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路邊的第一名 美食票選,小吃店勝出!

風和日麗的午后,台北市民生社區充滿綠蔭,特別迷人。下午兩點,一個巷弄裡的尋常小攤在過了午飯尖峰時間後,依舊大排長龍,隊伍中人人手拿一張號碼牌,不到2坪的店家在攤子前擺了兩張桌子,坐著的客人個個專心吃著眼前的一大盤炒飯。
這家開業已30年的「民生炒飯」,在2013年11月被搜尋引擎「蕃薯藤」票選為全台十大美食炒飯第一名,打敗知名的鼎泰豐炒飯奪冠,一夕爆紅。便宜實惠堪稱是CP值最高的「冠軍炒飯」。原本就興旺的生意,現在吸引了大批外國觀光客慕名而至。只有一口爐子的店家忙不過來,於是在每天早上10點半和下午4點半後發號碼牌,沒排到的客人只能下次請早。



美食評鑑,全民運動
網路美食票選結果經過媒體報導後,常引發熱賣效應,影響所及,遍及大中華地區,甚至全球美食愛好者。
這個風潮起源於10年前部落格興起,美食部落客大行其道。民眾到任何餐館消費前,順手用搜尋引擎查詢網友評價,已是不可或缺的儀式。於是,相應而生的美食票選、美食比賽、美食節目、媒體的美食評鑑指南,便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國外媒體選出台灣特色小吃,也常引起台灣民眾熱議。

阿牛牛肉麵 神農嚐百草的實驗精神
2005年舉辦至今邁入第10年的台北牛肉麵節,打響了名號之後,每年吸引一百多家牛肉麵名店競賽。
來自台東阿美族的林秀源(阿牛),今年51歲,膚色陽光且熱情。19歲就在餐館當學徒,開過店,也在食品公司做過7年的火鍋料研發。2012年及2013年,林秀源以研究的熱情,熬煮出蟬連2屆台北市牛肉麵節清燉組冠軍的湯頭。
這一鍋冠軍湯頭,以牛大骨和小番茄、薑、蔥、洋芹、蘋果、大量洋蔥以及白蘿蔔等多種新鮮蔬果熬煮,唯一放的調味只有鹽。在林秀源以神農嚐百草的精神多次實驗下,成功降低了牛腥味和提升鮮甜。
冠軍清燉牛肉麵端上桌時,香菜、細蔥、青江菜的綠,遇到麵條的白,香氣十足,搭上誠意十足的澳洲牛肉,一半牛腩一半牛腱,畫面看來清淡而雅致,令人食指大動。
「我想把牛肉麵行銷到全世界,希望能找到資金,也帶上家鄉的部落年輕人。」林秀源說,店裡雇用了3個部落青年,逐漸站穩腳步後,還有更大的願景。



冇有有麵攤魯肉飯 用時間堅守古早味
位於台北遼寧街夜市的冇有有麵攤(ㄆㄚ ˇ ㄉㄧㄥˇ ㄨˇ),是吳志憲的母親在1969年創店的時候取的,意思是「從無到有,生意愈來愈興旺」。
這間麵攤,以搞怪菜名馳名,而它的冠軍招牌美食卻是很尋常的滷肉飯。
滷肉飯是台灣在1960年代發展出的庶民美食。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只要能用滷肉汁拌飯,就是絕頂美味。55歲的吳志憲,便是從阿嬤那傳承了最古早的配方,在2008年台北市滷肉飯大賽中,先入圍「路人票選」的美味獎,最後再由10個老外投下關鍵票,奪得當年台北市的滷肉飯冠軍。
每天早上9點半肉販送來精選的豬肉,吳志憲先用機器絞得肥瘦適中,再以八角、五香、胡椒粉等香料爆炒50分鐘,文火燉煮2個鐘頭,關火後再加蓋用餘溫悶2小時,讓滷肉的香氣和膠質完全融入湯汁中。
香、甜、鹹的滷汁澆在粒粒分明的白飯上,自醃的白蘿蔔泡菜酸甜解膩,每次準備60斤的滷汁,一天半就會銷售一空。
古早味是傳統小吃的基石,美食作家葉怡蘭認為,越是經典小吃,就越要守住平實、簡單的傳統滋味,面對各式新鮮潮流耐得住寂寞,不被誘惑。
然而成功的秘訣是甚麼呢?
吳志憲說,時間加上專業及完美比例就等於古早味。愈是單純的東西愈需要時間淬鍊,專注將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就會成功。



冠軍民生炒飯 親切鄰里的家常味
最後再回到民生炒飯。因為正在風頭上,店面排滿著外地客人,但有趣的是,老顧客沒被嚇跑,倒是聰明挑選下午2點的時刻用餐。
超過下午2點的休息時間已經半小時,57歲的老闆黃泰申不停炒飯的雙手才得以和緩下來。他準備回家洗個澡,吃個飯,午睡一下,下午4點半再回來炒飯到9點半。收攤後隔天一早9點半再起來準備,日復一日,像辛勞的蜜蜂。
爆紅老店辛苦不為人知。在不到2坪的店面,3個人,一口爐子,老闆的動作沒有停過。這裡一天要炒掉2袋蓬萊米,200顆雞蛋,老闆娘守著2個大電鍋,一天要煮上20次。
「沒有什麼特別的,就是每份炒飯都當成自己要吃的用心去炒。」黃泰申笑著說。這些當然很難言說,甚至連每天長達6~7小時拿著5公斤重的鐵鍋,若不用巧勁就很容易職業傷害。
葉怡蘭指出,專業的炒飯在家裡絕對料理不出來,「除了乾鬆又粒粒分明的飯粒,油而不膩又吃得出旺火鐵鍋的鑊氣,那是外面吃才有的熱鬧。」
黃泰申的牛肉炒飯便有這種華麗的熱鬧。
大火快炒牛肉後盛在一旁備用,舀上一匙蛋汁用快速翻炒,蛋液稍微凝固後,便放上飯、清香油、醬油、鹽、胡椒、沙茶醬,俐落的手勁讓每顆飯粒都裹上金黃色的蛋汁,再加上空心菜及備好的牛肉,5分鐘後色香味俱全的牛肉炒飯就起鍋了。
而用鐵鍋旺火現煮的湯類也是外地客容易錯過的美味。黃泰申開餐館時跟師傅學來,用空心菜、木耳、薑絲煮成的「阿婆湯」,這道古早味,更是熟客的隱藏版菜單。



就在中午收攤之際,一個停好車的計程車司機坐下來,和老闆使個眼色,一碗用新鮮番茄煮成的番茄蛋麵就端了出來了。
「這裡是我的廚房啊,」開計程車的賴先生笑著說,20年前載客人下車時,客人告知這家炒飯好吃,自己一吃就黏住了。他每天中午固定吃麵,晚上則是一碗白飯配上炒菜。不用點菜的默契,讓主客成了多年的老朋友,連過年賴先生都來跟黃泰申一家吃年夜飯。

減少短線,多些深耕
「媒體及公部門辦的美食票選除了引起話題,帶動產業發展及刺激消費的效果外,最重要的還是為美食產業扎根的工作。」美食作家葉怡蘭說。
她指出除了比賽、票選之外,更重要的工作是,將小吃視為城市的重要資產。
既然是觀光的重點,那麼在舉辦票選之外,也可以思考如何將周邊配套做好,譬如衛生把關、周邊交通接駁,串連的路線和地圖等。並將小吃的傳統食譜、城市歷史爬梳出來,讓故事流傳下去。「透過深耕才能讓台灣珍貴多元的小吃文化長久經營下去,」葉怡蘭說。
小吃已成為台灣市井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只是想簡單填個肚子,花上25元便能吃上一碗用心熬煮的滷肉飯,這麼平凡簡單,就讓人宛如生在天堂。
在這回到過去,人與人的關係緊密的年代,彼此信任、故里間的人情味,正是民生炒飯能在票選中奪得冠軍的真正原因;這也是路邊第一名的台灣小吃,最具無敵魅力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