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事】綠委自己組團 立院聯誼會暴增

立法院休會期間,就是立委出國拚外交的時候。外交部每年編列預算補助國會外交,但請領標準設定以「團體」為主,因此成立與各國的交流聯誼會已是立院常態;且只要擔任會長,除了可以自由排定行程,還可決定領取外交補助的人選名單,使得新科立委、不分區立委積極爭取成立。

綠委自開團,不想再讓藍委主導

相較過去立委席次多達二百多席,四年任期下來,國會聯誼會最多就是二、三十個,但執行單一選區方式選舉後,立委人數減半,聯誼會數量卻呈倍數增加。以今年二月開議的第九屆第一會期為例,至今就已累積五十多個友好協會,幾乎每個立委都會掛一至二個聯誼會,甚至還有委員身兼四個以上的會長。

【政治事】綠委自己組團 立院聯誼會暴增

資深藍委還分析指出,聯誼會「暴增」因素之一,是因為民進黨首次完全執政,使得綠委多有「當家做主」的心態,不願再加入國民黨立委主導的友好協會,所以本會期立院交流協會同一個國家鬧雙包的情況增多。例如東協、韓、德、英、紐西蘭等國,藍委以「中華民國」為頭銜,綠委就定以「台灣」,有互別苗頭之意味。
一位資深國會辦公室主任就表示,過去立委成立聯誼會,多會選擇與自身有淵源或熟稔的國家為主;且重視「傳承」,因國會外交是需要長時間經營。像是前藍委呂學樟成立「台灣與英國國會議員交流協會」,提拔前藍委張嘉郡擔任副會長,即使呂落選,張也能接續任務,而現則交由藍委江啟臣,讓交流情誼不會因立委任期而中斷。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536期〉goo.gl/1zwk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