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和 我賣的是健康人生

劉天和 我賣的是健康人生
為了吃一隻健康的魚,由科技人變身神農的劉天和。(天和鮮物提供)
48歲那年,檢查出罹患大腸癌,與死神搏鬥、撿回一條命後,已在科技業飛黃騰達的劉天和,人生與事業都開始轉向。
為了吃一條無毒的魚,他義無反顧投身養殖漁業,不意十餘年下來,一路從養魚逐步擴展到養雞、養豬、種菜……,不僅完備了全方位無毒有機食材王國「天和生物」;本著推己及人、兼善天下的理念,還陸續設立超市、網購通路、烘焙與海島食堂,打造從產地到餐桌的一條龍服務,讓天和有機生鮮食品的名號在業界無比響亮。
然而,有機之路坎坷難行,尤其是要與大海搏鬥、看老天爺臉色吃飯的海上箱網養殖,風險、挫折更是難以預料,劉天和如何能堅持不放棄?
今(2015)年5月,劉天和獲頒十大神農獎,此一殊榮與肯定,彷彿一劑強心針,將支持他繼續無怨無悔地在這條路上踽踽獨行。

劉天和代表澎湖縣獲選2015年十大神農,他被譽為「科技神農」,得獎事蹟包括:生產版圖跨足養殖魚、豬、雞、鴨、蔬菜等全方位食材;且消費者可以app掌握食材的生產履歷、SGS檢驗報告、營養成分,以及詳細食譜。

科技神農
「科技神農」的稱號絕非浪得虛名,劉天和從一位完全外行的農業門外漢,僅憑一股熱誠和憨膽,縱身跳入養殖魚業的「無底深淵」。實事求是的他,想方設法解決過程中遭遇的各種問題,因此創下許多史無前例的創新紀錄,成就了如今科技神農的地位。
首創魚產履歷,便是其一。
劉天和以科技人背景,投入養殖漁業後,不改其凡事資訊化管理的習慣,從魚苗、養殖、分切到運送,全程都有記錄,因而首開先例,為每條養殖魚做生產履歷,「天和珍鱺」就是他耗費兩年時間養出來的全台第一條有履歷身分證明的魚。
「替魚洗澡」的創舉,更已成為天和澎湖漁場最特殊的景象。
劉天和 我賣的是健康人生
將海魚定期撈進淡水中洗澡,讓魚身上的寄生蟲因滲透壓改變而死亡,此舉可在不投藥的情況下,降低魚隻染病的風險。(天和鮮物提供)
劉天和養魚堅持不使用抗生素、不投藥,因而一開始天和漁場的育成率不到兩成。他於是到處求教,在不投藥的前提下如何避免魚隻感染寄生蟲而致病?皇天不負苦心人,他終於找到一種麻煩卻不傷魚的洗澡方法,用來洗去魚身上的寄生蟲。
魚洗澡的原理說穿了很簡單:每周一次,將生長在海水裡的魚,撈起放入裝淡水的塑膠池裡,浸泡個四、五分鐘(太久魚會死亡),魚身上的寄生蟲會因為滲透壓的改變而爆裂死亡。此舉費工費時,但劉天和樂此不疲,漁場裡替魚洗澡的景象,更已成為漁產無毒健康的關鍵鐵證。
另一項養殖漁業更大的突破是,天和生物與哈佛大學的合作,讓魚雜、魚血、海藻轉變成富含Omega-3的有機飼料,進而開創天和後續畜牧與農耕版圖。
一開始養魚,劉天和為了避免魚雜廢料對環境產生污染,斥資在澎湖建造了島上第一座魚廢料焚化爐,2005年還因此獲澎湖縣政府頒發「環保獎章」表揚。
2007年,一位溫哥華買家改變了這些魚廢料的命運,焚化爐因此無用武之地。這位買家介紹劉天和認識美國哈佛大學醫學研究中心脂類醫學教授康景軒,劉天和幾度飛往美國商談後,與哈佛大學醫學院達成產學合作協定,在康景軒的協助下完成技轉,將原本廢棄的魚雜、魚血與褐藻做成有機飼料(因飼養過程中未投藥),廢棄物搖身一變為含有珍貴Omega-3脂肪酸的飼料,用來餵養豬、雞,養成了天和後續發展的畜牧產品:海藻豬、海藻雞。

賺得名聲,賠了金錢
裂嘴、露齒、瞇眼,劉天和見人、拍照便展開的招牌笑容,散見各大媒體,令人印象深刻。但少有人知他開朗陽光的笑容下,其實有滿腹的辛酸與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