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角最美校園 鼻頭龍洞環境教育
「從二樓每一間教室,孩子們看到的海景,每天都不一樣,每一天的雲,每一天的陽光,都有不同的變化。」站在校長室的大窗戶旁,鼻頭國小校長陳玉芳介紹起校園周遭的景物。從左方沿著鼻頭步道下去的海蝕平台,到右方遠處的龍洞攀岩場及龍洞灣,甚至更遠方的三貂角燈塔,本次東北角專訪就在如此壯闊的海景中展開。
鼻頭角在東海與太平洋的交界處,而鼻頭國小就位在鼻頭角的半山腰上,是台灣面向太平洋的第一所小學。全校28名學生(含幼兒園12人),是名副其實的小學校,不過卻也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看鼻頭國小校長陳玉芳在短短3年內,如何帶領師生跟大海學習,打造出教學、地景、社區相互依存與融合的教學場域。
特色校園大改造
「3年前的8月我剛上任沒多久就遇到蘇迪勒颱風,印象超深刻……」鼻頭國小校長陳玉芳剛到職沒多久,校舍的屋頂就因為颱風而被吹掀了,窗戶破損加上原本就已年久失修的校園,經過颱風的蹂躪,呈現出滿目瘡痍的慘況。
颱風警報剛解除,陳玉芳試圖請值班的警衛回傳風災狀況,「不行啊!校長,走廊也很危險,現在外面風很大沒辦法看,只知道有什麼東西破掉了。」警衛回報。陳玉芳想說奇怪,颱風不是已走了,於是就驅車前往學校勘查。
沿途風平浪靜,就在往鼻頭國小的半山腰上,倏然狂風大作,在車嚴重搖晃下只好步行上去,步行又不行只好用爬的,並在算準陣風較小的幾秒間,衝出握住學校大門,「喔!有遊客ㄟ,颱風天來走步道,頭殼壞去,不過那看起來很面熟,該不會是新來的校長……」警衛事後述說當時看到這位拼命三郎校長的情景。最後在有驚無險下,第一時間了解學校的災情,「在這體會到自然的力量,所以我們更應懂得尊敬老天爺。」陳玉芳說。
現今的校園,校門口有象徵鼻頭燈塔的雙塔設計,燈塔的下方,用師生淨灘時撿回的貝殼作裝飾。校園內有珍珠美人魚司令台、鼻頭燈塔與鬼頭刀追逐飛魚的彩繪,以及在鼻頭四季常見的植物圖像,各年級也有大冠鷲、白底蟹、小海豚等代表當地生物的班級牌,連上下課的鐘聲也是船笛聲與大冠鷲的叫聲。
沿著環型地質走廊拾階而上,「這邊是漁村,有咕咾石,這邊是龍洞、攀岩場跟三貂角,我們還配合四季星空,還有星光,這是金花石蒜……」陳玉芳邊解說邊帶我們走進教室,一進教室更是讓人驚嘆,有天文宇宙風、森林風、地中海風等情境布置,圖書館更是仿船艙造型,還可通往觀星台等設施。「風災過後我們就參加了一連串的比賽,透過比賽的獎金來爭取經費,改造我們的校園學習環境。」陳玉芳說起這3年來一點一滴地湊足經費來改造校園的過程。
說起來輕鬆,但這一路走來著實不易,鼻頭國小在陳玉芳的帶領下,榮獲教育部106 學年度偏遠學校特色遊學績優學校、教育部106學年度校園美感與環境再造績優學校,以及教育部國教署2018年戶外教育飛揚100「銀牌獎」,「不管是新北市還是全國教育部舉辦的比賽,只要得到比較好的名次,就有經費修繕教學環境與做校園美感環境改造。」陳玉芳提及,校內有一座百獸圖騰石柱,不論颱風還是資金短絀時,她都會來這祈福,說也神奇,就有幾筆捐款是在祈福後,有遊客到此走步道時,對學校有好的印象,進而願意捐款給校方。
得天獨厚教學資源
鼻頭國小的海洋體驗課程,上學期會安排在9~10月,趁東北季風還沒來的時候;下學期則會安排在5~6月天氣變熱且海水不會太冷時,從事輕艇、浮潛等活動。因為學校下方就是著名的海蝕平台,戶外課就會帶學生去做海蝕地景與生物的探訪。採訪當天,正值鼻頭國小與中華天使兒童村合作,招待來自全國的偏鄉弱勢學生,來體驗東北角特殊的海蝕平台地形。
這次負責講解的老師,是永和國小的退休教師吳海獅,「看我手指的方向,有一堆亂石頭堆在那裡,這是怎麼掉下來的?」在同學們七嘴八舌的回答中,老師在旁適時的引導,「原來是因為長期海浪侵蝕,上面岩石太重了,所以掉了下來。」「剛有一個小朋友問我說,那個岩壁怎麼會有水流出來,有的地方就沒有,看誰能解答?」
吳海獅一邊講解砂岩與頁岩的特徵,一邊拿實際兩種不同的石頭給同學們實驗,「這砂岩因顆粒較粗,放進水裡會冒泡泡,頁岩就不會。」原來,砂岩裡面有孔隙,會透水,頁岩比較不透水,所以當上面的雨水透過砂岩,一直往下流,流到沙、頁岩交界的地方,流不下去,就從外面流了出來。
接下來,吳海獅帶領學生前往潮間帶觀察生物,「這裡是鼻頭角有名的海蝕平台潮間帶,第一個要看到螃蟹,第二個要看到魚,第三個你們自己找。」「有螃蟹!」小朋友興奮地叫著,「牠的學名叫作瘤突斜紋方蟹,在地的人稱為『白底仔』,因為牠的腹部是白色的。」吳海獅藉由生動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分辨潮間帶裡的生物,「這眼珠子如果是透明的,表示牠是脫皮,如果牠是活體死掉的,這個眼珠會黑黑的。」
而要學生找的第三種生物,其實就是生長在潮間帶的「顆粒玉黍螺」,「你不要去拿牠,牠只有晚上才會活動吃東西,如果你把牠扯下來,找不到地方棲息的話,就會影響牠的壽命。」生命教育就在師生一問一答中自然地體驗與學習。
舉辦這次活動的中華天使兒童村協會理事長沈桂美說:「此次結合鼻頭國小豐富的自然資源,以海洋生態為主軸,在暑假期間讓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小朋友能認識海洋,也邀請了海洋大學博幼社的大哥哥大姊姊來照顧他們。」協會志工海星國小退休校長徐月梅則說:「台灣有名的就是海岸,環境要怎麼愛護,他有經歷過就知道。今天帶小朋友來,他下一次就會帶爸爸媽媽一起來。」
除了生動的海蝕地形課程,鄰近的鼻頭漁港,也是鼻頭國小學生學習海洋知識的寶庫,從當地的漁民、耆老身上,學習到漁船的種類、潮汐的變化,而當地的海產店則是學校在社區的海洋教室,透過當季漁獲的種類、特性,來了解東北角這片海域。「我們學校很特別,除了陸上運動會之外,還有海上運動會。」陳玉芳解釋從一二年級開始就讓學生練習穿救生衣比賽,中高年級的學生則學習浮潛、輕艇與獨木舟,地點就在鼻頭漁港裡的軟絲公園,或是鄰近的龍洞灣海洋公園。至於孩子的反應如何,就如同這次參加潮間帶課程的鼻頭國小四年級學生周靖堯所說:「最喜歡下去潮間帶開始看魚、觀察螃蟹的時候,因為可以更接近海。」
東北角環境教育
海,是東北角民眾的共同回憶。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處長陳美秀說:「在東北角這邊,有一群人讓我很感動,有潛水教練,有開民宿的,也有的是志工,為了這塊土地,假日會帶著一群潛水客,一起到海邊、溪口淨灘,還會潛到海裡幫忙撿海洋垃圾。」而這些垃圾很多是跟著颱風,隨著洋流,飄洋過海來到台灣海岸,「海洋垃圾」已經成為全球性的課題。
去(2017)年耶誕節前夕,龍洞灣海洋公園業者就號召一群潛水愛好者和熱心公益民眾,齊心進行海底及海岸清潔,參加人員有醫生、警員、上班族和學校師生,清出約60袋、200公斤的岸上和海底垃圾。另一方面,東北角風管處除了加強龍洞遊隼繁殖的巡查外,也敦請基隆鳥會在繁殖期間,每天派駐志工在龍洞擔任守護員,並提供單筒望遠鏡讓民眾安靜、不驚擾遊隼的方式欣賞鷹姿。
今(2018)年3月21日在鼻頭國小,東北角風管處更再次舉辦「環境教育百合復育活動」,除鼻頭國小師生及當地社區成員,並與新北市政府和轄區廠商,共同於校園內山羊草坡及鼻頭角步道望月坡種下1,500株台灣百合花苗。對於自然與環境,東北角海岸官民一心的成果,近年來更獲得許多國際上的肯定,如2015年東北角海岸線的「舊草嶺環狀線自行車道」獲選入圍有全球觀光界「諾貝爾獎」之稱的「2015明日旅業大獎」(Tourism for Tomorrow Awards)殊榮,2016-17更是連續兩年獲選為全球百大綠色旅遊地,加上2017年由台灣地質學會辦理的國際研討會來共同行銷與交流,讓東北角的鼻頭龍洞地質享譽國際。
未來東北角風管處除了持續推動遊隼保護、百合復育、與民間共同辦理淨海、淨灘等活動外,並將結合鼻頭角步道中,廢棄軍用營舍改建再利用的空間,進行地景保育及生態教育宣導,而這也將是下一個極富潛力的遊憩秘境。如同陳美秀於受訪時所說:「這一代的年輕人對於這裡的地景保育觀念非常好,譬如我們種野百合,幾乎沒有人在採,民眾會互相勸告。」台灣美麗的海岸與珍稀的地質環境,就靠你我來共同維護。
鼻頭角在東海與太平洋的交界處,而鼻頭國小就位在鼻頭角的半山腰上,是台灣面向太平洋的第一所小學。全校28名學生(含幼兒園12人),是名副其實的小學校,不過卻也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看鼻頭國小校長陳玉芳在短短3年內,如何帶領師生跟大海學習,打造出教學、地景、社區相互依存與融合的教學場域。
鼻頭角在東海與太平洋的交界處,而鼻頭國小就位在鼻頭角的半山腰上,是台灣面向太平洋的第一所小學。
特色校園大改造
「3年前的8月我剛上任沒多久就遇到蘇迪勒颱風,印象超深刻……」鼻頭國小校長陳玉芳剛到職沒多久,校舍的屋頂就因為颱風而被吹掀了,窗戶破損加上原本就已年久失修的校園,經過颱風的蹂躪,呈現出滿目瘡痍的慘況。
颱風警報剛解除,陳玉芳試圖請值班的警衛回傳風災狀況,「不行啊!校長,走廊也很危險,現在外面風很大沒辦法看,只知道有什麼東西破掉了。」警衛回報。陳玉芳想說奇怪,颱風不是已走了,於是就驅車前往學校勘查。
沿途風平浪靜,就在往鼻頭國小的半山腰上,倏然狂風大作,在車嚴重搖晃下只好步行上去,步行又不行只好用爬的,並在算準陣風較小的幾秒間,衝出握住學校大門,「喔!有遊客ㄟ,颱風天來走步道,頭殼壞去,不過那看起來很面熟,該不會是新來的校長……」警衛事後述說當時看到這位拼命三郎校長的情景。最後在有驚無險下,第一時間了解學校的災情,「在這體會到自然的力量,所以我們更應懂得尊敬老天爺。」陳玉芳說。
現今的校園,校門口有象徵鼻頭燈塔的雙塔設計,燈塔的下方,用師生淨灘時撿回的貝殼作裝飾。校園內有珍珠美人魚司令台、鼻頭燈塔與鬼頭刀追逐飛魚的彩繪,以及在鼻頭四季常見的植物圖像,各年級也有大冠鷲、白底蟹、小海豚等代表當地生物的班級牌,連上下課的鐘聲也是船笛聲與大冠鷲的叫聲。
每間教室都有著不同的布置元素,頗富巧思。
沿著環型地質走廊拾階而上,「這邊是漁村,有咕咾石,這邊是龍洞、攀岩場跟三貂角,我們還配合四季星空,還有星光,這是金花石蒜……」陳玉芳邊解說邊帶我們走進教室,一進教室更是讓人驚嘆,有天文宇宙風、森林風、地中海風等情境布置,圖書館更是仿船艙造型,還可通往觀星台等設施。「風災過後我們就參加了一連串的比賽,透過比賽的獎金來爭取經費,改造我們的校園學習環境。」陳玉芳說起這3年來一點一滴地湊足經費來改造校園的過程。
說起來輕鬆,但這一路走來著實不易,鼻頭國小在陳玉芳的帶領下,榮獲教育部106 學年度偏遠學校特色遊學績優學校、教育部106學年度校園美感與環境再造績優學校,以及教育部國教署2018年戶外教育飛揚100「銀牌獎」,「不管是新北市還是全國教育部舉辦的比賽,只要得到比較好的名次,就有經費修繕教學環境與做校園美感環境改造。」陳玉芳提及,校內有一座百獸圖騰石柱,不論颱風還是資金短絀時,她都會來這祈福,說也神奇,就有幾筆捐款是在祈福後,有遊客到此走步道時,對學校有好的印象,進而願意捐款給校方。
遠眺龍洞灣與三貂角的無敵海景。
得天獨厚教學資源
鼻頭國小的海洋體驗課程,上學期會安排在9~10月,趁東北季風還沒來的時候;下學期則會安排在5~6月天氣變熱且海水不會太冷時,從事輕艇、浮潛等活動。因為學校下方就是著名的海蝕平台,戶外課就會帶學生去做海蝕地景與生物的探訪。採訪當天,正值鼻頭國小與中華天使兒童村合作,招待來自全國的偏鄉弱勢學生,來體驗東北角特殊的海蝕平台地形。
這次負責講解的老師,是永和國小的退休教師吳海獅,「看我手指的方向,有一堆亂石頭堆在那裡,這是怎麼掉下來的?」在同學們七嘴八舌的回答中,老師在旁適時的引導,「原來是因為長期海浪侵蝕,上面岩石太重了,所以掉了下來。」「剛有一個小朋友問我說,那個岩壁怎麼會有水流出來,有的地方就沒有,看誰能解答?」
吳海獅一邊講解砂岩與頁岩的特徵,一邊拿實際兩種不同的石頭給同學們實驗,「這砂岩因顆粒較粗,放進水裡會冒泡泡,頁岩就不會。」原來,砂岩裡面有孔隙,會透水,頁岩比較不透水,所以當上面的雨水透過砂岩,一直往下流,流到沙、頁岩交界的地方,流不下去,就從外面流了出來。
接下來,吳海獅帶領學生前往潮間帶觀察生物,「這裡是鼻頭角有名的海蝕平台潮間帶,第一個要看到螃蟹,第二個要看到魚,第三個你們自己找。」「有螃蟹!」小朋友興奮地叫著,「牠的學名叫作瘤突斜紋方蟹,在地的人稱為『白底仔』,因為牠的腹部是白色的。」吳海獅藉由生動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分辨潮間帶裡的生物,「這眼珠子如果是透明的,表示牠是脫皮,如果牠是活體死掉的,這個眼珠會黑黑的。」
當學生跨出了這一步,離海洋教育就又更近了些。
而要學生找的第三種生物,其實就是生長在潮間帶的「顆粒玉黍螺」,「你不要去拿牠,牠只有晚上才會活動吃東西,如果你把牠扯下來,找不到地方棲息的話,就會影響牠的壽命。」生命教育就在師生一問一答中自然地體驗與學習。
舉辦這次活動的中華天使兒童村協會理事長沈桂美說:「此次結合鼻頭國小豐富的自然資源,以海洋生態為主軸,在暑假期間讓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小朋友能認識海洋,也邀請了海洋大學博幼社的大哥哥大姊姊來照顧他們。」協會志工海星國小退休校長徐月梅則說:「台灣有名的就是海岸,環境要怎麼愛護,他有經歷過就知道。今天帶小朋友來,他下一次就會帶爸爸媽媽一起來。」
除了生動的海蝕地形課程,鄰近的鼻頭漁港,也是鼻頭國小學生學習海洋知識的寶庫,從當地的漁民、耆老身上,學習到漁船的種類、潮汐的變化,而當地的海產店則是學校在社區的海洋教室,透過當季漁獲的種類、特性,來了解東北角這片海域。「我們學校很特別,除了陸上運動會之外,還有海上運動會。」陳玉芳解釋從一二年級開始就讓學生練習穿救生衣比賽,中高年級的學生則學習浮潛、輕艇與獨木舟,地點就在鼻頭漁港裡的軟絲公園,或是鄰近的龍洞灣海洋公園。至於孩子的反應如何,就如同這次參加潮間帶課程的鼻頭國小四年級學生周靖堯所說:「最喜歡下去潮間帶開始看魚、觀察螃蟹的時候,因為可以更接近海。」
來自全國的偏鄉弱勢學生,來體驗東北角特殊的海蝕平台地形。
東北角環境教育
海,是東北角民眾的共同回憶。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處長陳美秀說:「在東北角這邊,有一群人讓我很感動,有潛水教練,有開民宿的,也有的是志工,為了這塊土地,假日會帶著一群潛水客,一起到海邊、溪口淨灘,還會潛到海裡幫忙撿海洋垃圾。」而這些垃圾很多是跟著颱風,隨著洋流,飄洋過海來到台灣海岸,「海洋垃圾」已經成為全球性的課題。
去(2017)年耶誕節前夕,龍洞灣海洋公園業者就號召一群潛水愛好者和熱心公益民眾,齊心進行海底及海岸清潔,參加人員有醫生、警員、上班族和學校師生,清出約60袋、200公斤的岸上和海底垃圾。另一方面,東北角風管處除了加強龍洞遊隼繁殖的巡查外,也敦請基隆鳥會在繁殖期間,每天派駐志工在龍洞擔任守護員,並提供單筒望遠鏡讓民眾安靜、不驚擾遊隼的方式欣賞鷹姿。
今(2018)年3月21日在鼻頭國小,東北角風管處更再次舉辦「環境教育百合復育活動」,除鼻頭國小師生及當地社區成員,並與新北市政府和轄區廠商,共同於校園內山羊草坡及鼻頭角步道望月坡種下1,500株台灣百合花苗。對於自然與環境,東北角海岸官民一心的成果,近年來更獲得許多國際上的肯定,如2015年東北角海岸線的「舊草嶺環狀線自行車道」獲選入圍有全球觀光界「諾貝爾獎」之稱的「2015明日旅業大獎」(Tourism for Tomorrow Awards)殊榮,2016-17更是連續兩年獲選為全球百大綠色旅遊地,加上2017年由台灣地質學會辦理的國際研討會來共同行銷與交流,讓東北角的鼻頭龍洞地質享譽國際。
未來東北角風管處除了持續推動遊隼保護、百合復育、與民間共同辦理淨海、淨灘等活動外,並將結合鼻頭角步道中,廢棄軍用營舍改建再利用的空間,進行地景保育及生態教育宣導,而這也將是下一個極富潛力的遊憩秘境。如同陳美秀於受訪時所說:「這一代的年輕人對於這裡的地景保育觀念非常好,譬如我們種野百合,幾乎沒有人在採,民眾會互相勸告。」台灣美麗的海岸與珍稀的地質環境,就靠你我來共同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