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事】Uber台灣總座:請鬆綁共享經濟

新科交通部長賀陳旦曾表示,如何透過修法管理違法但受消費者喜愛的Uber是一大挑戰,但交通部仍宣布六月起,聯合六都擴大抓罰以App(手機應用程式)媒合私家車提供載客服務的Uber。
自二○一四年起,公路總局已開罰Uber五千多萬元,這次會不會是Uber退出台灣的分水嶺?Uber可能合法化嗎?《新新聞》為此專訪Uber台灣分公司總經理顧立楷,他多次提及民眾對共享經濟的需求,以及政府在政策上的不夠友善、進步;但對近兩年來,一再被質疑的納稅、乘客保險、安全問題,仍有更多待說明清楚之處。以下為訪談紀要:



共享經濟,不滿過度保護既有產業

問:如何看待交通部聯合六都擴大稽查Uber?會帶來什麼衝擊?
顧:裁罰不是最終解決方案,對發展共享經濟產業幫助不大,大方向應著重政策突破,從他國經驗來看,政策上鬆綁,才能納管新產業。
希望路政司可以瞭解,這些司機需要額外、彈性的經濟收入才開Uber,開罰影響最大的是他們的工作機會,他們也期待新政府對共享經濟模式的網路叫車給予規範。
問:過去二年,Uber台灣分公司及亞洲區主管持續拜會行政部會商談合法化,卻效果有限,關鍵為何?
顧:交通部路政司一直認為Uber應符合現有法規,註冊成計程車車行、車隊才能合法管理,但明顯跟共享經濟的本質有差距。
共享經濟之所以快速成長,其優勢在於供應者不需繳交額外費用、處理複雜的程序,即可運用閒置車輛資源載客,退場機制也相對彈性,跟計程車相比,Uber不用把車漆成黃色、申請營業執照,必要時還要繳牌費、靠行費,或將車輛所有權轉讓車行。
根據台灣Uber統計,近半Uber司機一周載客十小時以下,也有一五至二○%開四十小時以上,無論對兼職或待業,Uber都是非常好的彈性工作選擇,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國家藉立法、修改納管Uber,路政司卻較少用鬆綁的層面去看。Uber如果註冊成車行、車隊,跟其他計程車業並沒有不同。



問:Uber、Airbnb及Lalamove等共享經濟平台發起的「台灣科技資訊分享服務產業協會」近日公布「共享經濟政策與Uber使用經驗民意調查」結果,Uber如何解讀?
顧:九一%的民眾瞭解共享經濟的議題跟概念,也有九六%民眾期望政府規畫跟推動共享經濟,但五三%民眾認為政府對新創專業的發展趨勢及管理的專業知識不足,政府可以多跟業者、產業協會及學者專家溝通、交流。
另外,八九%民眾同意在新創產業及既有產業之間,政府過度保護既有產業,政府是否更應該聆聽民眾的想法,站在幫助消費者的便利性跟安全性著想。(編按:民調過濾條件為居住北北桃、台中及高雄、年齡二十至五十歲、曾聽過共享經濟概念App或網路平台等。)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527期〉goo.gl/1zwk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