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間書菜 未來的柑仔店

不經意地走過、路過,你一定會錯過。
隱身在宜蘭員山鄉深溝村,「小間書菜」並沒有顯眼的招牌,而且還真的很「小間」。
不過,店雖小,卻有不少人慕名遠道而來,就連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到宜蘭參訪綠博,都要到小間書菜來「參拜」一下。
各地來客會在行囊裡準備幾本二手書,來此交換在地小農友善耕作的米和蔬菜,這家「以物易物」、身心兼顧的偏鄉獨立書店,讓人彷彿時空交錯,回到過去那善良美好的時代……

在導航帶領下,不少人帶著朝聖的心情,來到已成為宜蘭員山「景點」之一的小間書菜。
小間書菜 未來的柑仔店
江映德、彭顯惠夫妻聯手打造「小間書菜」,讓大家看到耕讀安身立命的美好。
成立穀東俱樂部、掀起一股農業新浪潮的賴青松筆下,小間書菜位處「深溝銀座黃金地段五叉路口青紅燈腳」。實境觀察,他口中的銀座、黃金地段並不起眼,只是緊鄰宜蘭縣政府農業處處長楊文全發起成立、在蘭陽平原推廣友善耕作的「倆佰甲客廳」(基地),再隔壁則是另一位倆佰甲伙伴經營的「貓小姐食堂」。但這連成一氣的新食農氣勢,卻不容小覷。

未來的柑仔店
作家劉克襄形容小間書菜是一家「未來的柑仔店」。彷彿回到過去,其實卻是領先的未來。
早上10點準時開門營業,只見女主人彭顯惠滿頭大汗地忙著整理今天向小農收購來的友善耕作新鮮蔬菜。
滿竹篩的鮮黃是香蕉,一旁粉紅搭配深橘的是宜蘭的桃太郎蕃茄與胡蘿蔔,一籃子迷你白、綠花椰菜則有如盆花擺飾般充滿藝術美感,另一旁七、八顆小巧可愛的高麗菜心、一把青蔥,也顯得生氣盎然。
小間書菜 未來的柑仔店
手工金棗醬、手作Q梅、手工釀造的黑豆醬油、花生糖……,在這個販售平台上,可以看到各家小農親手製作的產品。
兩旁手作書架上分門別類擺放著二手書,和少數剛購入的新書。中央木頭釘製的平台上除了蔬菜,還有許多手作食品和文創商品。非基改焦香鹽滷豆腐、手工豬油、手工醬油、花生糖與利用廢棄木材手工製作的木頭鳥、地圖、明信片,毫無違和感地擺放在一起。
當然,店裡少不了男主人江映德自產的「小間米」。店裡共販售高雄145、台中秈米、台版越光米(台南16)3種米,今天擺在竹篩裡販售的是日曬台中秈米。來客好奇地問:「日曬與機器烘差別在哪裡?」「仔細品嚐,日曬米有陽光的味道。」江映德微笑回答。味蕾駑鈍的都市人,或許吃不出什麼是「日頭味」,卻已從農夫閃亮的眼神和笑意裡感受到陽光的溫暖與氣味。

後半生砍掉重練
一對正值不惑之年的夫妻,為什麼會選擇在這樣的偏鄉,成立了這樣一間二手書與友善農產直賣所,不禁令人感到迷惑。
小間書菜 未來的柑仔店
友善耕作是小間書菜標舉的價值,店裡向小農收購的當令蔬果,不一定漂亮,但保證無毒。
就如同店名標舉的,小間有書有菜,是個匯聚身心糧食的所在。彭顯惠負責打理二手書和購進少許新書,江映德則專責種稻,生產「小間米」。看似各司其職,其實對他們而言,都是「砍掉重練」的人生大轉彎。
在過去的20年,江映德是資訊工程師,太太彭顯惠則從事設計工作。「其實轉變人生的過程中沒有太多掙扎。」夫妻二人異口同聲說,因為厭倦朝九晚五的都市上班生活,於是從台中移居宜蘭,加入倆佰甲,租地耕作,從看老闆臉色的上班族,變成靠老天爺賞飯吃的農夫。
轉行務農是他們的選擇,開店收售二手書與蔬菜,卻彷彿是老天爺的揀選安排。移居宜蘭後,一切才剛要重新開始,彭顯惠卻突然腦中風,休養一個多月、病情穩定後,她決定提早實現那埋藏心中多年、開書店的夢想。「小間書菜」,與其說是營生,不如說是彭顯惠的病後人生觀更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