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哪裡來的信心?
林全在卸任閣揆前,提出了稅改方案,大減所得稅。賴清德接手閣揆後,第一個利多政策則是加碼跟進,明年要幫軍公教加薪三%,而且此政策是在林全政府宣布明年不加薪之後。這一減一加,抵消了部分軍公教對年金改革的不滿,也讓賴揆獲得了不少好評。
政府調不調薪,理由都是經濟。以前不調薪,理由是國家財政狀況不好;現在降稅又調薪,理由是為了刺激消費,提振經濟成長。不過,在年改後提出的減稅調薪案,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仍有待觀察。
執政黨地方首長就曾分析,年改後多數公務員看壞自己的未來,這次的加薪案讓公務員增加儲蓄以備未來面對寒冬,比拿著增加薪水去好好消費,為經濟成長貢獻一分心力的可能性來得高。而另一個指標則是工商業界是否跟進調薪,將影響更多人的消費意願。
不過賴揆一上任就透過加薪展現振興經濟意圖及強烈自信,是值得肯定的。但另一個令人好奇信心哪裡來的,是國防部的徵募兵問題。
翻攝自賴清德臉書從去年開始,《新新聞》即一路追蹤軍方為全募兵制所做的準備,是否能完全如期實現。本期我們獨家取得的消息顯示,今年的預官、預士考選,國防部大舉提高名額,預計錄取預備軍官七八一員,今年只有一個梯次,但最後來報到的不到百人。預備士官預計錄取一四七六員,分兩梯次報到,但第一次的報到人數,只有「個位數」,聽說連五人都不到,真不知當時設定可達近一五○○人的目標,是哪裡來的信心。
執政者對未來的信心,常常會影響國民的信任,但過於愚蠢的自信就變成了自戀的自我感覺良好。希望蔡政府的信心來源,不要是來自「對手太爛,一時對我也無可奈何」這類爛到不行的理由。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594期〉http://goo.gl/1zwkim
政府調不調薪,理由都是經濟。以前不調薪,理由是國家財政狀況不好;現在降稅又調薪,理由是為了刺激消費,提振經濟成長。不過,在年改後提出的減稅調薪案,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仍有待觀察。
執政黨地方首長就曾分析,年改後多數公務員看壞自己的未來,這次的加薪案讓公務員增加儲蓄以備未來面對寒冬,比拿著增加薪水去好好消費,為經濟成長貢獻一分心力的可能性來得高。而另一個指標則是工商業界是否跟進調薪,將影響更多人的消費意願。
不過賴揆一上任就透過加薪展現振興經濟意圖及強烈自信,是值得肯定的。但另一個令人好奇信心哪裡來的,是國防部的徵募兵問題。

執政者對未來的信心,常常會影響國民的信任,但過於愚蠢的自信就變成了自戀的自我感覺良好。希望蔡政府的信心來源,不要是來自「對手太爛,一時對我也無可奈何」這類爛到不行的理由。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594期〉http://goo.gl/1zwki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