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中美新冷戰

南海仲裁出爐了。台灣的太平島變成了太平礁,不得主張有二百海浬的經濟海域,只能宣稱有十二海浬的領海。中國聲稱的九段線被認定沒有法律依據,在南沙群島沒有專屬經濟區,對黃岩島海域上菲律賓的傳統捕魚權也不得侵犯。
仲裁結果,菲律賓成了大贏家。不過,仲裁出爐前,中國就擺明了對仲裁「不參與、不承認、不接受、不執行」的四不政策,中國認定仲裁結果是「一張廢紙」、仲裁法庭是上演「一場鬧劇」。台灣則在仲裁後由總統府發表:「我們絕不接受,也主張此仲裁判斷對中華民國不具法律拘束力。」
這個仲裁,難得讓兩岸站在同一陣線,對結果不承認、不接受;但也同時考驗兩岸領導人未來將如何處理南海問題。本期我們從歷史的角度來說明南海紛爭的原因,透過解析習近平的霸氣性格特質,來推估中國未來將如何在此仲裁引發更大爭議後,實現習總書記的「中國夢」及「一帶一路」大計畫。而中國在南海,到底真正想要得到的又是什麼?

【編輯室報告】中美新冷戰

南海仲裁爭議的另一個關注點是,中美未來的互動。沒有美國的支持,菲律賓提出的南海仲裁不會受到如此高的注目,美國自一五年底積極介入南海爭端,至今已三度派遣軍艦駛入中國占有島礁的十二海浬海域,對中國的主權主張提出挑戰。
仲裁出爐後,中國對結果的不屑一顧,是否會讓南海爭議升溫?南海周邊國家是否會被捲入,在此形成以中美為首的「新冷戰」局勢?我們有專文深入分析。
小英政府在仲裁後強調此案「對中華民國不具法律拘束力」,與美國在台協會說的「我們鼓勵南海主權各聲索方應該要依據國際法……」明顯違背,此是否會導致老美對小英不同的看法?我們除了有深度報導外,也邀請了綠營智庫專家進行分析,讓讀者在南海爭議中有更全面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