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央的建築藍圖 將建築融入地景的實踐家

一個人說好,可能有偏見。一群人說好,可能只是同好。但是當國際間的大師,屢屢給予讚揚,就讓人不由得產生好奇,想要去探究,倒底好在那裡?「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以下簡稱「田中央」)就是今天我們要探求的目標。

第3屆總統創新獎和第20屆國家文藝獎得主─黃聲遠,二十多年來,可說是獎聲不斷。但是國內外得獎無數的卓越光環,卻從未讓他忘卻初衷。而是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生力軍,無怨無悔的去做該做的事。就像宜蘭冷泉,平靜無波,但是當泉水浸潤全身,那深厚的能量,就源源不絕地緩緩釋放。

禮教下的異類
穿著寬寬的短褲,被日頭晒成可可色澤的腳面,夾腳拖顯得格外亮白。圓嘟嘟的鏡片後面,黃聲遠的目光,灼熱地散發著赤子之心。父母皆任教職,溫文儒雅,但黃聲遠卻隨性瀟灑,「爸爸媽媽一直把我們像朋友一樣尊重,我現在也這麼對待我的女兒。」用寬厚的心,包容人生的最愛,給他力量,卻從不束縛。

自稱曾是台北俗的黃聲遠,用二十多年的時間,和宜蘭接地氣。

「我很感謝父母給予我的自由。」在相互尊重與愛中成長的黃聲遠,以建中頂尖的成績,選擇心中的最愛。只因數學老師在黃聲遠的演算邏輯中,發現他的空間天賦,促使他快樂的走入東海建築系。
「其實很小的時候,就發現自己很有空間想像力。」黃聲遠喜歡有空間感的象棋,卻是橋牌弱雞。家無恆產的漂泊,是黃聲遠自幼習以為常的遊戲,「高中之前,我們搬了7次家。」在狹小的空間裡,黃聲遠總能找出穿梭的樂趣。「我要爬過爸爸媽媽和妹妹的床舖,才能跨窗爬進有天窗的廁所。」
「從小學開始,爸爸就要我幫忙畫語音學的發聲剖面圖。」在師大任教的黃爸爸,可從來沒有忽略過愛子傲人的天份。在那個沒有電動玩具的年代,「積木是我的城堡」,黃聲遠總能在反覆的建構中,不斷地構思創新,豐富了那段充滿自由的歲月。

黃聲遠深深體悟到團隊的重要,珍惜每一位夥伴。(林格立攝)


示弱並不是失敗
「從很小的時候,我就體認到自己笨手笨腳,很難一個人去完成任何事情。」但是當認知了自己的微弱,接納了自己的不足,也就沒有什麼好去畏懼的了。
「沒有人是萬能的,每個人都有他的長處。」黃聲遠深深體悟到團隊的重要,珍惜每一位夥伴。從1994年「黃聲遠建築師事務所」開業,和宜蘭大地融為一體的黃聲遠,就像一塊磁鐵,無形中吸引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團隊像珊瑚群一樣成長,由一個人到三十多個人。一到暑假,絡繹於途的工讀生、實習生,更是把事務所哄鬧的像菜市場。
與其說事務所是辦公的地方,實質上卻更像學校和家庭。「雖然有表定下班時間,但是通常大家都會留到9、10點鐘。」兼任秘書的王翰偉笑著說。「大家都住在附近,即使不是為了工作,也會留下來聊聊天。」雖然家在宜蘭,員工黃海柔依舊選擇附近租屋,和大家在一起。
王翰偉指著模型,「每一個案子都會有一個主負責人,也會有許多協助者。隨著工程的進度,每個人的角色都會轉換。」黃聲遠口中的同學,只要進到「田中央」,每一個人都要能獨當一面,接觸和熟悉所有的環節。「放手,把空間給同仁。」這種強迫學習法,就像母雞孵蛋,給予適當的壓力,就能破殼而出。
面對來自全國各地的工作夥伴,黃聲遠總是陪著他們成長。「我儘量到每位同仁的老家,了解他們如何成長。」那種真誠,宛若親情手足。「事務所同仁的流動率不大,大部份都是因為要再去讀書,也有留學後又回來的。」王翰偉補充說。只要曾經在「田中央」工作過,無論走到天涯海角,都忘不了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