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藏在生活裡 不一樣的教室風景
如果教室裡有張沙發,可以拿本書自在地窩在上頭閱讀。或者教室的外觀變成洞穴、竹屋甚至碉堡,那會是什麼樣的光景?這是新北市崇德國小老師黃國平為孩子營造的教室風景。
當課本不再只有單調的文字與不太吸引人的圖片,而能玩起填字遊戲、刮畫,或是運用注音符號貼紙設計專屬封面,讓課本變得活潑而繽紛。由三位年輕人組成的美感細胞團隊,正致力改變教科書的樣貌。
一場場美學教育的改變正在發生,將美感藏在孩子生活裡,在幼小心靈裡播下美麗的種子。
歷經半年籌備,2017年9月全台第一間由宜家家居(IKEA)打造的夢幻教室,在新北市汐止崇德國小正式亮相。
鵝黃色的天花板,靛藍色牆面,窗戶上一整片有著各色各樣綠葉的窗簾。亮黃色和白色的餐椅與可收併的木桌,取代傳統沉甸甸的課桌椅。「哇!好漂亮」、「你看,有自己的書包櫃耶!」新學期的一開始,學生走進自己上課的教室,忍不住驚呼。
與眾不同夢幻教室
新北市教育局與宜家家居合作校園改造計畫,經過評選,最後選出三個企劃,崇德國小導師黃國平的教室便是第一間美麗變身的成功案例。黃國平表示:「原本以為只是提供幾個書櫃讓我美化教室,第一次討論會議時,竟來了整組設計團隊說要將教室大改造。」黃國平這才驚覺是來真的。
設計師訪談黃國平對教室的想像:桌椅可以摺疊收納、空間能有更多的變化和組合、顏色豐富、有家的感覺,「教室不只是學生上課的地方,也是生活的地方。孩子一天當中最清醒的時間就是在教室度過,所以希望將教室營造出家的感覺,是可以放鬆的。」這是黃國平對教室的期待。
設計團隊以「學生安全」為優先考量,加入具有設計感的家具與家飾。可折疊的桌子,展開能坐6人,學生彼此相對,方便小組討論。將兩側桌面向下收闔就僅剩一個瘦長的長方體,再往兩側牆壁一放,就能空出教室中央的空間練習舞蹈表演,或是關上燈,大家坐在地上欣賞影片,隨即成了星空電影院,讓空間的運用充滿彈性。
強調整體感,黃國平和設計團隊在教室後方大膽使用整面書櫃來取代傳統的布告欄。白色的書櫃,搭配草綠色或白色櫃門,又或是竹籃、深綠色布籃,彼此錯落。利用色彩的搭配,再加上盆栽、玩偶的裝飾,書櫃瞬間就活了起來。
書櫃前方的布沙發也令人為之一亮,上方擺著抱枕,讓教室充滿居家的溫馨。下課時間,挑本喜歡的書,不論是書櫃前的沙發,或是老師辦公桌前方的地毯,找個喜歡的角落就能自在閱讀。教室的每一處都有它的美,午休時間,孩子甚至能自在地選擇要趴在桌上或是席地而睡,每個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空間。
黑板前方傳統式的講桌,在黃國平的教室裡,一張筆電大小的站立式工作桌就能取代。吧台椅是讓黃國平倍感貼心的設計,讓老師能放鬆坐在講台上與學生互動,能隨時下台走動,又能緩解整堂課站著的不適。黃國平開玩笑地說,這椅子太舒服,每個老師都該有一張,就能讓教學氛圍大大不同。
改造後的教室,風格清新而明亮,以綠色為主色,視覺上很舒服。光是走進教室就讓人充滿活力,不只符合黃國平期待,甚至超出預期,讓他直呼就像是美夢成真。
教室就是溫馨的家
要從眾多企畫中獲得青睞,這一切並非偶然,而是黃國平十多年來努力營造教室氛圍的累積。
「台灣教室的風景幾十年來幾乎沒有甚麼改變,教改一直在改課綱,但在乎的都是課程內容的改變,沒有考量到環境的營造。」黃國平表示。每次出國都被國外風景吸引,當一個國家的人都沉浸在那樣的環境裡成長時,美感就不需要刻意教育,而是一種自然存在。對黃國平而言,營造美麗舒適的環境,至關重要。
從黃國平開始當導師,他就自己動手布置教室,百貨公司型錄、設計感強的宣傳品,都能成為他的靈感。黃國平會以紙雕拼貼卡通人物來布置布告欄,自費買來窗簾、桌布,甚至購來二手皮沙發,只為了讓教室美觀而溫馨。
前些年黃國平在桃園機場附近的大園國小任教,因為機場的關係,教室不能開窗,加上開學時看到學生領書後丟棄包裝在外層的牛皮紙實在可惜。於是他靈機一動,把布置的舞台擴展到教室外牆,將牛皮紙揉皺,包裹在外牆,製造出洞穴的感覺。
黃國平也曾用牛皮紙捲成細長筒仿造成竹子,前後用了兩百多張牛皮紙,將教室外觀布置成竹屋。上頭還用水彩顏料畫上紋路,幾可亂真的程度,讓前來學校運動的民眾都忍不住用手戳看看。黃國平利用寒暑假的時間布置教室,自掏腰包又花時間,有時還會做到手起水泡。但黃國平說:「布置的過程中我充滿期待又享受。」能將想法付諸實現,開學時看到學生充滿驚喜的表情,就是他最大的滿足。
美感教育從環境開始,讓孩子生活在用心布置的空間,孩子便能受到薰陶。黃國平曾經教過的學生後來也成為老師,效法黃國平教室布置的精神,把自己的教室打點的美輪美奐,將黃國平在他心裡播下的美感種子,繼續傳遞下去。
把美術館搬上桌
認同美感教育從環境開始的,不只是老師,推動教科書改造的「美感細胞」就是三位致力提升台灣美學素養的年輕人所組成。林宗諺、陳慕天、張柏韋三位國立交通大學的同學,結識於校內社團活動,在分享各自出國的經驗後,彼此都驚嘆國外市容的美麗。大至街景建築,小到海報傳單,彷彿信手拈來的設計感,引發他們思考改善台灣美感教育的可能。
美感需要長時間培養與接觸,經過反覆的討論激盪,相較於改建大樓、重造招牌,改造教科書的成本相對較低,但影響的層面更為廣泛。不論都市或鄉鎮,每個孩子每天都必須使用教科書,這或許也能消彌美感教育的城鄉差距。
「給我們一本課本,我們給孩子一座美術館。」是美感細胞的初衷,讓孩子只要翻開課本,就能接觸充滿美學的作品。2013年,當時還沒畢業的三個人,便毅然決定發起「美感教科書計畫」。
非設計領域也不是教育科系的他們,憑著改變台灣美感教育的熱忱,一股傻勁地栽了進去。他們研究兒童心理學、色彩學等,也透過各種管道尋找設計師,初期資源有限,他們帶著簡報向願意面談的設計師,說明自己的理念,雖無法提供相應酬勞,但希望能找到認同理念的設計者一起參與。張柏韋表示,回想起來早期的陌生開發,真的很像詐騙集團,說著抽象的概念,唯一的酬勞只有「真心誠意」。
歷經數月奔走,終於找來十多位設計師,共同打造一本顛覆眾人想像的國語課本。換上不同字體,配上活潑有趣的插圖,給內頁多一點的留白。版面具有現代感的視覺傳達設計,讓國語課本不再只是學中文,更能學美感。
「這是一本我想好好保存的課本」、「這個插圖好漂亮」……環島發書的過程中,孩子收到課本時的驚喜表情,更讓團隊確定自己前進的方向。
耕耘孩子美麗的未來
就像在發書時被孩子問到,如何實現夢想,張柏韋告訴孩子,很多事情沒有想像中困難,只要去做。也許第一次只有50分,但繼續做下去第二次、第三次,就會越來越好,離夢想就會越來越近。每一代的美感教科書都蘊含了團隊的不同目標,第一代成功驗證了計畫的價值,第二代則嘗試不同年級的可能。
有了前兩代教科書的經驗,2017年美感細胞推出的美感教科書第三代,團隊將課本的觸角從國語延伸至英語、數學、自然、社會,分別由不同設計師企劃。陳慕天認為,每位設計師都是一個策展人,讓設計師依其對該科目的想像自由去設計課本。
陳慕天表示,每本課本的任務不同,從社會、國語、自然、英語、數學,越前面越符合現行法規與使用情況,而光譜的另一端則是在沒有任何限制下,讓設計師盡情發揮創意的理想值。希望透過這樣的規劃,讓政府看見教科書的更多可能。
由設計師方序中所設計的數學課本,左右對開的開本方式,可以任意摺疊,讓課本宛如變形金剛。自然課本在設計師王艾莉的嘗試下,將實驗器材與步驟以棚拍方式呈現,提升圖片質感。內頁的底色也根據不同實驗的特性,氣體實驗用冷色調的藍色,燃燒實驗則是暖色調呈現。
社會課本由擅長資訊設計的「圖文不符」操刀,透過圖像讓資訊的傳達更加一目了然。用逛夜市的插圖介紹食物,性別平權、原民議題也都以圖像表現,激發想像,給予孩子與老師討論的空間。
設計師馮宇則在國語課本裡加入符合課文意涵的圖片,例如在談時間規劃的那課,設計時間帳本,讓孩子規劃自己的時間,引導學生思考。設計師陳永基的創意,讓英語課本充滿當代藝術的視覺衝擊,封面以彩色方格填空遊戲呈現,讓孩子能自由發揮。
這些充滿設計概念的課本,已分送全台各縣市一百七十多所小學,當孩子在12年國教,無數個上課的時光,若能浸潤在這些美麗的課本裡,勢必能帶給孩子在色彩敏銳度、激發創意等方面不同的想像空間。
在四年多的努力下,美感教科書計畫,撼動了大眾對課本的想像,也許現行的法規並無法讓教科書迅速進行大幅度的改變。宛如盤根錯節,老師、家長、學生、出版社、政府、審定專家等都牽動了教科書的樣貌。但任何一點的改變,如從制度鬆綁對課本字型、圖片、版面甚至定價的規定,讓台灣優秀的設計能力進入教科書,給予課本更多發揮的空間。美感細胞讓各界看見了教科書的新視野。
從教室環境到教科書的設計,透過改變這些陪伴孩子生命中重要時刻的媒材,讓美感教育不再只是上美術課、逛美術館,而是將美感藏在生活裡,重新賦予美感教育新的定義。
當課本不再只有單調的文字與不太吸引人的圖片,而能玩起填字遊戲、刮畫,或是運用注音符號貼紙設計專屬封面,讓課本變得活潑而繽紛。由三位年輕人組成的美感細胞團隊,正致力改變教科書的樣貌。
一場場美學教育的改變正在發生,將美感藏在孩子生活裡,在幼小心靈裡播下美麗的種子。
歷經半年籌備,2017年9月全台第一間由宜家家居(IKEA)打造的夢幻教室,在新北市汐止崇德國小正式亮相。
鵝黃色的天花板,靛藍色牆面,窗戶上一整片有著各色各樣綠葉的窗簾。亮黃色和白色的餐椅與可收併的木桌,取代傳統沉甸甸的課桌椅。「哇!好漂亮」、「你看,有自己的書包櫃耶!」新學期的一開始,學生走進自己上課的教室,忍不住驚呼。
黃國平用心布置教室,營造溫馨的氛圍,撒播美感的種子。(林旻萱攝)
與眾不同夢幻教室
新北市教育局與宜家家居合作校園改造計畫,經過評選,最後選出三個企劃,崇德國小導師黃國平的教室便是第一間美麗變身的成功案例。黃國平表示:「原本以為只是提供幾個書櫃讓我美化教室,第一次討論會議時,竟來了整組設計團隊說要將教室大改造。」黃國平這才驚覺是來真的。
設計師訪談黃國平對教室的想像:桌椅可以摺疊收納、空間能有更多的變化和組合、顏色豐富、有家的感覺,「教室不只是學生上課的地方,也是生活的地方。孩子一天當中最清醒的時間就是在教室度過,所以希望將教室營造出家的感覺,是可以放鬆的。」這是黃國平對教室的期待。
設計團隊以「學生安全」為優先考量,加入具有設計感的家具與家飾。可折疊的桌子,展開能坐6人,學生彼此相對,方便小組討論。將兩側桌面向下收闔就僅剩一個瘦長的長方體,再往兩側牆壁一放,就能空出教室中央的空間練習舞蹈表演,或是關上燈,大家坐在地上欣賞影片,隨即成了星空電影院,讓空間的運用充滿彈性。
強調整體感,黃國平和設計團隊在教室後方大膽使用整面書櫃來取代傳統的布告欄。白色的書櫃,搭配草綠色或白色櫃門,又或是竹籃、深綠色布籃,彼此錯落。利用色彩的搭配,再加上盆栽、玩偶的裝飾,書櫃瞬間就活了起來。
書櫃前方的布沙發也令人為之一亮,上方擺著抱枕,讓教室充滿居家的溫馨。下課時間,挑本喜歡的書,不論是書櫃前的沙發,或是老師辦公桌前方的地毯,找個喜歡的角落就能自在閱讀。教室的每一處都有它的美,午休時間,孩子甚至能自在地選擇要趴在桌上或是席地而睡,每個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空間。
黑板前方傳統式的講桌,在黃國平的教室裡,一張筆電大小的站立式工作桌就能取代。吧台椅是讓黃國平倍感貼心的設計,讓老師能放鬆坐在講台上與學生互動,能隨時下台走動,又能緩解整堂課站著的不適。黃國平開玩笑地說,這椅子太舒服,每個老師都該有一張,就能讓教學氛圍大大不同。
改造後的教室,風格清新而明亮,以綠色為主色,視覺上很舒服。光是走進教室就讓人充滿活力,不只符合黃國平期待,甚至超出預期,讓他直呼就像是美夢成真。
黃國平與宜家家居共同改造的教室色彩繽紛,讓人一入內就充滿活力。(林旻萱攝)
教室就是溫馨的家
要從眾多企畫中獲得青睞,這一切並非偶然,而是黃國平十多年來努力營造教室氛圍的累積。
「台灣教室的風景幾十年來幾乎沒有甚麼改變,教改一直在改課綱,但在乎的都是課程內容的改變,沒有考量到環境的營造。」黃國平表示。每次出國都被國外風景吸引,當一個國家的人都沉浸在那樣的環境裡成長時,美感就不需要刻意教育,而是一種自然存在。對黃國平而言,營造美麗舒適的環境,至關重要。
從黃國平開始當導師,他就自己動手布置教室,百貨公司型錄、設計感強的宣傳品,都能成為他的靈感。黃國平會以紙雕拼貼卡通人物來布置布告欄,自費買來窗簾、桌布,甚至購來二手皮沙發,只為了讓教室美觀而溫馨。
前些年黃國平在桃園機場附近的大園國小任教,因為機場的關係,教室不能開窗,加上開學時看到學生領書後丟棄包裝在外層的牛皮紙實在可惜。於是他靈機一動,把布置的舞台擴展到教室外牆,將牛皮紙揉皺,包裹在外牆,製造出洞穴的感覺。
黃國平也曾用牛皮紙捲成細長筒仿造成竹子,前後用了兩百多張牛皮紙,將教室外觀布置成竹屋。上頭還用水彩顏料畫上紋路,幾可亂真的程度,讓前來學校運動的民眾都忍不住用手戳看看。黃國平利用寒暑假的時間布置教室,自掏腰包又花時間,有時還會做到手起水泡。但黃國平說:「布置的過程中我充滿期待又享受。」能將想法付諸實現,開學時看到學生充滿驚喜的表情,就是他最大的滿足。
美感教育從環境開始,讓孩子生活在用心布置的空間,孩子便能受到薰陶。黃國平曾經教過的學生後來也成為老師,效法黃國平教室布置的精神,把自己的教室打點的美輪美奐,將黃國平在他心裡播下的美感種子,繼續傳遞下去。
美感就在生活的細節裡,利用盆栽、布偶來點綴,櫃子瞬間活了起來。(林旻萱攝)
把美術館搬上桌
認同美感教育從環境開始的,不只是老師,推動教科書改造的「美感細胞」就是三位致力提升台灣美學素養的年輕人所組成。林宗諺、陳慕天、張柏韋三位國立交通大學的同學,結識於校內社團活動,在分享各自出國的經驗後,彼此都驚嘆國外市容的美麗。大至街景建築,小到海報傳單,彷彿信手拈來的設計感,引發他們思考改善台灣美感教育的可能。
美感需要長時間培養與接觸,經過反覆的討論激盪,相較於改建大樓、重造招牌,改造教科書的成本相對較低,但影響的層面更為廣泛。不論都市或鄉鎮,每個孩子每天都必須使用教科書,這或許也能消彌美感教育的城鄉差距。
「給我們一本課本,我們給孩子一座美術館。」是美感細胞的初衷,讓孩子只要翻開課本,就能接觸充滿美學的作品。2013年,當時還沒畢業的三個人,便毅然決定發起「美感教科書計畫」。
非設計領域也不是教育科系的他們,憑著改變台灣美感教育的熱忱,一股傻勁地栽了進去。他們研究兒童心理學、色彩學等,也透過各種管道尋找設計師,初期資源有限,他們帶著簡報向願意面談的設計師,說明自己的理念,雖無法提供相應酬勞,但希望能找到認同理念的設計者一起參與。張柏韋表示,回想起來早期的陌生開發,真的很像詐騙集團,說著抽象的概念,唯一的酬勞只有「真心誠意」。
歷經數月奔走,終於找來十多位設計師,共同打造一本顛覆眾人想像的國語課本。換上不同字體,配上活潑有趣的插圖,給內頁多一點的留白。版面具有現代感的視覺傳達設計,讓國語課本不再只是學中文,更能學美感。
「這是一本我想好好保存的課本」、「這個插圖好漂亮」……環島發書的過程中,孩子收到課本時的驚喜表情,更讓團隊確定自己前進的方向。
在用心布置的教室裡,孩子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角落,自在閱讀。(林旻萱攝)
耕耘孩子美麗的未來
就像在發書時被孩子問到,如何實現夢想,張柏韋告訴孩子,很多事情沒有想像中困難,只要去做。也許第一次只有50分,但繼續做下去第二次、第三次,就會越來越好,離夢想就會越來越近。每一代的美感教科書都蘊含了團隊的不同目標,第一代成功驗證了計畫的價值,第二代則嘗試不同年級的可能。
有了前兩代教科書的經驗,2017年美感細胞推出的美感教科書第三代,團隊將課本的觸角從國語延伸至英語、數學、自然、社會,分別由不同設計師企劃。陳慕天認為,每位設計師都是一個策展人,讓設計師依其對該科目的想像自由去設計課本。
陳慕天表示,每本課本的任務不同,從社會、國語、自然、英語、數學,越前面越符合現行法規與使用情況,而光譜的另一端則是在沒有任何限制下,讓設計師盡情發揮創意的理想值。希望透過這樣的規劃,讓政府看見教科書的更多可能。
由設計師方序中所設計的數學課本,左右對開的開本方式,可以任意摺疊,讓課本宛如變形金剛。自然課本在設計師王艾莉的嘗試下,將實驗器材與步驟以棚拍方式呈現,提升圖片質感。內頁的底色也根據不同實驗的特性,氣體實驗用冷色調的藍色,燃燒實驗則是暖色調呈現。
社會課本由擅長資訊設計的「圖文不符」操刀,透過圖像讓資訊的傳達更加一目了然。用逛夜市的插圖介紹食物,性別平權、原民議題也都以圖像表現,激發想像,給予孩子與老師討論的空間。
設計師馮宇則在國語課本裡加入符合課文意涵的圖片,例如在談時間規劃的那課,設計時間帳本,讓孩子規劃自己的時間,引導學生思考。設計師陳永基的創意,讓英語課本充滿當代藝術的視覺衝擊,封面以彩色方格填空遊戲呈現,讓孩子能自由發揮。
這些充滿設計概念的課本,已分送全台各縣市一百七十多所小學,當孩子在12年國教,無數個上課的時光,若能浸潤在這些美麗的課本裡,勢必能帶給孩子在色彩敏銳度、激發創意等方面不同的想像空間。
在四年多的努力下,美感教科書計畫,撼動了大眾對課本的想像,也許現行的法規並無法讓教科書迅速進行大幅度的改變。宛如盤根錯節,老師、家長、學生、出版社、政府、審定專家等都牽動了教科書的樣貌。但任何一點的改變,如從制度鬆綁對課本字型、圖片、版面甚至定價的規定,讓台灣優秀的設計能力進入教科書,給予課本更多發揮的空間。美感細胞讓各界看見了教科書的新視野。
從教室環境到教科書的設計,透過改變這些陪伴孩子生命中重要時刻的媒材,讓美感教育不再只是上美術課、逛美術館,而是將美感藏在生活裡,重新賦予美感教育新的定義。
教室不只是上課,更是孩子生活的地方,當環境變美,美感就能一點一滴累積。(林旻萱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