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靜的年味
熱鬧,不應是過年唯一的聲調;節慶,也不必然等於狂歡。但春節假期給人的印象,除了看電視、睡覺、逛街以及行程緊湊的旅遊之外,還留下什麼?
而人們對過去的一年,又沉澱了什麼?新的一年,有什麼展望?年的結束與開始之間,難道只能吃、喝、玩、樂?
答案並非別無選擇。越來越多民眾走進寺院,在宗教氛圍裡,跟自己對話,直觀一年來內心的起伏與得失,重拾平靜,找到新年重新出發的能量。法鼓山舉辦的諸多年節相關活動,就是最好的例子。
場景回到台北市政府前的新年跨年倒數。5、4、3、2、1──
「Happy New Year!」
2014年的第一秒鐘,台北101大樓施放2萬4,000發煙火,近4分鐘的煙火秀,打破了歷年的紀錄。台北市政府估計,當晚參與的民眾人數超過200萬人,相當於每10位台北市民,就有8位擠在看煙火的人群中。
同一時間,十幾公里外,位在台北往北投方向的法鼓山農禪寺裡,正進行著一場另類的跨年。寺裡氣氛安靜,依稀只能聽到風過樹梢發出的廝磨。
農禪寺跨年 磬聲、唸佛號取代煙火
告別2013年的時刻,農禪寺響起大磬的敲擊,一響幾乎就是半分鐘,共敲了7響。沉穩的音波漫入夜空,像是漣漪撫慰河岸,為人心帶來平靜。
磬聲過後,響起「阿彌陀佛」佛號的唱誦,音聲如浪,一波接一波,發自當晚參加跨年祈福法會的1,700位民眾。這1,700位佛家所說的菩薩,不管是以什麼心情而來,最後都是帶著平靜的心,以及無量的祝福離開。
「一般的跨年熱鬧活動也很好,讓年輕人可以歡聚、分享喜悅。但我們也在思考,應該還有其他的族群,希望用另一種形式,來慶祝新的一年。」農禪寺監院果毅法師解釋舉辦跨年祈福活動的發想由來。
她表示,佛教徒以及想用平靜的方式迎接新年的非佛教徒,都想用感恩、歡喜、祝福的心跨年;而且在日本等其他國家,非佛教徒到寺院祈福跨年,是很普遍的習俗。
農禪寺用佛教徒的方式舉辦跨年,一方面也是因為在佛教信仰中,阿彌陀佛的佛誕日就在年底,藉由這個因緣,一起舉辦祈福法會。
在這場跨年活動裡,放眼望去,參加的民眾一半以上是40歲以下的中壯青年,在以磬聲倒數之前,眾人平靜地坐在蒲團上,反覆唸著「阿彌陀佛」佛號。
果毅法師表示,該佛號代表無量壽、無量光,誦念的過程就是在為自己及所有人祝福。
倒數之後,接著進行拜佛、繞佛的儀式,並聽取法鼓山住持果東方丈的開示祝福。「這是我們寺院道場送給大家最好的新年禮物,」果毅法師說。
而人們對過去的一年,又沉澱了什麼?新的一年,有什麼展望?年的結束與開始之間,難道只能吃、喝、玩、樂?
答案並非別無選擇。越來越多民眾走進寺院,在宗教氛圍裡,跟自己對話,直觀一年來內心的起伏與得失,重拾平靜,找到新年重新出發的能量。法鼓山舉辦的諸多年節相關活動,就是最好的例子。
場景回到台北市政府前的新年跨年倒數。5、4、3、2、1──
「Happy New Year!」
2014年的第一秒鐘,台北101大樓施放2萬4,000發煙火,近4分鐘的煙火秀,打破了歷年的紀錄。台北市政府估計,當晚參與的民眾人數超過200萬人,相當於每10位台北市民,就有8位擠在看煙火的人群中。
同一時間,十幾公里外,位在台北往北投方向的法鼓山農禪寺裡,正進行著一場另類的跨年。寺裡氣氛安靜,依稀只能聽到風過樹梢發出的廝磨。
農禪寺跨年 磬聲、唸佛號取代煙火
告別2013年的時刻,農禪寺響起大磬的敲擊,一響幾乎就是半分鐘,共敲了7響。沉穩的音波漫入夜空,像是漣漪撫慰河岸,為人心帶來平靜。
磬聲過後,響起「阿彌陀佛」佛號的唱誦,音聲如浪,一波接一波,發自當晚參加跨年祈福法會的1,700位民眾。這1,700位佛家所說的菩薩,不管是以什麼心情而來,最後都是帶著平靜的心,以及無量的祝福離開。
「一般的跨年熱鬧活動也很好,讓年輕人可以歡聚、分享喜悅。但我們也在思考,應該還有其他的族群,希望用另一種形式,來慶祝新的一年。」農禪寺監院果毅法師解釋舉辦跨年祈福活動的發想由來。
她表示,佛教徒以及想用平靜的方式迎接新年的非佛教徒,都想用感恩、歡喜、祝福的心跨年;而且在日本等其他國家,非佛教徒到寺院祈福跨年,是很普遍的習俗。
農禪寺用佛教徒的方式舉辦跨年,一方面也是因為在佛教信仰中,阿彌陀佛的佛誕日就在年底,藉由這個因緣,一起舉辦祈福法會。
在這場跨年活動裡,放眼望去,參加的民眾一半以上是40歲以下的中壯青年,在以磬聲倒數之前,眾人平靜地坐在蒲團上,反覆唸著「阿彌陀佛」佛號。
果毅法師表示,該佛號代表無量壽、無量光,誦念的過程就是在為自己及所有人祝福。
倒數之後,接著進行拜佛、繞佛的儀式,並聽取法鼓山住持果東方丈的開示祝福。「這是我們寺院道場送給大家最好的新年禮物,」果毅法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