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事】全台瘋蓋纜車 等著變空中蚊子館 選舉考量大於觀光,天空也被BOT

興建纜車,幾乎成了各縣市首長一致的政策,但根據觀光局調查,會以纜車做為旅遊或交通工具的人只是極少數。熱潮衰退、人潮漸疏,又沒有觀光配套政策,纜車怎麼看都不是一門好生意。

台北北投纜車去年十二月火速有條件通過環評,但最後能否蓋成,還在未定之天。雖然貓空纜車連年虧損,其他縣市並沒有因而停止纜車瘋,理由只有一個:推動觀光。
台中市一口氣推出四個纜車建案,其中,谷關到大雪山(雪谷纜車),以及從大坑到新社(新大纜車),已開始招商。桃園縣復興鄉是全縣最多山的地方,縣府已完成興建評估,纜車起點在石門水庫,終點設在慈湖。

缺乏消費市場

僅少數人搭,貓纜已虧損逾三億

嘉義縣力爭阿里山纜車,計畫連接奮起湖與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古都台南爭取關仔嶺纜車,從白河水庫,經枕頭山到關仔嶺溫泉區,行經西拉雅國家風景區。
後山花蓮六十石山是金針花的故鄉,之前傳出已經停擺的纜車案,縣府強調「從未放棄」,全案還在行政院經建會審議。還有,新北市醞釀三鶯纜車多年,箭在弦上。四面環山的南投,也在規劃興建溪頭至杉林溪,以及合歡山高山纜車。
縣市不分南到北,執政不分政黨,興建纜車,幾乎是首長們一致的政策。
電影《海角七號》中「山也BOT,海也BOT」警語猶在,一旦纜車競賽開跑,台灣的天空,恐怕也要BOT了。
問題是,台灣真有那麼大的纜車消費市場?
根據交通部觀光局對國人旅遊狀況調查的結果,推算二○一○至二○一一年,四十一萬人認為搭纜車是最喜愛的旅遊活動,九萬人認為纜車是最主要的旅遊交通工具,兩者合計,全國只有五十萬人,會以纜車為旅遊目的首選或交通工具。
縣市首長們喜歡舉日月潭纜車當作爭取纜車建設的例子。日月潭纜車是國內繼貓空纜車之後,第二個公共纜車系統,也是第一個以BOO模式(民間自行規畫、興建、營運)的纜車。日纜二○一○年十二月正式啟用,貓纜在二○一○年三月復駛,觀光局對國人二○一○至二○一一年纜車旅遊的調查推估,可視為對這兩個纜車系統的國人需求調查。
時間再往回推,觀光局調查指出,二○○九年,全國只有二萬三千人認為搭纜車是最喜愛的旅遊活動,二○○八年有十一萬五千人認為纜車是最主要的旅遊交通工具。前者占全國人口○‧一%,後者占○‧五%,不管怎麼看,都算少數,光靠纜車營收獲利並不容易。
以貓纜為例,歷經二○○七年七月正式營運、二○○九年停駛、二○一○年復駛的波折,營運以來,年年虧損。根據台北捷運公司提供的資料,二○○八年虧損新台幣一千九百九十七萬元,二○○九年虧損六千七百六十五萬元,二○一○年虧損九千八百六十三萬元,二○一一年虧損八千二百九十八萬元,截至二○一二年九月底,累計已虧損達三億五千萬元。
<....全文未完,詳細內容請看本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