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拳教育在台灣 台灣泰拳之父──李智仁

你印象裡的泰拳是什麼樣的運動呢?一向以凶悍著稱的泰拳,在高雄仁李泰拳館裡,並沒有電影中的殘暴對打景象,反而是連高血壓患者都能天天操練的武術。

館長李智仁是緬甸華僑,年輕時於緬甸及泰國習得正統泰拳功夫,在國際泰拳風氣興起之際將泰拳帶進台灣,因此獲「台灣泰拳教父」的尊稱。他教拳超過17年,桃李滿門,包含總統貼身隨扈在內,學員們積極參與國內外泰拳和散打賽事,打出泰拳一片天。

走進台灣仁李泰拳館,空氣中瀰漫著痠痛藥膏的氣味,館長李智仁席地為學員敲打釘補護具,午後日光灑落,這和平的場景和多數人對泰拳的印象大相逕庭。泰國的傳統搏擊技術相對於拳擊、散打等技擊術,比賽規則少,可在極短距離使用拳、腳、膝、肘進行攻擊,保有戰鬥民族徒手搏擊的殺傷力,因此受傷流血的機率高,所以,泰拳常被評為「狠辣兇殘」。
現今流行的「擂台泰拳」,又稱「商業泰拳」,規定選手必須配戴拳套,安全性提高,並在60年代風靡全球。雖然如此,台灣接觸泰拳的人卻不多,於是有東南亞血統的李智仁首開先河,將泰式拳法運用在拳擊比賽中,被公認是台灣泰拳史最悠久的開山祖師。

李智仁教拳超過17年,桃李滿門,包含總統貼身隨扈在內。(林旻萱攝)

向泰國拳王亞批勒拜師學拳
李智仁是緬甸華僑,受到李小龍電影的啟迪,10歲開始在緬甸學習中國功夫和緬甸拳。
轉型練泰拳則是在移民台灣後。李智仁看到《國家地理雜誌》頻道介紹泰國國寶級拳王亞批勒.寶希蘭(Apidej Sit-hirun),亞批勒一生累積340場勝績,蟬聯全泰拳擊、西洋拳7項冠軍,更進軍國際拳壇,迄今拳壇仍無人能出其右。李智仁深受其吸引,立即飛往泰國拜亞批勒為師。
在泰國培訓,每天早上5點起床跑步、練拳,一天下來將近10小時的激烈特訓,身體疲憊到快無法負擔。李智仁談到學拳:「最苦的是克服受傷的後遺症,像是脛骨會受傷,就是脛骨練得不夠硬,要加強訓練。」療傷後還要克服心理陰影加強訓練,這種苦只有自己能體會。
所幸有緬甸拳的基礎,李智仁得以縮短學程,很快就學成歸台,李智仁說:「我非常喜歡泰國,泰國風情又接近緬甸,所以我將泰國當作第三個故鄉,台灣是第二個。」

親身經驗台、泰學拳的差異
在泰國,泰拳十分普及大眾,甚至一個泰國家庭6個小孩,就會有2個自小生活在道館,以終身志業的方式培養,成人後再將比賽所得平分回饋給道場。
反觀台灣,因為泰拳未商業化,泰拳選手無法將其作為職業維持生計。所以,大部分的台灣人是抱著健康練習或體型雕塑的心態學習泰拳,練習模式跟泰國當然不同。
但是在台灣學泰拳有一大優勢,環境相對富裕,加上政府推行的全民健康保險,所有人民都享有平價醫療的權利,對於時常受傷的泰拳選手,有很大的醫療保障。學員黃于修在泰國拳賽曾看到選手受傷,當地醫生只給了一包便宜的綠色藥水,選手喝完馬上腹瀉排出體內瘀積的熱氣,雖然有效但成份不明,令人擔憂;相形之下,在台灣學泰拳「你沒有後顧之憂,只要有心練,還是可以變拳王。」李智仁說。

李智仁首開先例,將泰拳運用在台灣 拳擊比賽中,被尊稱為「台灣泰拳教父」。

習武先習德──李教練的教學現場
台灣各拳館教授泰拳的風格和技術都各有千秋,有些會側重摔技,有些側重肘或膝,而仁李泰拳館則是著重於加強拳腳,李智仁說:「摔是泰拳的精髓,拳腳是泰拳的基本功。」因為腳步打穩,出拳才會紮實。且根據醫學理論,全身70%的肌肉在下半身,訓練泰拳步伐能加強大腿肌力,不僅有助於血液循環,也能培養泰拳需要的大量體力。
基礎工夫奠定後,李智仁會親自拿靶一對一教學。護身靶具的重量再加乘拳踢的力量,戴靶者需承受的攻擊力道相當大,一堂課二十多位學生練下來,受傷是常有的事,但李智仁知道,沒有一個學生的弱點是一樣的,親自戴靶才能因材施教。所以在李教練的教學現場,沒有固定教法,只有專屬每一位學員的叮囑。
仁李泰拳館的宗旨:「學藝先學禮,習武先習德」。不尊師重道或心存邪念的人,都曾被李智仁逐出師門。
好勇的人學習泰拳,反而會在基礎訓練的過程學到「降伏其心」。教練黃于修國中時期學過太極拳,自認為程度不差,一進泰拳館就好大喜戰,挑戰其他學員,結果卻一敗塗地,之前所習的技藝全部洗牌重練。黃于修學拳7年的體悟是「泰拳帶給我的是生活上的態度,我更懂得沉澱、思考,避戰但不懼戰。」
「教練教導我們要守倫理、孝順,學拳不可爭強鬥狠。」學員們都稱呼「邱哥」的邱訂助說。他笑稱自己是仁李最老的學生,跟隨李智仁學拳多年,他形容李教練不管是武術或待人處事各方面,都值得大家學習,因此桃李滿天下,職業含括法官、陸海空軍人、維安特勤和警察等。

仁李泰拳館著重加強拳腳。

學生積極參加國際泰拳賽事
「泰拳講求實用性,一定要實戰對打。」李智仁說,他從自身經驗深深理解到:閉門修煉無法提升拳技與心智,唯有參加正式比賽才能跳躍性的成長。李智仁常鼓勵學生參加國內外賽事,經歷過多次比賽的學生分享:「會更認識自己,越打越謙虛,因為知道自己懂很少。」侯怡君說。
侯怡君年僅28歲,看到她靈活的身手,很難想像剛進拳館的她體重高達85公斤,教練一句:「要不要去比賽?」讓她卯足全力一年多內瘦身至可參賽的57公斤,「我覺得比賽最苦的是減重,看別人狂吃,自己只能喝水。」侯怡君說。然而辛勞在上場後就被拋到腦後,尤其是在獲勝時,什麼都不苦了。
另一位仁李泰拳館的榮耀拳手羅啟榮,在2012年香港皇者拳霸賽打進決賽,與香港拳王陳啟迪爭奪亞洲拳王金腰帶。陳啟迪是世界業餘泰拳冠軍,技術和氣勢都勝過羅啟榮,「但是阿榮從頭打到尾,而且勢均力敵。」李智仁讚譽羅啟榮能在國際賽事奪下亞軍,實屬難得。

生活實踐泰拳精神:堅持
和泰拳相提並論的散打,其比賽規則採用三戰兩勝制,只要前兩回得勝,就不用進入第三回合;但泰拳不同,泰拳五回合以最後一局定勝負,儘管前四回合連敗,只要在第五回合奪勝就是贏家。賽制所呈現的正是泰拳精神──堅持,如李智仁常說的:「前後未分,終點為定。」
練習泰拳其實是在練習一個人的意志力,新進學員莊福仁表白:「訓練真的很痛苦,我光是拉筋就常常痛到哭。」莊福仁患有高血壓,為了健康而來學習泰拳,短短4個月內,病情得到控制,也經醫生許可調降高血壓藥量。痛苦的訓練都能堅持下來了,生活及工作上還有什麼過不去呢?

練習泰拳其實是在練習一個人的意志力。

在台灣推廣泰拳至全球
隨著時代推移,推廣泰拳的方式也逐漸轉變,李智仁常受邀至健身房示範,或是到孤兒院跳泰拳戰舞、在大專院校擔任泰拳社團顧問等,讓更多人瞭解泰拳。
仁李泰拳館就像是個小熔爐,有日、法、西……等二十多國的拳手慕名來台拜師,甚至有沙烏地阿拉伯、北京等地方贊助商邀請李智仁去指導,但他都一一拒絕,「畢竟這邊屬於我們,我的家在台灣。」李智仁說。
李智仁認定台灣為最終的家鄉,泰拳教育是他生活的全部,每晚課程開始,學員汗水氣息漸漸覆蓋拳館空氣中的藥膏味,儘管昨日練習的傷痛依舊,李智仁仍用行動貫徹泰拳的精神──努力、堅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