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事】彰銀倒吃台新銀 吳東亮的七年隱疾找到解藥?

吳東亮在忍痛賣掉台証證後,現在又決定要賣掉台新銀行,而且出售的對象就是彰銀,這家花了七年還併不下的官股銀行,吳東亮反其道而行,為哪樁?

一開年,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就做出重大決定,他打算在董事會提案將台新金控旗下台新銀行的百分百股權全部賣給彰銀,由彰銀做為存續銀行,台新銀則將消滅,以解決彰銀這顆吞不下,又吐不出來的「苦藥」。
要讓出台新銀行的經營權,是吳東亮此生最困難的抉擇,比○九年賣掉台新金旗下的台証證還要難熬,畢竟台新銀行是他一手拉拔長大的「女兒」,從一家小小的民營銀行,併購大安銀行後,壯大成消費金融市場的老二,僅次於中信銀,但台新金與彰銀要如何整併,卻讓吳東亮更為苦惱。
這七年間,是吳東亮人生最「艱苦」的過程,他無時無刻不在思索如何解決彰銀與台新整併的問題,從過去由台新金與彰銀換股,甚至將手中彰銀持股賣回給政府,但都沒有結果,他眼見競爭對手富邦金不斷在兩岸攻城掠地,版圖急速擴大;中信金也在中國漸有斬獲,台新金則是停滯不前,令他不得不焦急。

既然吞不下 就讓彰銀「活」下去

經過長達五年的沉潛,吳東亮決定再次突圍,既然無法合併彰銀,乾脆就把台新金旗下的台新銀賣給彰銀,也就是由彰銀買下台新銀,合併成為一家銀行,合併後規模將超越合庫,成為第二大銀行。
依據台新金的建議案,是由彰銀發行新股,買下台新金控手中台新銀行的股票,這是一種透過增資股票來取得資產交易的模式,結果是,彰銀會取得台新銀行百分百的股權,再進行合併,由彰銀成為存續公司,保持上市公司的身分,官股與彰銀的股東們持有的股數也沒有任何改變,只是官股持股比會因彰銀的增資而被稀釋。
至於母公司台新金控,則會取得彰銀的新股,持有彰銀股權的比例從現在二二‧五%,可能增加至五○%上下,要視台新銀行的出售價格而定,這也將是台灣金控史上,唯一一家金控持有兩家上市公司,也是唯一一家金控沒有百分百持股旗下銀行,台新金將成為首例。

合併歹戲拖七年 藍綠都不想管

時間回到七年前。二○○五年七月,台新金以每股二六‧一二元、總價三六五億元,從財政部手中標下彰銀二二‧五%的特別股,高於底價二二○%,震驚當時的政商界,正因為當初財政部設計這是有經營權讓渡的股權,為的是解決彰銀當時逾放比高達八%的問題,想藉由民營金控的經營模式來改善彰銀羸弱的體質,因此吳東亮才會不計代價投標,彰銀也在台新金加入後,打銷千億元的呆帳,結構轉強不少。
然而,吳東亮並沒有高興太久,捧錢給彰銀打呆後,國內隨即就發生雙卡( 現金卡、信用卡)風暴,以消金為主的台新金受到重傷,必須找資金來打掉自家的雙卡呆帳,吳東亮跑遍了全球,先是找來美商新橋資本合夥人單偉建來擔任大股東、而後又找到日本野村、索羅斯量子基金來當股東,一共募集八、九百億元「救援」。
自己受傷不打緊,彰銀又紛擾不斷,彰銀前董事長張伯欣及工會不想被台新金併入,到處阻撓,還找上前立委邱毅來當董事,在媒體與立院抨擊台新,造成輿論壓力,就是不讓台新併彰銀,加上當時即將卸任的綠營政府,對台新金合併彰銀的心態十分消極,合併案不了了之,怎知馬政府上任後,不想承認綠營「二次金改」的結果,對彰銀合併案完全不聞不問,四處奔波協調的吳東亮,根本推不動合併大計。

臨門只缺一腳 還得江揆點頭

○八年金融海嘯期間,台新金更是面臨危及存亡之秋,當時因受到連動債拖累,台新金「不穩」的市場傳聞在坊間四處傳開,才剛從千億卡債風暴中走出來的台新金,差點又釀成擠兌風波,甚至一度財政部還建議由兆豐金來合併台新金,被台新金懷疑政府是想藉由官股合併來解決彰銀的問題,氣得吳東亮喊出「乾脆由政府接管算了!」
幸虧在前行政院長劉兆玄喊出「存戶保險無上限」後,緩和了台新的擠兌狀況,幫吳東亮解了圍,但台新金體質已大傷,吳東亮只好忍痛將台証證券以二九○億元賣給凱基證來急救,與彰銀整併的想法卻只好暫時擱置。
不過,也因為賣掉台証證的資金,得以讓台新金休養生息,慢慢調整體質,台新金去年獲利一○二億元,每股稅後純益( EPS)一‧二九元,創下八年來新高,台新銀行去年EPS也達二元以上,比彰銀的一元多還高,台新銀的逾放比○‧一四%、備抵呆帳覆蓋率八六六‧七七%;比彰銀逾放比○‧三三%、備抵呆帳覆蓋率三五九%還高,台新銀體質不輸彰銀,現在由彰銀來買,對彰銀股東而言,也算是好事一樁。
只是,購併的關鍵還是要看官股的意向,據瞭解,前行政院長陳?曾表示過樂觀其成,只是時間問題;財政部的態度也不反對,現在就看新任閣揆是不是接受這樣的安排,會不會成,全看政府的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