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藝家韋立君 癌末康復散記

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儘管罹癌讓韋立君少了三分之二的胃,但也因此激起他用減法過生活的意識。「改變」,成為五十歲的他健康步入人生下半場的關鍵字……

學生時代曾任惠群社社長的韋立君,最近重拾吉他和歌本,用音樂製造歡笑、溫暖人心。

初春時走訪陶藝家韋立君,幾番峰迴路轉,來到了他坐落於苗栗三義的三合院老屋新家。韋立君熱情招呼,「每個人來都跟我說,你這邊好適合中秋節烤肉喔!」他說門前的廣場已被朋友預約,自己則相中廚房外的一方空地,哪天興致一來,放個泡澡桶,就可以看著天空望向遠山,一個人靜靜地在戶外泡湯。

站在寫滿歲月痕跡的舊房舍裡,除了斑駁的紅磚牆、厚實的老木門,他不忘提醒大家抬頭欣賞木製天花板與屋瓦,「我想把這間全部清空,變成一個茶屋,當成專門泡茶、接待朋友的地方。」韋立君開心分享每一個房間的用途與計畫。

很難想像眼前興奮說著話、開朗的他,兩年多前才剛走過與癌共舞之路。如今,康復的他,總不忘在為病友及其家屬加油打氣時,帶上一句──「我已經多活了兩年。」

兩年的新生活,他有著深刻的體悟……

兒童美術陶藝教師是韋立君的另一個身分,工作室的層架上擺著幼稚園小朋友手捏的南瓜名片夾,模樣樸拙可愛。


錯誤的飲食方式 癌症找上門

2011年9月23日下午兩點半,在不知道害怕的情況下,韋立君進了開刀房,一覺醒來,已經過了午夜12點。那時,簽下手術同意書的是韋家長子韋立澎。在安寧療護與動刀治療的兩難中,因著對上帝的信,韋立澎選了後者。他盼望被醫生宣告只剩半年好活的弟弟,能經由手術換取加倍的時間,乃至蒙受更大的恩典。

時光回溯到韋立君的少年時期,國三就得了胃潰瘍,自此生活落入胃痛、求診、服藥的循環。25歲於台東服役期間,生平第一遭胃出血來襲,韋立君不以為意,並沒想到要尋求檢查,僅以打針吃藥做為治療方式。

爾後,病情每下愈況,直到食不下嚥、內出血、暴瘦等情況同時出現時,他才警覺到事情不對勁,「我原來體重75公斤,那陣子洗澡的時候看著自己的腿,『咦!今天怎麼比昨天細?』『腿好像又瘦了?』」