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婆家回來後(I) 陪孩子走一段回家的路

課堂上,孩童們正齊聲朗誦課文,當天國文課的主題是回越南外婆家的經驗。蔡惠婷穿了一襲越南的國服「奧黛」,解說著越南的美食、習俗,她還播放水上木偶戲的影片,這都是她參加外婆橋計畫在越南的深刻感受。
她說老師的生命經驗就是最好的教材,當你滋養自己、豐富自己的時候,教材不只限於課本,服裝、經歷、豐富的生命故事隨時能跟小朋友分享。
阿然家在越南的水鄉同塔省,門口真的有一條河, 搭著船就能到外婆家。
2013年暑假,新竹陽光國小的蔡惠婷老師和陳星儒、阮氏然(阿然)三人成行,阿然要回去看三年不見的母親,星儒要回外婆家,蔡惠婷要進行一場跨海的家庭訪問。
蔡惠婷,大家都稱呼她「小鳥老師」,教學資歷10年。個性好奇、愛冒險,朋友看到「外婆橋計畫」第一個想推薦的人就是她。
陳星儒是蔡惠婷「攜手計畫」中的學生,「攜手計畫」是教育部針對弱勢學生提供的課業輔導。星儒的媽媽來自越南,星儒曾在越南度過快樂的童年,蔡惠婷認識她時,她剛從越南外婆家回台灣,說話帶點口音,國語不太流暢,因為學習進度的關係降了兩級,年紀稍長於同班同學,但卻很樂意與同學交往。阿然也與一般新住民媽媽不同,她主動跟老師互動,關心孩子的課業,讓小鳥老師印象深刻。

老師的角色
蔡惠婷最初只是想帶3年沒回越南的阿然母女回家,完成外婆橋企畫書,通過計畫決選後,發現困難才開始:阿然的老闆和先生都不同意她們回越南。
「放棄是很容易的事」,蔡惠婷略帶惋惜地說。但小鳥老師知道阿然非常想念越南的爸媽,所以她善用老師的身分,和阿然的老闆博感情,讓他點頭同意阿然請假;阿然的先生擔心阿然一去不回,也是小鳥老師花了好大的功夫,數次登門拜訪說服阿然的先生才完成使命。
外婆橋計畫原初的用意是希望藉新住民了解母國文化之優勢,成為這趟旅程的文化大使;但從小失學的阿然,從來沒有機會離開越南同塔省,對於越南的地理、歷史也不甚熟悉,所以這一趟返家的旅途,反而是小鳥老師在行前做了許多功課,一路上介紹越南的地理與文化景觀,帶大家體驗同塔省最大的水上市場,聽阿然的阿嬤講越戰的故事,充當旅途導遊。
阿然的母親為了生計,離家到北越做小生意,小鳥老師也帶著一行人,往北越跋涉2,000公里、經過兩天兩夜,到河內找阿然的母親。小鳥老師還安排大家到下龍灣旅遊、在河內觀光。這是阿然第一次的家族旅遊,阿然的母親第一次碰到海水、 阿然的父母第一次的速食店體驗,為這趟外婆家旅程增添永遠難忘的回憶。
出發前,蔡惠婷把阿然母子的照片沖洗出來,帶到越南給外公看,一家子圍在阿公的吊床旁看照片,這是阿然家久違的天倫之樂。

縱身一躍成為在地人
阿然越南的家中有一間現代化的浴室,是當初阿然結婚時新建的,但這間浴室多是外來客專用,當地人還是喜歡在門口的河裡洗浴。初到時,蔡惠婷都在這間觀光客專用的浴室盥洗,直到一日,就著昏暗的燈光發現水龍頭流出黃黃濁濁的水,還雜有小樹枝?才發現原來這間現代化浴室的水源接自家門前的那條河。後來小鳥老師也豁出去了,她跳下那黃黃的河水中,和眾人一起洗澡玩樂。從那一刻起,阿然的家人不再把她當成客人,視她為家族的一員;她放下自身的文化高度與過去舊有的文化與經驗,真正融入當地生活。
蔡惠婷還愛跟著阿然進出廚房,看著一家子,席地團團圍坐著用餐,親人的互動、情感的流露,這是阿然和星儒在台灣時欠缺的。小鳥老師還大膽的嘗試了越南人嗜吃的鴨仔蛋、老鼠肉,當地因為物資不豐富,少有機會吃肉,人們藉此補充蛋白質,淵源其來有自。飲食的這堂課,更讓蔡惠婷體會到:「文化沒有對錯,沒有高低,只是特色的不同。」
蔡惠婷猶豫了好幾天,終於跳下阿然家門口的河,跟著當地人一起洗澡、玩樂。

從外婆家回來後……
回台之後,蔡惠婷發現其實生活周遭有許多漂洋過海來台灣的外籍朋友,卻常常被我們視而不見。他們離家的出發點都是為了愛,為了給家庭更好的生活。而如何讓他們感覺到台灣的溫暖,化解社會的偏見呢?小鳥老師想利用教育慢慢來消弭。
她說起一個課堂上的例子,「燦爛時光」書店的創辦人張正為宜蘭蘇澳的移工發起冬衣送暖的活動。她想著如何在課堂上引發學生關心這個議題。以大家都愛吃的「海鮮」做引子,她跟班上的學生說移工們的故事,在台灣有一群外籍的漁工,說著我們不懂的語言,工作辛苦但薪水微薄,她還播放《唱四方》節目的影片,讓孩子實際看到他們的工作環境,想像船上的生活。這時,一位小朋友舉了手,說:「老師,那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說到此,蔡惠婷一擊掌,孩子問到她的重點了。「當你勾出孩童發自內心的主動性、善意與同理心時,這個教育就成功了。」蔡惠婷說。隨後課堂上此起彼落著各式童言童語、天馬行空的想法,大家最後決定找出爸爸、阿公的外套捐給他們,小鳥老師並在聯絡本上說明緣由,請家長讓孩子親自把外套帶來,藉由實際的行動讓孩子有參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