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推銷員回去後

三十多年前,台灣與美國間有巨額貿易逆差,讓台灣政府承受美國很大壓力。為表達解決美台貿易逆差的決心,每年政府就會組織業者,組成大型採購團,到美國各州採購產品,因規模大,容易引起美國政壇、工商組織及媒體注意,也成為一種台灣對美的「經貿外交」。
不過,採購內容很多都是原本就需要的物資,只是並非一定得向美國買不可;這些物資原本可分次採購,而一次下單,讓金額看起來很大,容易達到宣傳效果。
這次川普(Donald Trump)來亞洲訪問,有如當年我國採購團的逆向操作——他是浩浩蕩蕩地來推銷美國貨。而中國、越南等國也很識相,把已下單、正在洽購或有「意向」要買的東西,湊成一張巨額採購清單,做為川普來訪的禮物,一樣達到宣傳的效果;不過,到底有多少是新增?未來保證會實現的?問號很大。
川普十二天亞洲行風光結束,這位精明的推銷員,應該清楚到底實質落袋的有多少。而他提出的「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區域」(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戰略觀念,其實只是把過去包括歐巴馬(Barack Obama)在內的美國亞太戰略轉型包裝。最大不同是,川普要以雙方協商取代多邊對話,至於能否做得比歐巴馬的「轉向亞洲」(pivot to Asia)戰略好?還有待證明。
除了川普的「印太戰略」,還有兩股勢力在亞太運作著,一是日本領導下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重生版」——《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TP);二是中國領導的一帶一路。這三股勢力競合關係如何?而台灣在未來亞太發展的利基在哪?這關係台灣至深,本期《新新聞》為讀者深入解析。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602期〉http://goo.gl/1zwk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