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換一張地圖 改變學生世界觀

白宮發言人格瑞(C.J. Cregg)與副幕僚長萊曼(Josh Lyman)神閒氣定地走進會議室,接見幾個小團體請願要求各公立學校改用「正確」的世界地圖。一名地圖學家與團體代表準備好地圖做簡報,格瑞與萊曼原本沒打算認真,就想行禮如儀地聽完簡報,直接否決請願。

歐洲中心的世界地圖

但他們愈聽興致愈高,「你是說,德國並不在我們所以為的位置?」萊曼好奇地問,地圖學家回答:「沒有任何東西是在你所以為的地方。」兩人睜大了眼,認真考慮請願。
不過這並不真實發生,那是十多年前熱門電視影集《白宮風雲》(The West Wing)中一集的片段。白宮從沒有一位發言人叫格瑞,或名為萊曼的副幕僚長。但地圖學家展示的地圖是真的,更換地圖的辯論也是真的,十多年前影集中的請願現在真的發生了。波士頓公立學校在三月中全面撤下已成課室必備的麥卡托(Mercator)地圖,改用「正確」世界地圖。
一五六九年,佛萊明裔(Flemish,日耳曼民族一支,居住於現在比利時一帶)地理學家麥卡托(Gerardus Mercator)以等角圓柱形地圖投射法,將橢圓形的地球畫到平面。他的目的是為「特定」航海路線做指引,他在地圖上畫了經緯線,各區域的大小也有其比例規則。比起之前至多只有示意功能的地圖,這張地圖「現代」了許多。科技的腳步一日千里,麥卡托地圖的地位卻始終不變。
不過,麥卡托世界地圖的中心是歐洲,北半球擠滿了陸地,南半球上有非常大的冰天雪地南極大陸、不太大的南美洲及非洲、小小的澳洲。北半球的歐洲和南美洲一般大,北極圈中的格陵蘭比澳洲還大,看起來幾乎與非洲一樣大。而在真實世界裡,南美是歐洲兩倍大,格陵蘭只有非洲的十四分之一,而澳洲面積是格陵蘭的三又二分之一倍。
麥卡托舊地圖 作者◎Daniel R. Strebe C.C

位置大小代表權威與權力

把三維空間的橢圓地球攤開成二維平面,多少會失真,問題是失真多少?以及更重要的,選擇以什麼方式失真?
三個世紀後,法國數學家天梭(Nicolas Auguste Tissot)發展出變形橢圓的天梭指標(Tissot's indicatrix)。兩相對照,看出麥卡托是如何「扭曲」世界。歐洲中心的麥卡托將歐洲所在及南半球的對等部分大幅度地放大,地球中線部分卻不依等比例縮小,同時愈往南北極愈大。所以南美及非洲比實際小許多,而格陵蘭更是大到莫名其妙。
同樣莫名其妙大的還有南極大陸,因為它在教學上不重要、又占空間,後來出版商多將其裁掉。這又使得應該在中間的赤道往下移,視覺上,「人類文明」更明顯地擠在北半球。
一五六九年是殖民帝國興盛的時代,帝國主義為了在統治上延伸勢力、在經濟上取得原料,挾着強大國力與航海技術往外擴張。所以麥卡托世界地圖是歐洲中心,北半球又較南半球重要得多。
同一時代,主張太陽為宇宙中心的伽利略(Galileo Galilei),為了活命被迫改口承認地球才是宇宙中心。位置與大小代表權威與權力,與真理無關。要去征服世界,白人所在的歐洲必須是世界的中心,它所存在的地域必須比其他地方重要,放大是理所當然。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570期〉goo.gl/1zwk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