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潮」什麼?台灣!

現在「潮」什麼?潮牌、潮T、潮鞋……,已經不夠時尚,時下最潮、最夯的是──用鏡頭、創意說台灣。

2016年開春,外交部熱鬧地為去年10~12月舉辦的「坎城青年創意競賽台灣代表隊選拔賽」及去年底首度開辦的「全民潮台灣短片徵件競賽」舉行頒獎典禮及首映會。
前者是外交部贊助協辦,為今年6月代表台灣赴坎城參加「坎城創意青年競賽」而遴選人才;後者為外交部首次舉辦,為向全世界推介台灣徵選短片。兩者手法一樣「潮」,都是用創意、用鏡頭說一段台灣的故事。

全民3分鐘「潮」台灣
在人手一機、人人都可以攝影的現代社會,拍照、拍片都非難事。兩項競賽共吸引了一百五十多組專業人士、熱愛影像的民眾,及大專院校新聞傳播、資訊系所學生參與。
「坎城青年創意競賽代表隊選拔」從87部短片從遴選出前3名,分別是Find Taiwan團隊的〈Find Taiwan運動〉,及台灣博報堂團隊的〈身懷絕技的台灣人〉、〈鬼島台灣〉;「全民潮台灣」則從64件參賽作品中評選出金獎〈遇見好市〉、銀獎〈北港瘋媽祖〉、銅獎〈掌中萬象〉、〈我心中的台灣〉,以及佳作獎〈小島心情〉、〈台東ㄟ腳步聲〉、〈沒來台灣黏過,別說你談過戀愛!〉……等共計16部短片。
潮台灣評審團主委關尚仁認為:潮,就是入時、貼近時代。(林格立攝)
別看片長只有短短3分鐘,都是向國際社會介紹台灣的有力推手。
外交部次長史亞平頒獎致辭時以「草船借箭」為喻:「外交部要網羅民間豐沛的創意與熱情,將台灣的美景、美食與美好的人情推介給全世界。」
外交部國際傳播司司長彭滂沱表示,同樣是推介台灣,外交部與觀光局走不同路線。「觀光局以美麗的風景,吸引外國人來台灣觀光;外交部則致力於傳播台灣人美麗的故事,」彭司長進一步指出:「『潮台灣』跳脫過去以文字為主的傳播,改以影像來傳達台灣的故事。」

一個「潮」字,各自表述
什麼是「潮」?又要如何「潮台灣」?每個人有不同想法與手法。
潮台灣評審團主委、政大廣電系副教授關尚仁表示:所謂的「潮」,就是入時、貼近時代。「有台灣人的身影、精彩合宜的故事架構、陽光向上的主旨、外國人一看就懂這些元素,就是適合向國際社會推介的潮台灣。」
1954年創立的「坎城國際創意節」,是廣告界非常看重的廣告影片展,每年總能吸引超過85個國家、四萬多件作品參賽。坎城國際創意節台灣官方代表賴治怡指出,其中的青年創意競賽項目限制年齡30歲以下的青年參加,台灣自2010年起,每年均選拔代表團隊參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