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有解 薛一蘋開創新局

自閉症的成因找到了!
2014年元月,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薛一蘋所率領的團隊,歷時9年終於將成果發表在國際神經科學界最頂尖的專業期刊《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上,獲得高度重視。他們不但找到自閉症的致病機制,還提供了可做臨床實驗的藥物。

自閉症有解 薛一蘋開創新局

此一石破天驚的發現,讓許多家有自閉兒的父母,以及自閉症患者,彷彿在黑暗中找到一線光明。
薛一蘋的研究發現,大腦杏仁核的神經迴路連結異常,會導致類似自閉症的行為。更令人振奮的是,她還進一步找到解方,證實目前用來治療肺結核的D—環絲胺酸(D-cycloserine)抗生素,在動物實驗中可以有效治療類自閉症小鼠的異常行為。
發表研究結果記者會的隔天,薛一蘋在中研院分生所實驗室的電話響個不停,許多自閉兒家長興奮地來電詢問,還有一位深受自閉症所苦的六十多歲老先生,表示自己等了一輩子,終於有可能的解方。
薛一蘋還收到一封來自美國的電子郵件,寄件者自稱一家人二十多年前為了自閉兒移民美國,如果該藥物要做臨床實驗,他們決定要舉家返台嘗試。
「對於研究人員來說,成果能回饋社會就是最大的成就,即便只是幫助一個家庭,也值得!」薛一蘋對於家屬的著急表示理解,但因藥物還未進入人體實驗階段,目前尚愛莫能助。

肇因於神經發育異常
醫藥發達、愈重視自閉症篩檢的國家,自閉症發現的機率也較高。根據美國最新統計,每88位兒童中就有一位自閉兒,且男童的發生率是女童的5倍。

自閉症有解 薛一蘋開創新局

台灣缺乏自閉症發生率的相關研究,但根據內政部的統計,2013年自閉症患者有1萬3,366人,平均每年增加將近千人。
自閉症嚴重程度不一,但無論落在光譜的哪一端,對家庭與患者而言,或多或少都是衝擊。
所幸,關於自閉症的成因,從一開始的一無所知,到近年已逐漸明朗,知道它是肇因於早期的神經發育異常。
科學家以基因定序的方式,在自閉症患者身上找出數以百計的突變基因。但這些基因突變如何影響神經發育而導致自閉症?突變基因有無共通的致病機制?治療方法為何?仍須後續一一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