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魚躍國際
台灣真是魚之島!彈丸之地,卻有洋流帶來豐富的漁源、一群奮勇與大海拚搏的漁人,以及致力於研發養殖技術、力挽海洋生態日漸枯竭狂瀾的專家學者群。
國家地理頻道與外交部合製一系列有關台灣人、魚、海之間美麗與哀愁的動人故事,名為《綻放真台灣5:魚之島》的紀錄片,2月開始在台首播,7月起也將陸續在東南亞與世界各地廣為傳播。
(攝影/林格立)
散播台灣真善美
福斯國際電視網台灣暨中國區執行副總裁蔡秋安指出,國家地理頻道自1998年在台開播以來,一直致力於將世界帶入台灣,自從《綻放真台灣》合作計畫開始後,透過國家地理頻道無遠弗屆的傳播,也將台灣帶向世界,已有171個國家、上億觀眾看到台灣真善美的一面。
這一季《魚之島》系列是首次環繞「魚」為拍攝主題,《搏命的漁人》、《黑潮的承諾》、《訂做一條魚》、《神奇水族箱》、《台灣好吃魚》5部紀錄片,內容包括台灣遠洋漁船作業實況、台灣的漁業生態、觀賞魚產業的發展、養殖魚科技,以及挑動味蕾的魚料理等。
遠洋辛苦誰人知
討海是辛苦的行業,拍攝的製作團隊也必須熱血投入。以記錄遠洋漁業作業實況的《搏命的漁人》為例,從台灣遠洋漁業重鎮──高雄出發,耗時兩年、紀錄高雄穩發漁業「穩發606號」遠赴5,000公里外中西太平洋圍網捕撈熱帶洄游魚黃鰭鮪、正鰹魚的作業實況。
製作團隊出動7部攝影機,在海上足足待了32天,捕捉穩發漁撈長顏志忠、航海船長楊世明領軍遠洋與凶險的大海搏鬥、圍網捕撈等真實畫面,也體驗了被鯊魚追捕、與領航鯨共游等永生難忘的驚險與美好歷程。
台灣遠洋漁業一年創下2,000萬美元的產值,殊不知這都是漁人們犧牲與親人相處、孤單在汪洋中以血汗換取的成果。尤其在過度捕撈、魚源日益枯竭的今天,要達成滿載豐收的目標已越發艱辛不易。
「穩發606號」配備聲納、魚探機、直昇機負責搜尋魚蹤,還有小艇協助趕魚入網。其圍網長2公里、深150公尺,圍出一圈約59座足球場大的網袋,至少得2個小時方能收網;而每次下網都是一場輸贏未定的賭注,有時豐收,但更常槓龜。
國家地理頻道與外交部合製一系列有關台灣人、魚、海之間美麗與哀愁的動人故事,名為《綻放真台灣5:魚之島》的紀錄片,2月開始在台首播,7月起也將陸續在東南亞與世界各地廣為傳播。
(攝影/林格立)
散播台灣真善美
福斯國際電視網台灣暨中國區執行副總裁蔡秋安指出,國家地理頻道自1998年在台開播以來,一直致力於將世界帶入台灣,自從《綻放真台灣》合作計畫開始後,透過國家地理頻道無遠弗屆的傳播,也將台灣帶向世界,已有171個國家、上億觀眾看到台灣真善美的一面。
這一季《魚之島》系列是首次環繞「魚」為拍攝主題,《搏命的漁人》、《黑潮的承諾》、《訂做一條魚》、《神奇水族箱》、《台灣好吃魚》5部紀錄片,內容包括台灣遠洋漁船作業實況、台灣的漁業生態、觀賞魚產業的發展、養殖魚科技,以及挑動味蕾的魚料理等。
遠洋辛苦誰人知
討海是辛苦的行業,拍攝的製作團隊也必須熱血投入。以記錄遠洋漁業作業實況的《搏命的漁人》為例,從台灣遠洋漁業重鎮──高雄出發,耗時兩年、紀錄高雄穩發漁業「穩發606號」遠赴5,000公里外中西太平洋圍網捕撈熱帶洄游魚黃鰭鮪、正鰹魚的作業實況。
製作團隊出動7部攝影機,在海上足足待了32天,捕捉穩發漁撈長顏志忠、航海船長楊世明領軍遠洋與凶險的大海搏鬥、圍網捕撈等真實畫面,也體驗了被鯊魚追捕、與領航鯨共游等永生難忘的驚險與美好歷程。
台灣遠洋漁業一年創下2,000萬美元的產值,殊不知這都是漁人們犧牲與親人相處、孤單在汪洋中以血汗換取的成果。尤其在過度捕撈、魚源日益枯竭的今天,要達成滿載豐收的目標已越發艱辛不易。
「穩發606號」配備聲納、魚探機、直昇機負責搜尋魚蹤,還有小艇協助趕魚入網。其圍網長2公里、深150公尺,圍出一圈約59座足球場大的網袋,至少得2個小時方能收網;而每次下網都是一場輸贏未定的賭注,有時豐收,但更常槓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