐怖感,實實在在衝擊到了那些拿著iPhone 6S刷朋友圈、收入穩定的市民階層:原來所有你覺得安全的事物,都並不真的安全。包括你自以為體面且並無差錯的人生,也是一夜就可以坍塌。而發生這一切的語境:你身處國家中的公檢法部門,卻在用最爛的方式唬弄你。
姑且不論雷洋在接機路上是否真的腎上腺素過盛跑去嫖娼,問題是,即使他去嫖娼,他就該不明不白死掉嗎?這顯然沒法讓人信服。於是雷洋之死的各種可能性就更引人猜測:是他成了「抓嫖」生意的犧牲品,因為警方執法失當意外死亡(中國基層的「抓嫖」本身就是罰款創收的好生意,而其中還不乏各種「被製造」出的嫖娼案)?還是背後另有黑幕?
嫖娼又如何?怎麼死才重要
昌平警方一開始就低估了事態的嚴重性,認為只要能證實雷洋「嫖娼」確有其事,就能洗白自身執法並未失當,完全是捉錯用神。所以愈是有這些足療女的人證、保險套裡精液DNA的物證,就愈顯得在畫蛇添足欲蓋彌彰──你拚了命要證明他確實嫖娼,好,他嫖娼了,so what?大家關心的根本是從警方執法到當事人死亡這一段過程中,真相究竟是什麼?
真相也許就是暴力執法過了頭──那些雷洋父母從湖南老家趕到北京後所看到的屍體上的頭部頸部傷痕、嘴角的血跡幾乎都指向這樣的事實。具體結論要到驗屍結果出來才能昭然,而雷洋的遺體也將暫時不被火化,這可能是案件中最讓公眾感到希望的進展:一個市轄區的警方難以隻手遮天,在整個社會的逼視下,真相也許能夠到來。
而官媒對於這次事件的態度也相當值得推敲關注。首先是從媒體、網路、朋友圈等等傳播媒介上,雷洋並沒有成為被屏蔽的敏感詞,大家該報導的報導、該議論的議論,官方口徑並沒過多干涉公眾對「雷洋之死絕非意外」的討論(大概可以間接佐證這的確就是一次不小心玩大了的暴力執法,而沒有牽動到更複雜的背景或黑幕)。
半年前有一次回北京,路過三里屯village對面,看到有個五大三粗的男人,正把一個拉小三輪車的中年女子往地上推,死命按住她的頭,扯她的衣服。我過去多問了一句:是她搶錢了還是怎麼了?男人腔調粗暴地回應:「便衣執法!」緊跟著就把那女子從地上拽起來,當時她的衣服被扯破一大半,大半個胸部直接暴露在外。因為有點看不過眼,我幫她拽了拽衣服,旁邊的便衣馬上很兇地把我的手擋開。而那女子,披頭散髮,求救似地一直看我,不停地小聲說:「我沒想跑……我就是個拉車的。」我問那位「執法人員」,她又沒要跑,你這麼拽她幹嘛?便衣停了,翻著白眼跟我大吼:「有你什麼事?有你什麼事!滾開!」
離奇死亡的人生勝利組
同樣的小事,每年在北京要發生多少起,大概根本無法被準確統計。而回到雷洋之死,對於瞭解中國語境的人並不會覺得有多玄,簡單來講,可能就是一次尋常的暴力執法,但一不小心人死了事情鬧大了。警方當然也沒想到會這樣,於是趕緊找各種理由來兜,卻愈兜愈兜不圓,適得其反。

案件的玄妙之處首先是在人們的common sense中,一位二十九歲的中國人民大學碩士畢業生、年初剛成為父親且有一份體面工作,這樣一個怎麼看都是人生勝利組的「社會菁英」,卻在離家去機場接機的路上離奇死亡。然後昌平警方宣布他涉嫌嫖娼且「抗拒執法並企圖逃跑」,在警方對其採取強制約束措施後,他就突然「身體不適」,送院搶救無效死亡。
這件離奇死亡事件的發酵速度驚人,當晚就成了微信朋友圈的刷屏文章──不只因為雷洋的死亡理由聽起來太荒謬,更因為這荒謬背後隱藏的恐怖感,實實在在衝擊到了那些拿著iPhone 6S刷朋友圈、收入穩定的市民階層:原來所有你覺得安全的事物,都並不真的安全。包括你自以為體面且並無差錯的人生,也是一夜就可以坍塌。而發生這一切的語境:你身處國家中的公檢法部門,卻在用最爛的方式唬弄你。
姑且不論雷洋在接機路上是否真的腎上腺素過盛跑去嫖娼,問題是,即使他去嫖娼,他就該不明不白死掉嗎?這顯然沒法讓人信服。於是雷洋之死的各種可能性就更引人猜測:是他成了「抓嫖」生意的犧牲品,因為警方執法失當意外死亡(中國基層的「抓嫖」本身就是罰款創收的好生意,而其中還不乏各種「被製造」出的嫖娼案)?還是背後另有黑幕?
嫖娼又如何?怎麼死才重要
昌平警方一開始就低估了事態的嚴重性,認為只要能證實雷洋「嫖娼」確有其事,就能洗白自身執法並未失當,完全是捉錯用神。所以愈是有這些足療女的人證、保險套裡精液DNA的物證,就愈顯得在畫蛇添足欲蓋彌彰──你拚了命要證明他確實嫖娼,好,他嫖娼了,so what?大家關心的根本是從警方執法到當事人死亡這一段過程中,真相究竟是什麼?
真相也許就是暴力執法過了頭──那些雷洋父母從湖南老家趕到北京後所看到的屍體上的頭部頸部傷痕、嘴角的血跡幾乎都指向這樣的事實。具體結論要到驗屍結果出來才能昭然,而雷洋的遺體也將暫時不被火化,這可能是案件中最讓公眾感到希望的進展:一個市轄區的警方難以隻手遮天,在整個社會的逼視下,真相也許能夠到來。
而官媒對於這次事件的態度也相當值得推敲關注。首先是從媒體、網路、朋友圈等等傳播媒介上,雷洋並沒有成為被屏蔽的敏感詞,大家該報導的報導、該議論的議論,官方口徑並沒過多干涉公眾對「雷洋之死絕非意外」的討論(大概可以間接佐證這的確就是一次不小心玩大了的暴力執法,而沒有牽動到更複雜的背景或黑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