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協力新南向 台亞基金會:看見台灣暖實力

去(2018)年在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舉辦的「玉山論壇」中,總統蔡英文提到台灣可以幫助亞洲,亞洲也能幫助台灣。區域互惠不只落實在台灣的新南向政策,台灣的民間也正默默地以各自的方式,與世界各國做朋友。

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附近發生規模7.9強震。地震來襲時,盤踞谷地東方的博達納特佛塔(Boudhanath Stupa)也震感強烈。驚慌失措的人們奔向佛塔,他們相信在這種危急時刻,佛塔可以保佑他們。
這場強震在尼泊爾造成重大傷亡與破壞,偏遠山區對外連繫中斷,道路震得肝腸寸斷,超過8,000人喪生。災後老舊建物倒塌,連知名古蹟也毀於一旦。物資、水、救難工具非常缺乏,就在最需要救援的時刻,尼泊爾政府卻祭出嚴厲的救災物資管制措施,物資很難進入尼泊爾,對救災工作相當不利。

玉山論壇是台灣民間與亞洲區域夥伴間重要的對話平台。(台亞基金會提供)

震災救援,台灣不落人後
半年後,台灣海外援助發展聯盟(Taiwan Alliance i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簡稱Taiwan AID)理事長王金英與團隊挺進重災區「達丁」(Dhading)。達丁位於山區,距離加德滿都車程四小時,路況極差。王金英回憶:「沿途所見都是帳篷,地震都半年了,許多人還是住在帳篷裡,沒有潔淨水源,沒有廁所。」
此行是Taiwan AID配合外交部的救災計畫,將募得款項用於尼泊爾的災後重建。「台灣人真的很有愛心,」王金英提到台灣人的善心,眼睛瞬時發亮,「那時衛福部設立捐款專線,沒有特地宣傳,就募得新台幣一億元。」有了重建經費,Taiwan AID與合作夥伴彰化基督教醫院進入達丁山區,並透過當地非營利組織EPF(Ecological Protection Forum)的居中協助,重建了一座多功能社區發展中心(Community Development Center, CDC)。外交部的物資,也透過Taiwan AID與EPF非營利組織而順利進入尼泊爾,真正送到災民手上。
多功能社區發展中心興建完成後,已成為當地村民頻繁使用的場所。採用太陽能發電的社區中心,電力自給自足,活躍的尼泊爾婦女團體在中心內開設電腦班、烹飪班,讓整個社區動起來,而這裡也承擔衛教、醫療訓練及村民活動等多種任務。

青年領袖人才的交流,可加速拓展台灣青年的視野。

台灣「暖實力」令國際動容
第二期的援助Taiwan AID打算興建綠能民宿,創造就業機會,並引進德國技術,讓當地人學習製作更適合防災的環保磚。令人感動的是,這座位於喜馬拉雅山麓兩層半的低矮建築外,飛揚著中華民國的國旗,並豎立告示牌讓眾人知道,這是Love from Taiwan,是「來自台灣的愛」。
類似Taiwan AID這樣的亞洲援助,被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簡稱台亞基金會)董事長暨總統府資政蕭新煌稱為台灣的「暖實力」(Warm Power)。Taiwan AID是智庫台亞基金會眾多的合作夥伴之一,而台亞基金會自2018年成立,便不斷推動台灣與亞洲各國的全方位交流,以民間智庫角色,深化台灣與亞洲各國的夥伴關係。
「台亞基金會希望扮演的角色,是把台灣新南向的政策擴大。」蕭新煌指出,政府推動的新南向政策當中,有五大旗艦計畫,包括人才發展、創新產業合作、區域農業合作、醫衛合作及產業鏈發展,以及新南向論壇及青年交流。其中「玉山論壇」的舉辦便是一項創舉,這項論壇自2017年開始舉辦,已成為常態化的區域對話平台;2018年玉山論壇以「共創區域榮景」為主軸,聚焦於區域的繁榮與穩定,也讓亞洲各國看見台灣「新南向政策」和民間社會的區域行動力。當時邀請的講者包括有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沙提雅提(Kailash Satyarthi),以及同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前南非總統戴克拉克(Frederik Willem de Klerk)。

台亞基金會董事長暨總統府資政蕭新煌認為台灣具備了「暖實力」(Warm Power),更能幫助台灣走出去。

民間交流走出去
此外,台亞基金會在新南向政策之外,推出五大核心計畫,範圍涵蓋社會公民合作、智庫交流、青年領袖的培養、藝術文化交流,以及亞洲區域韌性計畫,也就是防災。其中公民社會鏈結計畫便是與Taiwan AID合作,藉由Taiwan AID與國際非營利組織間的密切交流,把觸角伸向政府無法深入的角落。
總的來說,台亞基金會的任務,就是在替台灣「交朋友」,並促進區域之間的交流,也就是四個M,「Make Money、Make Jobs、Make Friends,以及Make Family。」在經濟上,促進雙邊甚至多邊的貿易,創造兩地更多的工作機會,照顧80萬名台灣移工與近18萬的外籍配偶。
「政府一直在講以人為中心,我們的五大核心計畫都是為了人。」蕭新煌說,防災是為了救人,青年是未來的主人翁,其他如智庫交流、公民社會鏈結等等,也都是與人息息相關,「而且我們不是單打獨鬥,只靠一個基金會,沒辦法做這麼多事情。」
台亞基金會的多項計畫,串聯台灣的Taiwan AID、遠景基金會、國家文藝基金會、臺北醫學大學、美國在台協會等合作夥伴,並與新南向國家當中理念相同的重要智庫、政策專家、駐台使節、現任及退休官員等進行深度交流,而很多事情都是默默在做,在政府的剛性政策以外,以民間柔性的力量,讓台灣廣結善緣。

台、越兩地藝術家透過台亞基金會的牽線,有了更為深度的互動與交流。(台亞基金會提供)

區域對話,文化交流
今(2019)年9月16日,台亞基金會與台灣民主基金會、英國智庫Chatham House舉辦研討會,探討亞洲移民與人口販賣問題對策;4月時則是與菲律賓麥格賽賽獎基金會、美國在台協會共同辦理「亞洲對話:轉型領導權的行動實踐」(Asian Dialogues: Transformative Leadership in Action),針對民主赤字、發展赤字、信任赤字等亞洲重大議題進行交流與對話。去年10月基金會邀請越南六位視覺藝術家來台灣與在台的藝術家、畫家、攝影家、雕刻家交流。基金會也與越南國家藝術文化研究院(VICAS)簽訂備忘錄(MOU),讓藝術文化交流在智庫交流結束後,仍能持續下去。
在防災方面,台灣與印尼、菲律賓等地常年遭受地震、風災、水災等侵襲,地理上屬同一個災難圈。今年5月時,台亞基金會便特別舉辦高峰會議,與越南、緬甸、印尼、菲律賓中級官員交流防災經驗,探討防災倡議。另外為了提升台商在世界各地的整體形象,台亞基金會也會與東南亞各國的當地人士深入訪談,並把訪談結果提供予台商商會,作為塑造台商形象的參考,或許能幫助台商在東南亞以全新面貌出發。

今年與AIT合辦的「台灣亞洲青年領袖交流計畫」,帶領青年至烏來原鄉泰雅部落參訪交流。

平等分享,訴說台灣的故事
當台灣與亞洲區域各國在經貿上的鏈結越來越深,需要更為深廣的對話,才能帶來區域的和平穩定及繁榮發展。在這部分,蕭新煌認為,台灣與亞洲各國的交流,是基於平等的經驗分享,「我們願意分享,我們不小氣,而且我們能替台灣政府說台灣的故事。」
誠如王金英在海外援助的經驗一樣,當台灣的非營利組織前往亞洲援助時,「我們沒有任何其他意圖,不是為了去賺誰的錢。我們是真心想幫助對方,長期援助,真正做到不離不棄。」
當國際社會正對「銳實力」(Sharp Power)引以為戒的同時,台灣這座島嶼所散發的溫暖、友善,正藉由公私協力的新南向政策,傳達台灣獨有的「暖實力」,讓世界看到台灣對亞太區域的卓越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