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癡心──看遍台灣野地花草
《Affluenza》是美國九〇年代的一部紀錄片,2001年被擴充成為一本書,這個英文字結合了富裕和流感,意指一種蔓延全球,沒有解藥的世紀傳染病,病因起於人們工作超時、壓力破表,慾望過多,無止盡的追求物質,過度消費,即使擁有豪宅名車與數不清的精品,內心還是感覺空了一塊,終日惶惶不安。這種病,台灣譯為「富流感」。
《富流感》(Affluenza: How Overconsumption is Killing Us and How to Fight Back)一書提供「富流感自我診斷檢測表」,其中一個問題問的是:「你有沒有能力指認出至少三種你家附近的本地野花?」
你身邊有哪些野花?寂寞的山上,曠遠的海邊,有什麼花正在綻放?
野花寓意人與大自然的聯繫,是進入與認識大自然最單純的入口,2013年1351期《商業周刊》就登出了一篇很不一樣的「編者的話」,出自總編輯郭奕伶,談的不是某一家企業的成敗興衰或經濟數字,而是一種龍膽科、名叫「新店當藥」的
台灣特有種植物。
根據該文,十月初秋,郭奕伶隨著姑姑和姑丈到新店獅仔頭山登山口處尋找新店當藥,這位姑丈曾經是電子公司總字輩的人物,退休後和妻子變成專業的追花人,登山健行,觀察野地的一草一木,並以相機記錄。
大自然的能量帶來了身心的療癒,「原來世界如此美麗!」退休姑丈亦驚異亦感嘆,驚異於野地花草之美,美到不可思議,花瓣如燙了大波浪捲的小木通、閃亮似藍寶石的琉求雞屎樹果實、長得像一根拐杖的野菰……;同時她也感嘆大多數人不曾為身邊的野花雜草俯下身來,細細觀察認真欣賞;更甚者,滋養野花雜草的田地和荒野正在一片片消失,不是長出建物,便是被施以除草劑。被施以除草劑的土地,土壤表層的植被會完全枯乾,也因為植被完全枯死,地表無法涵養水份,土壤呈現硬叩叩的狀態,換句話說,土地被處死了。
追花的翅膀
但也有好消息。好消息是,願意俯下身來親近野花雜草的人,數量雖然難以估計,但確實在默默增加中,部落客Candy Candy就是其中之一,她有自己的部落格「追花的翅膀」。以異乎尋常的追花熱情,一片癡心,Candy Candy一年多來寫下近百篇上山下海的植物觀察誌。Candy Candy代表的這一群人,行跡真可說是「萬分可疑」,他們總是蹲在路邊,或者乾脆趴下來,在草叢裡撥撥弄弄,彷彿那裡面夾藏著一顆無價的寶石。
這一群人,春夏秋冬,他們數算花開和結果的日子,根據花開與結果的時間編排活動行程;當翻山越嶺終於看到某一種心心念念的花時,會激動到掉下眼淚,就像看到崇拜到瘋狂的偶像。
「看遍台灣野地花草」,這是一個正在台灣南北蔓延串連,組黨結派的新興族群,或可暫名為「追花族」。
國家公園、荒野保護協會和各地森林遊樂區多年來扮演培訓「追花族」的推手,訓練出一批又一批非專業出身的自然觀察志工,撒播守護自然的種子。
高雄前鎮高中退休的國文老師陳慧珠先到墾管處受訓,現在是杉林溪的生態解說志工;筆名「范持槧」的林金松原來從事電腦業,受到興趣的召喚加入荒野保護協會,如今已在社區大學帶領戶外觀察課程。曾任陽明山國家公園解說志工的庫老,辯識植物功夫高強,專門解答樹友花友的疑難雜症;臉書社團「台灣行道樹」、「鳥語花香」、「這是什麼花?」則糾集了數以萬計的會員,並定期辦自然觀察活動。
《富流感》(Affluenza: How Overconsumption is Killing Us and How to Fight Back)一書提供「富流感自我診斷檢測表」,其中一個問題問的是:「你有沒有能力指認出至少三種你家附近的本地野花?」
你身邊有哪些野花?寂寞的山上,曠遠的海邊,有什麼花正在綻放?
野花寓意人與大自然的聯繫,是進入與認識大自然最單純的入口,2013年1351期《商業周刊》就登出了一篇很不一樣的「編者的話」,出自總編輯郭奕伶,談的不是某一家企業的成敗興衰或經濟數字,而是一種龍膽科、名叫「新店當藥」的
台灣特有種植物。
根據該文,十月初秋,郭奕伶隨著姑姑和姑丈到新店獅仔頭山登山口處尋找新店當藥,這位姑丈曾經是電子公司總字輩的人物,退休後和妻子變成專業的追花人,登山健行,觀察野地的一草一木,並以相機記錄。
大自然的能量帶來了身心的療癒,「原來世界如此美麗!」退休姑丈亦驚異亦感嘆,驚異於野地花草之美,美到不可思議,花瓣如燙了大波浪捲的小木通、閃亮似藍寶石的琉求雞屎樹果實、長得像一根拐杖的野菰……;同時她也感嘆大多數人不曾為身邊的野花雜草俯下身來,細細觀察認真欣賞;更甚者,滋養野花雜草的田地和荒野正在一片片消失,不是長出建物,便是被施以除草劑。被施以除草劑的土地,土壤表層的植被會完全枯乾,也因為植被完全枯死,地表無法涵養水份,土壤呈現硬叩叩的狀態,換句話說,土地被處死了。
追花的翅膀
但也有好消息。好消息是,願意俯下身來親近野花雜草的人,數量雖然難以估計,但確實在默默增加中,部落客Candy Candy就是其中之一,她有自己的部落格「追花的翅膀」。以異乎尋常的追花熱情,一片癡心,Candy Candy一年多來寫下近百篇上山下海的植物觀察誌。Candy Candy代表的這一群人,行跡真可說是「萬分可疑」,他們總是蹲在路邊,或者乾脆趴下來,在草叢裡撥撥弄弄,彷彿那裡面夾藏著一顆無價的寶石。
這一群人,春夏秋冬,他們數算花開和結果的日子,根據花開與結果的時間編排活動行程;當翻山越嶺終於看到某一種心心念念的花時,會激動到掉下眼淚,就像看到崇拜到瘋狂的偶像。
「看遍台灣野地花草」,這是一個正在台灣南北蔓延串連,組黨結派的新興族群,或可暫名為「追花族」。
國家公園、荒野保護協會和各地森林遊樂區多年來扮演培訓「追花族」的推手,訓練出一批又一批非專業出身的自然觀察志工,撒播守護自然的種子。
高雄前鎮高中退休的國文老師陳慧珠先到墾管處受訓,現在是杉林溪的生態解說志工;筆名「范持槧」的林金松原來從事電腦業,受到興趣的召喚加入荒野保護協會,如今已在社區大學帶領戶外觀察課程。曾任陽明山國家公園解說志工的庫老,辯識植物功夫高強,專門解答樹友花友的疑難雜症;臉書社團「台灣行道樹」、「鳥語花香」、「這是什麼花?」則糾集了數以萬計的會員,並定期辦自然觀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