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華語熱潮——台灣整隊出擊

美國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舉家移民新加坡,就只為了讓女兒學習中文。連英國首相卡麥隆也主張,英國小孩應減少學習法文、德文的比例,增加更多學中文的時間。英國語言學大師大衛‧葛拉多的預言成真,中文已是全球必學語言。
全球中文熱潮勢不可擋,台灣如何乘浪而起,攻占全球華教市場?
華語學習熱潮來勢洶洶,席捲全美。2006年,美國開始把中文納入大學先修課程,2012年就有超過一萬名中學生報考,目前全美共有超過600所大學開設專業中文課程、二千多所中學將中文列為選修,熱門程度可見一斑。
在亞洲,中文學習熱況猶有過之。韓國首爾最熱鬧的明洞商業區,沿街的服裝店、美妝店和餐廳都可見店員用中文招攬客人,無論問路、點餐或殺價,都可用中文搞定。
日本各大城市的熱鬧商店街,則都僱用會說中文的店員;知名餐廳裡中文菜單也已成標準配備。

全球華語熱潮——台灣整隊出擊

台灣華教,金字招牌
不可諱言,中國大陸崛起帶來的企業商機,是近年華語熱的主要推力。但早在這波趨勢之前,台灣已默默耕耘華語教育一甲子。
台灣以海外華人傳承教育為主的華語教學,不僅是海外僑胞維繫文化情感的關鍵角色,也是外國友人學習中文、認識中華文化的管道。
因此,來台華語生多年來穩定小幅成長。根據教育部統計,自2005年至2011年,受華語熱的影響,人數從八千多人增加至一萬四千多人,成長將近一倍。
就連國際知名政治人物,也曾來台學習中文。前澳洲總理陸克文,是第一位替自己取中文名字的外國政治領袖。1980年,他在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學中文,並醉心於中華文化;前日本首相橋本龍太郎,也是該中心的校友。

人情、文化、正體字代表台灣魅力
外國人選擇來台學習中文,看中的是台灣的人文精神、文化底蘊及自由的社會風氣。
「台灣已經是我第二個家,」來自紐西蘭、在台灣大學歷史所留學4年的雷岱騰說。他從對台灣一無所知,到熱愛這塊土地,原因就是台灣的人情味。「我在十字路口停下來,就會有人過來問我需不需要幫忙。去台灣朋友家玩的時候,最好空腹去,否則台灣人的熱情,會讓你撐破肚皮。」
台灣社會兼容並蓄,同時對中華文化的保存,更是台灣華語教學的獨特優勢。台灣也是除香港之外,唯一教授正體中文的地方。
「歷史沒有簡體字,」行政院僑務委員會委員長陳士魁指出,無論在哪裡學中文,只有透過正體字,才能了解真正中華文化的根本,也是台灣引以為傲的文化遺產。
在海外教學現場,台灣教師教學較活潑有創意,教材的編選上也尊重不同國家的文化,透過在地化、客製化的內容貼近當地。例如在美國使用的教材,就會加入星期天上教堂、去唐人街買雜貨等情境;菲律賓版教材的課文則有介紹宿霧、菲律賓國花茉莉花等,學生容易理解,也較有興趣,學習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