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陸兩域‧物種數萬 墾丁×南方四島的守護者

墾丁是台灣最早成立的國家公園(以下簡稱墾丁),總面積約3.2萬公頃,海陸比約1:1,範圍橫跨三個海域,每年遊客人數為全台國家公園之冠;澎湖南方四島是最晚成立的國家公園(以下簡稱南方四島),總面積約3.5萬公頃,海域部分佔了99%,全球罕見的玄武岩柱狀島嶼分布其中,珊瑚覆蓋率高達60%,珊瑚礁生態原始而豐富。
兩座同樣致力於海域保護的國家公園差了30歲,代表台灣對海洋保育始終未曾停下腳步,長年致力於增加保育區,並推動生態教育,動用每個人的力量,守護海洋。

地理位置特殊的台灣,僅佔全球陸地面積的千分之三,但海域中海洋生物的種類數量,卻佔了全球十分之一。「台灣非常仰賴海洋,海裡游的都是有經濟價值的『食物』。很容易忽略海洋生物也是『野生動物』,需要保護和保育。」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簡稱墾管處)副處長許書國說,「後來隨著觀念改變和許多人共同努力,才讓台灣的海,逐漸活了起來。」

墾丁國家公園鵝鑾鼻

住海邊的,都管很寬
「我這一代,剛好是生態保育觀念從無到有的時代。」在墾丁服務第32個年頭的陳榮祥,是南灣長大的漁民第三代,在都市叢林工作了一年,過於思念海洋生活的他回流故鄉,加入墾丁初創時的團隊,從海巡員一路做到保育巡查員(以下簡稱巡查員),始終站在墾丁的第一線。
由設立國家公園的保育角度重新看待墾丁海洋的陳榮祥,從捕魚轉換成護海,成為當地漁民與墾管處間溝通的橋梁,全力協助漁民轉型。「像我這種住海邊的,就是管很寬。」陳榮祥笑稱墾丁巡查員的工作是不折不扣的包山包海,除了跟警察合作到山上抓盜獵、盜伐,去海上抓盜捕、盜採外,還有救難、淨山、淨灘、淨海、生態紀錄、動物救援、珊瑚復育、遊客溝通等,都在巡查工作範圍內。「我們需要跟很多單位合作,但值班巡查員永遠是第一個接到通報,趕往現場進行判斷、呼叫支援的。」
同樣住海邊,範圍管很寬的,還有南方四島的巡查員。
「南方四島成立才七年,包含東嶼坪、西嶼坪、東吉島、西吉島和附近九座島礁,海域廣大、氣候多變和島嶼特性,讓巡查員的工作和編制都與墾丁不同。」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簡稱海管處)東吉管理站主任朱巧雯解釋,「他們要巡查是否有外來船隻越界盜捕,或本地漁船違法作業,通報給海巡署或國家公園警察,還要確認海陸遊憩相關設施是否正常,也是另類的上山下海了。」比如「繫纜浮球」這種為了不讓載著潛客的船隻隨意下錨傷害到珊瑚礁的設施,還有各島上的警示牌、救生圈、涼亭等。若發現異常且無法處理的,就通報給管理站,請委外廠商前來修繕。
南方四島第一批巡查員三位全都是當地人,自小就跟這片海域打交道,得知家鄉與附近海域被規劃為國家公園,並徵求巡查員時,有的退休回鄉,有的從漁民轉職,要親自守護熱愛的海洋。
「後來我們發現南方四島的巡查員,其實非常適合由當地人擔任。」朱巧雯說:「這裡對外交通困難,當地人才方便安排值勤;同時還需要非常熟悉這些島嶼、海洋和海象氣候。例如原是老漁民的巡查員林順泰,有60多年海上經驗,是我們的『海上定心丸』。」此外,也仰賴同為海島人的巡查員跟漁民和島民對話,「作為同鄉,彼此有一份情誼在,會比較容易相互理解。」

要清除落在珊瑚礁群上的海廢,需要帶著網袋潛入海中用手撿拾,大型海廢則綁上記號,由船隻另外來拉運。

從以海謀生,到與海共生
「初期真的很辛苦,畢竟墾丁漁民幾代都是自由捕魚為生,突然要受法令規範,一開始真的很難說服他們改變。」墾管處和陳榮祥天天跑漁家,與漁民溝通,勸導放棄會破壞珊瑚礁的底拖網,改為友善海洋的捕魚方式,也協助轉型另尋經濟來源,「隨著海洋保育的大量研究調查,加上年輕一代的影響,台灣是海洋寶藏的觀念,終於讓漁民開始接受與海共生。」
墾丁轄內海岸線全長75公里,全線座落於熱帶地區且沿岸溪口少,無論是水質還是水溫等條件,都極適合被稱為「海中熱帶雨林」的造礁珊瑚生長。珊瑚礁佔海洋總面積僅0.2%,卻孕育出超過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是海洋不可缺少的生態區域。根據台大海洋研究所調查,全世界造礁珊瑚種類約有1,000種,台灣就大約有300種,且多數集中在恆春半島南方海域。這片珊瑚生態系,使墾丁沿海魚類高達1,100種,佔全台40%以上。
墾丁觀光發展興盛,有許多漁民轉而開設民宿兼作生態導覽,或考取潛水教練執照,帶遊客體驗墾丁海域裡豐富的海洋生態。「現在還是有漁民捕魚為生,但他們會依照規定申請,並使用符合海洋永續的漁具和方式。」這些人全都變成了海洋的守護者,「他們會協助清理海廢、規勸遊客與潛客,如果發現需要救援的生物或違法盜捕的漁船,會第一時間通報我們。」陳榮祥表示,增加了這些民間共同護海的夥伴,讓墾丁更團結一心。
相較墾丁,由於是離島,澎湖人更加依賴傳統漁業,特別是南方四島附近豐盛的天然漁場。因此在規劃南方四島及其周圍海域為國家公園前,海洋研究學者受政府委託,來此調查了近兩年,發現除了海域地形帶來的湧升流,讓海洋充滿營養物質,適合珊瑚礁生長,造就非常高的生物多樣性之外,三大洋流經過此處,分別由南北帶來豐沛的魚類物種來此繁衍,加上此處沒有寒害,非常適合作為台灣海洋「種原庫」,有望提升台灣海洋生態系回復力。
為了保護海洋棲地,海管處和澎湖縣政府雙方多次溝通,考量季節、洋流和魚種等因素,進行功能性區域劃分,訂立法規並嚴禁使用底拖網與毒電炸等破壞性捕魚方式,以期達到漁業發展與生態保育能永續共存。另外,南方四島巨大的觀光發展潛力,促使不少澎湖漁民開始轉型,推廣黑色玄武岩島嶼壯麗景觀,以及千百年來大自然雕塑的天然海蝕洞;帶遊客坐船、划獨木舟,到東嶼坪嶼和東吉嶼的淺灘處,用浮潛探索豐富珊瑚群生態等。
「海島人非常愛惜自己的家鄉。」朱巧雯發現儘管漁業仍是重要經濟來源,但對海洋、對島嶼的特殊情感,使得漁民們更能認同善用海資源的永續目標。「南方四島九成以上的原居民在60年代逐漸往外遷移到他鄉謀生。但逢每年夏季慶賀王爺誕辰的廟會,會一口氣湧入2、300人搭船回鄉熱鬧慶祝,最後不捨地離去。」這裡的島是永遠的家,這裡的海是不變的故鄉。

陳榮祥(中)正在跟準備潛水淨海的志工們,說明各自分配的區域和其他注意事項。

海陸雙棲的特勤第一線
「剛到職不久,就帶人攀繩索上大尖山去撿滿山的垃圾。」陳榮祥表示當時的大尖山尚未禁止攀爬,是來墾丁的遊客喜愛的景點之一。「撿完山上的,再去撿海灘礁岩上的,接著潛水去撿海裡的。」
在「無痕環境」觀念受重視前,廢棄物是海陸生態最大的敵人。「現在狀況好很多,大部分遊客會主動帶走垃圾。墾丁如今最煩惱的,大多是隨著洋流、風向而來『別人家』的海廢。例如一個颱風經過,就會把南方海面上的垃圾全部送上沿岸,或沉積在周遭淺海中,花一週淨灘淨海都不夠。」陳榮祥無奈地笑說。
跟各單位合作救援海洋生物,也是工作之一。「擱淺的海豚、被漁網纏住而浮不出海面呼吸的海龜、被遊客撿走貝殼而失去『家』的寄居蟹、清晨出來覓食被車撞的梅花鹿等等。」儘管大自然與人為活動時有衝突,但讓陳榮祥覺得欣慰的是,現在台灣人大多對海洋生命充滿尊重,例如近年來十分成功的護蟹過馬路任務。
墾丁是受到公認的世界級陸蟹寶地,被記錄到的陸蟹種類高達65種以上,其多樣性為世界第一。每年農曆六到十月,是抱幼陸蟹冒生命危險,橫越墾丁馬路到海岸釋幼的時期,以往能活著到達海岸的陸蟹不到七成,更別提返程。自從墾丁發起「蟹謝讓路」的護蟹活動後,人們會在管制時間內將車子停下來,讓數以千計的陸蟹過街,並親眼見證壯觀的生命大遷徙。
此後,九成以上的陸蟹能安全過街孕育新生命,新陸蟹品種也陸續被發現,例如去(2020)年國立中山大學蟹類生態學專家李政璋在國際期刊上發表論文,命名了五個世界新種和兩個台灣本島新紀錄種的陸蟹。「這不是墾丁可以獨力完成,而是所有愛惜台灣自然生態的人們一起做到的。」這讓陳榮祥相信人的觀念可以改變。
就連天空也不一樣了。許書國表示:「墾丁是200種以上候鳥遷徙必經的路線,這裡的礁岸、山丘、樹林等,都是候鳥暫停休憩的地點。隨著人們認知到『愛護就是保持距離』,現在可以看到數萬隻『國慶鳥』灰面鵟鷹、赤腹鷹及白鷺鷥,在墾丁天空翱翔準備南下過冬。」
工作中最讓人難過的,是救援潛客和遊客。「海洋太大了,加上沿岸流、潮流和洋流的影響,在海中救援潛客很困難。我們經常宣導,但每隔幾年,也還是有人會從海邊突出的礁岩上,學國外電影跳入海中,結果游不回來,被離岸流給帶走。」更曾有沙灘遊客已被廣播告知將有大浪來襲,卻不肯離開,結果4、50人被一口氣捲走,陳榮祥帶著當地業者和漁民跟大海拚命,全力搜救。
「後來墾丁建立了各種安全法規並強力執行,人們也慢慢開始了解,這都是為了保護他們的生命安全,才不再有這種憾事發生。」跟大海一起生活了57年的陳榮祥說,對寧靜的大海,始終要保持一份敬畏。

在平緩山丘上突起的大尖山,是墾丁區內最惹人注目的地標。

海洋,有你我一份責任
台灣海峽的淺灘坡度平緩、氣候溫暖、地質屬堅硬火山岩,是造礁珊瑚理想棲地,然而對此海域的保護,卻較晚起步,幸而南方四島成立五年左右,就已透過研究發現海洋復原成果豐碩。
為了維護南方四島各區域,東吉管理站需要跟許多不同單位或委外廠商合作,「洋流帶來豐富物種,不過海廢也跟著一起來。更別說南方四島從來不缺海風或強烈氣流。」要處理來自四面八方的海廢,除了當地人自發性的淨島淨海活動外,主要是委外給廠商固定巡邏清理。
「南方四島的第一線人員,除了出身當地的巡查員外,還包括我們管理站全員。」朱巧雯笑說,在南方四島駐守的人員不多,卻個個都能當前鋒,除了處理公文和繁瑣的行政工作外,既能下海潛水,還能上島勘查,也負責到現場確認委外進度,遇到突發事件,就要立刻出動跟著巡查員一起處理。
有次船隻觸礁而漏油,因為巡邏船無法進入充滿礁石的淺水域,「巡查員根據豐富經驗判斷,提醒船長避開哪些礁石和強勁水流,讓船長負責控制船隻頂住礁石保持穩定不動,其他人則手腳並用爬上島礁,拉起攔油索圍住油污,然後開始用吸油棉『吸油』。」處理油污染的經驗令朱巧雯畢生難忘。
在國家公園轄區內,雖然日日在海岸邊守護的第一線是保育單位和巡查員,但海洋保育所需要的,是全民的保育意識及知識作為重要後盾。台灣受海環繞,依海而生,得到海洋無數餽贈。如今,海洋需要我們,台灣義不容辭。

墾丁和南方四島的海域,是珊瑚最佳棲息地,孕育了豐富的海洋生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