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出版的南方之門 台灣二度擔任曼谷書展主題國

時間就落在宋干節(泰國新年)前夕,也是學生出閘的暑假,堪稱亞洲規模最大,足足是台北國際書展的3倍,約180萬人共襄盛舉的曼谷國際書展,就在詩麗吉皇后國家會議中心堂堂展開。
對於泰國讀者來說,這場囊括一般圖文書、動漫、輕小說,甚至文具、文創商品的大型會展,無疑是一場不容錯過的盛會;也是台灣繼2007年以後再度獲邀成為書展主題國,不論是象徵台泰友好的文化外交,或是為出版業者對東南亞市場的投石問路,都顯得別具意義。

走入一向以強大包容力著稱的泰國,不僅傳統與現代並駕齊驅,就連外來文化都能在此掙得一席之地。以曼谷書展為例,會展中心的穿堂,巨大的神像浮雕拔地而起,像護衛著底下絡繹不絕的人潮,這個令人難以忽視的裝置藝術,除了突顯泰國是佛教國家的本質,也宣告著高度成熟的設計水平。
再細看現場商品,這個以銷售書籍為主,而非版權買賣的書展,十足反映普羅大眾當前的閱讀趨勢。以中國古代為背景的網路小說大行其道,另有大量的BL、恐怖小說、日本動漫、美國動漫……大眾文類市場蓬勃;此外,穿插著設計大膽、裝幀精美,頗有歐風的翻譯文學類書籍,甚至是中國文史類書籍、印度主題類書籍,以及與泰國皇室、軍政相關書籍……共冶一爐,讓會場就像多方文化相互震盪的現場。

2018曼谷國際書展 (林格立攝)


幽默共饗台泰閱讀盛宴
在這樣眾聲喧嘩的場域,作為主賓的台灣,也擘劃出三大展區,包含展現台灣風土民情、文化特色的「主題國展區」;以推介台灣不同類型書籍為主的「國際版權書區」;以運用台灣漫畫雜誌《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創作集》連載內容進行虛擬實境體驗的「CCC漫筆虛實展區」,加上穿插大量的音樂、電影、作家講座等超過50場的藝文活動,讓民眾留下鮮明的台灣印象。
交流除了意味著平等、開放,更關鍵的是彼此伸出友誼之手,才能有來有往。除了從出版、音樂、電影、茶藝,乃至科技等不同面向,大舉展現台灣的文化軟實力,如何與泰方主場互動,也在在考驗著台灣的能耐與器量。
承接下主題國展館策展人重擔的設計師蕭青陽,試圖從台灣與泰國的相似性裡,尋找對話的可能,包含老是讓西方人混淆的國名拼音、地理與氣候上的相近性等。最後,他以「Tai-Thai Reading」的主題為整體定調,運用台灣民間經典的布袋戲偶,成為場館的主視覺設計,兩兩一組,就像兩本翻開的書,彼此閱讀、對話。
書展還沒展開,交流就已經在發生。蕭青陽說,泰國文創執亞洲之牛耳,「不只很有設計力、很洋化,甚至還有隱藏的幽默感,這是經過很多年進化的。」在這樣的設計大國策展,備感兢兢業業之餘,也為他提點出不一樣的觀點。
就像曼谷書展的主視覺印象,是以黑線簡單勾勒出人在閱讀的圖樣,乍看之下簡直像國中生的隨興塗鴉,他說:「在一個設計很先進的國家,已經進入到很kuso、隨興的部份,這反而提醒我不要太嚴肅。」因此,他將「Tai-Thai Reading」的縮寫「TTR」,設計成令人莞爾的笑臉,相互有了對話。

台灣出版業者攜帶千本以上的書籍參展,讓當地出版社留下鮮明的印象。


傳統的內涵,文娛的形式
泰國獨特的文化,一向是刺激文創產業進化的活水源頭,而文化則來自於民間長時間的累積。作為主題國的台灣,也由傳統的庶民生活著手,並以符合現代人的娛樂形式作展演,恰如這個毋需購票即可入場,猶如大型市集的書展,不約而同都以大眾為依歸。共通的通俗性,得以讓展區、表演融入現場,互相增色。
好比九天民俗技藝團以電音演出台灣傳統廟會的陣頭,三太子也到場助陣;國立交響樂團特別安排演奏〈丟丟銅仔〉等台灣民謠。最具指標性的台灣館,所展覽的近年新書,內容環繞著常民生活展開,包含原住民族、飲食生活、山岳旅遊等幾大類,展館中穿插陳設台灣民間常見的圓桌板凳、布袋戲偶、台灣第一台自產的「幸福號」腳踏車……再通過設計美感的統合,為泰國讀者勾勒出初步的台灣印象。
另外,位在會場另一端的「CCC漫筆虛實展區」更是獨領風騷,策展內容來自《蘭人異聞錄》、《異人茶跡》、《北城百畫帖》、《龍泉俠大戰迷霧人》等幾套以台灣人文歷史為主題的漫畫,背景橫跨大航海時代、清代、日治等不同時期,再運用浮空投影、AR、Google Tango空間動態偵測等技術,搭配Asus ZenFone手機,讓民眾進行數位體驗,遊戲之餘,也深化對於台灣的認識。

喜愛民間文物的蕭青陽,大方地以自己的收藏品作為展館佈置的道具,與泰國讀者共饗。


業者集體南向,推動版權交易
雖然現場台泰互動良好,不過事實上,在2016年以前,有8年台灣出版社都不曾赴泰參展,今年也是繼2007年以後,二度受邀為主題國,除了安排密集的藝文活動演出,另有156家出版社帶著上千本自製書參展。國際版權書區除了安排媒合版權交易的「版權推介會」,另行舉辦「台泰版權論壇」,邀請代表性業者從文學類、教育類、童書、電子書等不同領域進行產業簡報,讓生疏的雙方加速熟悉。
事實上,泰國讀者對華語作品並不陌生,超過百年以前便有《三國演義》、《西遊記》等古典作品翻譯入泰國,晚近也曾風行金庸、古龍、黃易等武俠小說,近兩年,由於中國網路文學崛起,加上不少作品翻拍成影視作品,帶動以中國古代為背景的長篇網路小說盛行。
然而,中國圖書的成長,另一方面意味擠壓台灣的生存空間,台北市出版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盧欽政談到,其實,早期東南亞華文書是以台灣圖書為主,但由於市場逐漸被大陸搶佔,加上過去談版權交易都是單一出版社為主,單打獨鬥之下成果相當有限,輸出機會減少以後,也造成出版社中斷赴泰參展。
然而,泰國資深中文譯者王道明談及對台灣、大陸作品的觀察,他表示,台灣因延續中華文化傳統,作品風格較為保守,中國大陸由於歷經過文革的洗牌,反而能不拘一格、大氣揮灑,展現出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他說:「台灣作品多講人、講小東西,較少談戰爭、歷史,但對人的情感就處理得很細膩,其實是各有各的精緻。就像電影一樣,台灣像好萊塢電影那樣的作品較少,但文藝電影就比較多。」
不過,除了文學作品以外,在台泰版權論壇上,時報文化董事長趙政岷便提及,即便出版產業產值不斷萎縮,台灣出版蓬勃依舊,2017年台灣就有超過4萬本新書出版,平均1天就有約110本,如今正是分眾化市場的時代。光磊國際版權經紀公司東南亞版權經紀人徐彩嫦則指出,台灣圖書種類以多元取勝,可與中國大陸的大套系古裝小說作出區隔,也是輸出南向的機會所在。盧欽政則表示,隨著東南亞國家經濟水平逐漸揚升,對於教育、繪本、養生、生活實用等類型的書籍需求漸增,台灣圖書品質亦佳,將會是搶攻當地市場的優勢。

主題國展區邀請設計師蕭青陽策展,明亮的色彩與常民文化元素,為泰國民眾留下台灣印象。(林格立攝)


文化外交,打造國家品牌形象
不過,在台灣、大陸同文同種的背景之下,不論是泰國的一般讀者或出版業界,對於台灣的認識依舊相當模糊,而設置台灣主題館、CCC漫筆虛實展區,以及藝文活動演出,無不是盼望能加強對台灣的了解。
在翻譯工作之餘,也成立蜘蛛文化出版社的王道明,由於早年進入譯界便是由台灣作品開始,十多年來,一直與台灣有著不解之緣。蜘蛛文化目前出版侯文詠的三部小說:《靈魂擁抱》、《危險心靈》、《白色巨塔》,王道明在書封上特地放上台灣地圖,標榜來源;《危險心靈》與《白色巨塔》,更因得到台灣文化部出版補助,在歷年書展都曾開放教育界、醫界從業人員免費索取,藉著作品的擴散,加深泰國讀者對於台灣民情的認識。

CCC展區使用Asus手機作為體驗載具,輸出台灣IT產業實力。


作家對談,泰國的奇妙遇見
受惠於泰國豐沛的文化能量,一趟曼谷書展,也為台灣帶來豐饒的收穫。
這一回的曼谷書展,邀請作家亞榮隆‧撒可努、紀大偉、何敬堯、張西、林立青、陳美燕、侯文詠、許育榮、邱承宗……等人,各自從原住民、同志、神魔奇幻、網路書寫、繪本、青少年……等不同角度出發,從個人講座到與泰國作家對談,除了展現台灣紛呈多元的文學景觀,也在激盪中激發文化演進的動能。
曼谷書展猶如跨年一般的洶湧人潮,以及可比電子展的熱烈買氣,加上豐富的圖書種類、活躍的電子書廠商與宅配物流系統等,是許多作家驚嘆的第一印象。
不過,作家林立青也觀察到,曼谷書展以強調商品性為主,買氣熱絡,相較於台北書展大量的藝文沙龍,讀者習慣與作家面對面互動,在這裡卻仍罕見,這也許是台泰之間可以交流的項目。
小說家何敬堯則表示,書展現場各國文化相互爭豔,也都有各自的特色,令他重新確認,自己目前以妖怪主題為台灣尋找文化獨特性,當是一條可行之路;而現場暢銷的繪本、童書,則啟發他可運用妖怪主題創作兒童繪本,持續為保存民間傳說努力。
最早從網路開始發表作品的小說家張西,她嫻熟使用網路社群媒體,也藉由在網路上尋找陌生人作訪談,從他人的故事蒐集寫作素材,獨特的創作模式,激勵了與她對談的泰國作家Round Finger,他表示也想嘗試使用相同的方法去挖掘更多的動人故事。
讀者收穫滿載,出版業者尋覓市場商機,作家、設計師在文化的異質碰撞裡各有斬獲……為期11天的曼谷國際書展雖已在4月5日畫下句點,不過,重啟的南向之門才開啟,合作交流的故事正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